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80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5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谢红付, 来源: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年份:1999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累及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用某些实验室指标或临床经验印度来评估患者的病情,但其病因及发病机理尚不明确,故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的......
[期刊论文] 作者:谢红付,朱武, 来源:临床皮肤科杂志 年份:2000
[期刊论文] 作者:陈明亮,谢红付, 来源: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年份:2000
目的:用低片琼脂扩散法对湖南地区175株淋球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淋球菌对头孢噻肟钠和头孢三嗪的敏感率分别达94.9%和92.0%;对壮观霉素和氟喹酸的敏感率为82.9%和76.0%。该研究为了解湖南地段......
[期刊论文] 作者:施为,谢红付,等, 来源:临床皮肤科杂志 年份:2002
[期刊论文] 作者:谢红付,唐坤, 来源: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年份:2000
[期刊论文] 作者:代明星,谢红付, 来源: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年份:1998
近几年来,非淋菌性尿道炎(NGU)在世界各地有上升的趋势,引起NGU很重要的一种病原体是解脲支原体(Uu)约占15%~25%。本病原体除引起尿道炎外,若不及时治疗,还可致附睾炎,宫颈炎,盆腔炎,宫外孕,不育,并可危及......
[期刊论文] 作者:易运连, 谢红付,, 来源: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年份:2002
目的 :总结色素痣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微波组织凝固法、多功能电离子、中药 (五妙水仙膏 )治疗色素痣。 2 98例患者共计 95 0个皮损随机分为A(微波组织凝固法 )、B(多功能...
[期刊论文] 作者:易运连,谢红付, 来源: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年份:2002
目的:总结色素痣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微波组织凝固法,多功能电离子,中药(五妙水仙膏)治疗色素痣,298例患者共计950个皮损随机分为A(微波组织凝固法),B(多功能电离子),C(中药)三组,每组的皮......
[期刊论文] 作者:谢红付,刘稚然, 来源: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年份:1997
测定1992~1996年45例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住院病人及22例住院后病情由活动期转变成非活动斯的SLE病人的抗核抗体(ANA)滴度,结果显示:活动期病人与非活动期病人之间ANA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前后活......
[期刊论文] 作者:朱武,谢红付,施为,,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 年份:2000
[期刊论文] 作者:谢红付,吴佳捷, 来源:中国医师杂志 年份:2002
目的 探讨治疗过程中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病情活动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 2 86例SLE患者病历资料 ,动态比较不同病程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 (SLEDAI)变...
[期刊论文] 作者:罗绍淼,谢红付, 来源:贵州医药 年份:2002
目的探讨性病门诊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支原体及沙眼衣原体感染情况。方法对门诊2 0 5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 ,应用培养法检测支原体 ,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法检测沙眼衣原体 ,同...
[期刊论文] 作者:谢红付,陈服文,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 年份:1993
目前的研究表明,SLE患者外周血T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2(IL2)的能力降低,但关于T细胞亚群数目各家报道很不一致.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探讨SLE患者外周血T细胞产生IL2的能力及其亚群数目的变化,同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互联系.......
[期刊论文] 作者:谢红付,程晓明,等, 来源: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年份:2002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与妊娠、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将SLE患者妊娠前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用SCEDAI法进行病情评估,比较其妊娠结果及疼痛活动性变化。结果:SLE患者......
[期刊论文] 作者:陈欢,陈明亮,谢红付, 来源:中国医师杂志 年份:2001
为探讨带状疱疹 (herpeszoster ,HZ)在综合性医院住院病人中的发生规律 ,作者将 1999年 3月到2 0 0 0年 6月住院病人中发生的HZ共 2 8例 ,做一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所选病......
[期刊论文] 作者:易运连,谢红付,等, 来源: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年份:2002
目的:进一步改进寻常疣的治疗方法,使治疗更加安全、彻底、复发率达最低。方法:用微波组织凝固法(MTC)治疗寻常疣。结果:135例共计250处皮损经MTC治疗后有效率100%。其中1次治愈率为......
[期刊论文] 作者:谢红付,施为,刘稚然,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 年份:2000
遗传素质是系统性红班狼疮( SLE)发病的主要因素之一,众多研究结果揭示 HLA D区与 SLE发病密切相关,并认为以其中的 DQ位点关联更强,我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结合顺序特异性的......
[期刊论文] 作者:施为,刘稚然,谢红付,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 年份:200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在不同的人种都存在着其易感的HLA-Ⅱ类基因,进一步研究发现HLA-Ⅱ类基因与自身抗体的相关性较与疾病本身更强,且认为其中HLA-DQ基因的相关性较DR基因更重要[1]。罕见基因DQB1*0502的出现与SLE肾损相关[2]。我们采用PCR-SSO技术对红斑狼疮患......
[期刊论文] 作者:张江林摘,谢红付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2001
CD101是一种最近才被鉴定的人类白细胞表面抗原,为1021个氨基酸组成的跨膜蛋白。朗格汉斯细胞、树枝状细胞和活化T细胞表面均存在CD101分子的表达,表明CD101可能在树枝状细胞激活T淋巴细胞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作者对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多症(LCH)患者中CD101......
[期刊论文] 作者:张江林摘,谢红付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2002
最近有报道认为细胞遗传学的克隆形成能力分析表明皮肤纤维瘤是一种良性肿瘤。作者对此观点有异议,认为皮肤纤维瘤既不是一种良性肿瘤,也不是一种恶性肿瘤,而是一种炎性疾病。为了充分讨论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明确它们各自的精确定义。炎性疾病含有炎性细胞浸润(......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