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99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5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赵凌河,女,河北省安平县人,1950年8月生,1976年毕业于辽宁大学中文系,同年留校任教,现为辽宁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期刊论文] 作者:高楠,, 来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1992
学术研究有所偏重是正常事,著史者执意著史,立论者刻意立论。但如果因此便不加限制地囿于各自偏重的一隅,便难免陷入狭隘的窘境。目前为止,我国文学史研究和文学理论研...
[期刊论文] 作者:赵凌河,, 来源:诗探索 年份:2010
袁可嘉40年代后期写的诗论结集《论新诗现代化》,于1988年三联书店出版。今天重读,仍然颇有新意,觉得其中蕴含着一些现代性的意义,蕴含着一种先行者的思想自觉。...
[期刊论文] 作者:赵凌河, 来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1998
[期刊论文] 作者:赵凌河,, 来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1993
一本香港三联书店1990年出版的中国现代作家选集《林徽因》摆在面前——当你看着作者的照片,会情不自禁的惊呼:啊,真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女作家群中,很少见这样美的靓...
[期刊论文] 作者:赵凌河, 来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2001
[期刊论文] 作者:赵凌河, 来源: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浪漫派的文学表现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实条件以及西方的浪漫主义文学艺术两大势力的影响下,呈现出两种形式易文学建构。一种是以郁达夫为代表的中国模式,它......
[期刊论文] 作者:赵凌河, 来源: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期刊论文] 作者:赵凌河,, 来源:文艺争鸣 年份:2011
何立伟在介绍残雪时曾说:"残雪女士取舍作品好坏高低,只有一个标准,即是否‘现代派’。残雪最喜欢的作家是卡夫卡、怀特、以及川端康成,后来便是马尔克斯,这几位其实很不...
[期刊论文] 作者:赵凌河,, 来源: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1988
钱理群、吴福辉、温儒敏和王超冰四位青年同志撰写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如王瑶先生所说:“这个事实本身就是令人振奋的。”算起来,从一九...
[期刊论文] 作者:赵凌河, 来源:当代作家评论 年份:2005
[期刊论文] 作者:赵凌河,, 来源:当代作家评论 年份:2012
余华自称,自己"永远是一个先锋派"。确实,他永远是探索的先锋。他孜孜不倦地探索着文学中的"我的真实",并努力去实践那种"更加接近真实"的叙述方式。真实论,不仅是现实主...
[期刊论文] 作者:赵凌河,, 来源:当代作家评论 年份:2012
在中国现代文学一个世纪的历史中,现代主义文学理论的建构虽然无法与现实主义阵容的博大、坚实相媲美,但它时断时续,异常新鲜活泼、倔强执著。从五四时期郁达夫、郭沫若、王独清......
[期刊论文] 作者:赵凌河,, 来源:当代作家评论 年份:2008
[期刊论文] 作者:赵凌河,, 来源: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在“五四”以来的现代文坛上,始终存在着一股若隐若现的现代主义文艺思潮,这是许多人不愿承认的一个事实。可大千世界就这么复杂,它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不能因为...
[期刊论文] 作者:赵凌河,, 来源:学术界 年份:2009
每一种区域文学都有其独特的话语形态和不竭的学术资源。《现代东北的文学世界》在挖掘大量原创性、丰富性、准确性的历史资料和文学文本的基础之上,建构起自身显性的阶段性...
[期刊论文] 作者:赵凌河,, 来源:民间文学论坛 年份:1997
应该说,任何文学发展中的各种形态,都可以追溯出它的原初模式,并从中找出某种规律和启示。神话对于浪漫主义文学来说就具有这样一种原型的意义。一般地说,神话是一个民族或...
[期刊论文] 作者:赵凌河,, 来源: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重读叶公超30年代的文学批评,令人耳目一新,又发人深省。他提出的文学是"心灵的感应"、诗是"内感与外物的契合"、阅读是"无定的反应"、批评是"追求自己的感觉"等主张,与英美...
[期刊论文] 作者:赵凌河,, 来源: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重读叶公超30年代的文学批评,令人耳目一新,又发人深省。他提出的文学是"心灵的感应"、诗是"内感与外物的契合"、阅读是"无定的反应"、批评是"追求自己的感觉"等主张,与英美...
[期刊论文] 作者:赵凌河,, 来源:小说评论 年份:2013
1932年,《现代》杂志问世,施蛰存、穆时英、戴望舒、刘呐鸥等人积极引进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努力以自己的文论主张和文学实验彰显着现代主义文学在中国的崛起。到了80年代,...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