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19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谢红付,, 来源: 年份:2003
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a,CA)作为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其发病原因已经明确,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致的皮肤粘膜的良性增生。但其具体的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目前已有许......
[期刊论文] 作者:龙剑,谢红付,施为, 来源:医学临床研究 年份:2003
〖目的〗试从噬菌体随机多肽库中筛选出能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特异性结合的短肽分子.〖方法〗采用抗TNF-α单克隆抗体作为配基,免疫亲和筛选以融合蛋白形式在丝状噬菌...
[会议论文] 作者:谢红付,范学工,冯浩, 来源: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感染病暨首届SARS专题学术会议 年份:2003
尖锐湿疣为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引起的皮肤良性增生性疾病,目前发现的HPV型别有100多种.有研究发现,端粒酶活性增强不仅可见于一些肿瘤性疾病,在某些...
[期刊论文] 作者:邓波,谢红付,肖满兰, 来源:临床皮肤科杂志 年份:2003
混合型血管瘤是一种先天性血管良性肿瘤.以往的治疗方法如冷冻、放射治疗、手术切除、瘤体内注射药物等均有一定疗效,但也存在着缺陷,如局部出现瘢痕、色素沉着、色素脱失或...
[期刊论文] 作者:陈翔,谢红付,陈服文, 来源: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年份:2003
目的:建立从石蜡包埋表皮组织中提取DNA,进行β-连环蛋白基因3号外显子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的方法. 方法:从14例不同重量、不同年代石蜡包埋皮肤鲍温氏病病变组织中提取DNA...
[期刊论文] 作者:陈明亮, 李捷, 谢红付, 陈翔,, 来源:临床皮肤科杂志 年份:2003
患儿男,9岁.头皮、四肢、躯干部鳞屑性斑块4年.病理报告符合寻常型银屑病.面部水肿性红斑伴肌痛、肌无力2年.肌酶指标升高,肌电图示广泛肌源性损害,神经电图示运动神经传导速...
[期刊论文] 作者:钟白云,查国,谢红付,唐银, 来源: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年份:2003
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其发生与遗传、免疫、感染、激素分泌及环境等因素相关 ,但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可溶性组织相容性白细胞抗原 Ⅰ (sHLA Ⅰ )类分子......
[期刊论文] 作者:李吉,陈翔,谢红付,陈明亮,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 年份:2003
[期刊论文] 作者:陈翔, 李吉, 谢红付, 陈服文,,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 年份:2003
目的明确CD147在正常角质形成细胞和鳞状细胞癌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和作用。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不同分化水平的寻常疣以及良性、癌前和恶性表皮肿瘤中CD147的表达。运用...
[期刊论文] 作者:陈翔,谢红付,陈明亮,陈服文, 来源: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综合运用数码、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建立了一套数字化图像系统。这一系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皮肤性病学科的教学和临床水平。同时讨论了该系统在诸如皮肤科专业网站设立等方面的...
[期刊论文] 作者:钟白云,查国章,谢红付,唐银, 来源: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年份:2003
[期刊论文] 作者:张江林,刘稚然,谢红付,施为,李宁, 来源:临床皮肤科杂志 年份:2003
目的:进一步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β(TNF β)基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基因分型方法,检测98例SLE患者TNF...
[期刊论文] 作者:陈明亮,冯浩,谢红付,陈翔,简丹,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 年份:2003
[期刊论文] 作者:肖满兰, 树叶, 谢红付, 李吉, 刘稚然,, 来源: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2003
目的观察曲安奈德、5-氟尿嘧啶联合局部注射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对照试验,比较两组痊愈率和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痊愈率分别为59.67%、44....
[期刊论文] 作者:简丹,陈明亮,谢红付,肖满兰,冯浩, 来源: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2003
目的观察醋酸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治疗疥疮结节的疗效.方法选择76例疥疮结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局部注射曲安奈德)50例和对照组(外用药物)26例.治疗开始后,每2天观察1次疗效,共...
[期刊论文] 作者:谢红付,冯浩,范学工,肖满兰,陈翔,施为, 来源: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2003
目的探讨Fas、FasL和TRAIL介导的细胞凋亡在尖锐湿疣发病中的可能作用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30例尖锐湿疣患者皮损中Fas、FasL和TRAIL的表达.结果所有尖锐湿疣标本...
[期刊论文] 作者:谢红付,李吉,陈翔,施为,陈明亮,杜乾君,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 年份:2003
为了解抗核抗体(ANA)和抗双链DNA抗体(dsDN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我们以SLE疾病活动性测定指标(SLAM)为标准系统评价了236例SLE患者的疾病活动性,探讨其...
[期刊论文] 作者:谢红付, 师振予, 王小勇, 冯浩, 陈明亮, 陈翔,, 来源: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2003
目的研究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对尖锐湿疣(CA)临床疗效及血清IL-10、IFN-γ水平的影响.方法双抗体夹心ELISA技术检测正常人及CA患者(BCG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IL-10、IF...
[期刊论文] 作者:谢红付,师振予,施为,陈翔,陈明亮,杜乾君, 来源:临床皮肤科杂志 年份:2003
目的:探讨男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男性SL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男性SLE患者的发病年龄构成相对不集中,10~20岁年龄段发病最高;易并发狼疮性肾...
[期刊论文] 作者:谢红付,冯浩,范学工,施为,陈明亮,杜乾君,陈翔,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 年份:2003
目的 探讨尖锐湿疣(CA)皮损中端粒酶活性与细胞凋亡表达情况及其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文件-酶标法(TRAP-ELISA)检测了30例尖锐湿疣患者皮损端粒酶活性,并与正常组织和肿瘤细胞株作对照;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皮损中细胞凋亡。结果 2......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