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06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杨兴让, 来源:红楼学刊 年份:2003
《红楼研究》是作者用十余年时间写成的一部学术专著。 全书共9章:“概论”、“曹雪芹的社会思想”、“遗物——书籍”、 “版本问题”、“脂砚斋”、“《红楼》前八十...
[期刊论文] 作者:张庆善, 来源:红楼学刊 年份:2003
这些年来,因编辑《红楼学刊》,并与有关单位合作筹办了几次全国中青年学者《红楼》学术研讨会,因而结识了许多从事中国古典小说研究尤其是从事《红楼》研究的中青年学...
[期刊论文] 作者:庾岭, 来源:艺术界 年份:2003
l我们的智慧I 3 .3m高玻璃钢、综合材料庾岭 l我们的智慧l 3.3 m高玻璃钢、综合材料庾岭作品@庾岭$中国雕塑学会!...
[期刊论文] 作者:长风,, 来源:红楼学刊 年份:2003
本书是作者继《红楼的语言艺术》、《红楼——迷人的艺术世界》之后的又一部红学专著,全书凡6编,36万字。作者认为曹雪芹是我国古代最富有创新精神的文学家,《红楼...
[期刊论文] 作者:康城,, 来源:绿风 年份:2003
要写生活中的安着实不容易,作为同在一个城市的人这任务又显得责无旁贷,我事先声明现实中的安绝对比现在所写的还要精彩,大家可以从安十几年来的诗歌中得到更为丰...
[期刊论文] 作者:朱心力, 来源:经营与管理 年份:2003
湖北安酵母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6年.在短短的10多年里,公司迅速发展壮大起来.目前,安公司已成为亚洲最大的活性干酵母生产基地,"安"品牌于2002年获得了"中国驰名商标...
[期刊论文] 作者:杜春耕, 来源:红楼学刊 年份:2003
笔者于1994年开始研究《红楼》,首先把重点放在对《甲戌本》、《红楼稿》、《庚辰本》的研读考证上。而《红楼稿》花去的时间是最多的,校考的记录足有一尺多厚。...
[期刊论文] 作者:亦云, 来源:红楼学刊 年份:2003
第一编“论红楼”可视为《红楼》的综论,首篇《红楼的研究方法》阐明了作者“历史观点和美学...
[期刊论文] 作者:亦云,丁维忠, 来源:红楼学刊 年份:2003
第一编“论红楼”可视为《红楼》的综论,首篇《红楼的研究方法》阐明了作者“历史观点和美学观点”相...
[期刊论文] 作者:周素雅, 来源:红楼学刊 年份:2003
红楼一书缠绵悱恻 ,千古来绝无仅有之绝妙写情小说也。研究之者 ,称为红学 ,则红楼之见重于人间也可以明矣。顾每有好奇者流 ,藉研究红学为名 ,多加附会 ,相为索隐 ,兹姑...
[期刊论文] 作者:汪道伦,, 来源:红楼学刊 年份:2003
自一九七四年余英时先生提出大观园和大观园以外是《红楼》的“两个世界说”以来,得到红学界不少人的赞同。这在《红楼》文本研究中,不失为新的创见。但窃以为《红...
[期刊论文] 作者:娄承浩, 来源:住宅科技 年份:2003
1937年有个苏州商人出资在白赛仲路(今复兴西路)与麦路(今乌鲁木齐中路)转角处,建造一座以麦路路名为名称的公寓(图1).这座公寓的特点是在占地面积仅有220m2的地皮上,竟...
[期刊论文] 作者:林茶居,安, 来源:新作文(高中版) 年份:2003
一直以“夜晚的大胸怀”面对着整个世界在写作。她说过,“在夜晚灵魂是不需要道路的。……夜晚是包容的、原生的、纯粹的、人性的世界,万物睡着了,醒着的是星星、太空波...
[期刊论文] 作者:陈力, 来源:红楼学刊 年份:2003
在红学史上,红楼的版本历来就是学者们所关注的问题。通过不同版本的研究,对于我们认识曹雪芹的创作思想以及了解人们是如何去认识和“改造”《红楼》的过程都是很...
[期刊论文] 作者:洪涛, 来源:红楼学刊 年份:2003
一、引 言《红楼》在国外传播的情况,早有胡文彬先生《红楼在国外》一书作了宏观的介绍。①近年来,学者陆续做一些细致的工作,开始讨论具体的翻译问题。刘雪芹《红...
[期刊论文] 作者:徐归燕, 来源:红楼学刊 年份:2003
本剧截取脍炙人口之说部《红楼》中 ,最有精采之处 ,编为电影剧本 ,即秉此意。以书中刘...
[期刊论文] 作者:雷勇, 来源:红楼学刊 年份:2003
本文从女性形象塑造的角度 ,对明末清初世情小说与《红楼》的关系作了具体考察 ,认为 ,《红楼》的成功与明末清初世情小说创作经验的积累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才子佳人小说...
[期刊论文] 作者:朱墨, 来源:红楼学刊 年份:2003
由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和《中国翻译》杂志社联合举办的全国《红楼》翻译研讨会,于2002年10月25日至27日在天津南开大学召开。这是我国举行的首届《红楼》翻译研讨会。著...
[期刊论文] 作者:马瑞芳, 来源:红楼学刊 年份:2003
在《红楼》成书过程中,曹雪芹“十年披阅、五次增删”的记载,使不少研究者如坠五里雾中。潘重规、戴不凡得出结论:《红楼》有原作者“石兄”或一位希望恢复大明王朝...
[期刊论文] 作者:扎拉嘎, 来源:红楼学刊 年份:2003
《红楼》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顶峰,也是中国人的骄傲。虽然,这只是一部没有写完的作品,却具有总结中国古典文学,开辟中国文学新时代的意义。《红楼》在中国文学史上的...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