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28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吴瑞阁,殷宪平,袁虹霞,郑东光,,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2007
[目的]为更好满足放线菌对农业生产发展的要求。[方法]从土壤中分离到一批放线菌,从中筛选出1株高活性菌株S024,对其产生的抗生素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该菌株产生的抗生素抑菌...
[期刊论文] 作者:钱圆,王振跃,邢小萍,袁虹霞,, 来源:河南科学 年份:2007
分离自土壤的4个细菌菌株对小麦纹枯病菌具有较强的颉抗作用,平板抑制率达80%以上.采用生防细菌发酵液处理小麦种子,室内盆栽人工接种试验,生防细菌B296、B253对小麦纹枯病的...
[会议论文] 作者:张飞跃,孙炳剑,李洪连,袁虹霞, 来源: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八届青年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7
植物寄生线虫的生防因子有数百种,包括生物类的细菌、病毒、真菌、捕食线虫等和非活体生物类的微生物及植物代谢产物等。综述了植物寄生线虫生防真菌中的捕食性真菌、线虫内寄生真菌、卵寄生真菌、产毒真菌、菌根真菌、机会真菌,细菌中的根际细菌、巴氏杆菌、苏......
[期刊论文] 作者:邢小萍,袁虹霞,孙炳剑,李洪连,, 来源:河南农业科学 年份:2007
采用自然病圃法将河南省近年推广的25个小麦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进行了系统鉴定。结果表明,25个供试小麦品种中没有免疫品种,大多为感病品种。其中,高感品种有西安8号、豫麦21...
[期刊论文] 作者:邢小萍,袁虹霞,孙炳剑,李洪连,, 来源:麦类作物学报 年份:2007
为了解小麦黑胚病对种子发芽及出苗的影响,室内测定了2006年黑胚病发生严重的小麦品种漯麦4号的健康籽粒和发病籽粒的发芽势、发芽率、幼芽鲜重、出苗率以及三叶期的苗长、苗...
[期刊论文] 作者:王璟,周慧,邢小萍,袁虹霞,李洪连,, 来源:河南科学 年份:2007
在对6个不同抗性小麦品种穗部接种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e)前后,分别测定了其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丙二醛(MDA)及总酚含量的变化.测定结果表明,接菌后各品种PPO活性均呈现先......
[期刊论文] 作者:孙炳剑,雷小天,袁虹霞,邢小萍,李洪连,, 来源:麦类作物学报 年份:2007
为了筛选小麦纹枯病的高效防治药剂,对多种化学药剂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盆栽试验和田间防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烯唑醇、井冈霉素、敌力脱、适乐时对小麦纹枯病菌(Rh......
[期刊论文] 作者:王振跃,刘延红,高书锋,袁虹霞,李洪连,, 来源:河南农业科学 年份:2007
采用叶片冲洗液培养法和消毒叶片研磨液培养法,从郑州郊区温室及露地黄瓜叶片上分离得到45株放线菌。采用室内平板对峙法测定了各菌株对黄瓜灰霉病菌的抑菌作用,初筛出抑菌效果......
[会议论文] 作者:张飞跃[1]孙炳剑[2]李洪连[2]袁虹霞[2], 来源: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八届青年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7
植物寄生线虫的生防因子有数百种,包括生物类的细菌、病毒、真菌、捕食线虫等和非活体生物类的微生物及植物代谢产物等。综述了植物寄生线虫生防真菌中的捕食性真菌、线虫内...
[会议论文] 作者:王璟,周慧,邢小萍,孙炳剑,袁虹霞,李洪连, 来源: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 年份:2007
目前小麦黑胚病在我国的发生和危害日益严重,对小麦生产、食品安全和农民收入都造成很大影响,已成为制约小麦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小麦黑胚病病粒黑变机理鲜有研究报...
[会议论文] 作者:周慧;郜瑞敏;邢小萍;孙炳剑;袁虹霞;李洪连;, 来源: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八届青年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7
对小麦黑胚病菌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所产生的毒素的生物活性及理化性质等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小麦黑胚病菌毒素是热稳定性和酸碱稳定性均较强的非蛋白类物质,对...
[会议论文] 作者:周慧;郜瑞敏;邢小萍;孙炳剑;袁虹霞;李洪连;, 来源: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 年份:2007
近年来,随着矮秆小麦品种的推广种植,土壤肥力的提高以及成熟期间气候的变化,小麦黑胚病日趋严重。由于黑胚病危害,导致小麦籽粒质量和等级下降,影响种子出苗和幼苗生长,已成...
[期刊论文] 作者:邢小萍,殷宪平,刘春元,袁虹霞,孙炳剑,李洪连,, 来源: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2007
为了解河南省目前推广及新近选育的小麦品种(系)黑胚病的田间发生及其对子粒危害的影响,并在室内对田间收获的各小麦品种(系)的黑胚率、千粒重、发芽率及幼芽鲜重进行检测.结果表......
[期刊论文] 作者:吴绪金,杨卫星,孙炳剑,邢小萍,王振跃,李洪连,袁虹霞,, 来源:河南农业科学 年份:2007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15%铁灭克(Temik)、3%辛硫磷(Phosim)、5%线敌(Ethoprophos)、10%福气多(Fosthiazate)4种化学杀线虫剂及其不同剂量对小麦胞囊线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5%铁灭......
[会议论文] 作者:杨卫星,袁虹霞,孙炳剑,邢小萍,吴绪金,张飞跃,殷宪平,李洪连, 来源: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 年份:2007
小麦胞囊线虫病目前已成为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当前,在小麦胞囊线虫病防治方面还缺乏有效的措施,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小麦品种普遍感病,轮作由于多种原因在我国很难大面积...
[会议论文] 作者:杨卫星,袁虹霞,孙炳剑,邢小萍,吴绪金,张飞跃,殷宪平,李洪连, 来源: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 年份:2007
禾谷胞囊线虫病是近年来我国发生的一种小麦新病害。我国自1989年在湖北首次报道以来,目前已证实该线虫广泛分布于湖北、河南、北京等10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0多个县、市。...
[会议论文] 作者:杨卫星,袁虹霞,孙炳剑,邢小萍,吴绪金,张飞跃,殷宪平,李洪连, 来源: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 年份:2007
禾谷胞囊线虫病(CCN)是一种全球性的小麦病害,1908年英国首次在小麦上发现,现已在五大洲的32个产麦国家发生为害。国内自1989年在湖北首次报道以来,目前已证实该线虫广泛分布...
[会议论文] 作者:杨卫星[1]袁虹霞[1]孙炳剑[1]邢小萍[1]吴绪金[2]张飞跃[1]殷宪平[1]李洪连[1], 来源: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 年份:2007
禾谷胞囊线虫病(CCN)是一种全球性的小麦病害,1908年英国首次在小麦上发现,现已在五大洲的32个产麦国家发生为害。国内自1989年在湖北首次报道以来,目前已证实该线虫广泛分布...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