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74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阮洪江,蔡培华,柴益民,范存义, 来源:中华骨科杂志 年份:2009
目的 探讨应用腓动脉及穿支血管蒂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 和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4月至2008年2月,收治10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男7例,女3例;年龄8~52...
[期刊论文] 作者:范存义,阮洪江,汪银锋,蔡培华, 来源:中华手外科杂志 年份:2009
目的 探讨陈旧性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自2005年以来,对6例陈旧性肱骨远端骨折进行诊断与治疗.其中肱骨小头冠状面骨折4例,肱骨滑车冠状面骨折2例;受伤至就诊时间为8~16周,平均10.5周;肘关节平均活动度伸[(35±5)°,x/-±s,下同]、屈(50±10)°,......
[期刊论文] 作者:韩培,蔡培华,柴益民,曾炳芳, 来源:中华手外科杂志 年份:2009
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腓骨皮瓣结合交锁髓内钉治疗前臂复合组织缺损的可行性与疗效.方法 对5例前臂骨(尺骨和/或桡骨)和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应用同侧/对侧游离腓骨皮瓣移植,同时应用Smith-Nephew交锁髓内钉对游离腓骨进行固定.供区植皮.结果 5例皮瓣全部存活.根据And......
[会议论文] 作者:程安源,柴益民,蔡培华,王海明, 来源: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 年份:2009
[期刊论文] 作者:刘坤,阮洪江,刘俊建,范存义,蔡培华, 来源: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年份:2009
自Esser[1]在1931年提出带蒂肋间神经血管束皮瓣的概念以来,游离和岛状肋间血管穿支皮瓣陆续用于临床.1994年,Gao等[2]首次报告使用带窄蒂的腹部皮瓣进行组织修复,该皮瓣血供来源于肋间后动脉神经血管束发出的外侧皮支,蒂部包含第4~7肋间皮穿支[3-4].目前,这种肋......
[会议论文] 作者:范存义,阮洪江,汪银锋,蔡培华,曾炳芳, 来源:2009年中华创伤骨科杂志学术年会 年份:2009
目的: 探讨应用微创截骨与钢缆(Cable)固定技术对肘内翻截骨矫形进行治疗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对11例肘内翻(其中2例同时存在10°外旋)的患者进行微创肱骨髁上楔形截骨,保...
[期刊论文] 作者:刘生和,蔡培华,柴益民,徐铮宇,江潮胤,范存义, 来源: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年份:2009
目的 报道以桥式交叉逆行股前外侧皮瓣转移修复对侧小腿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于小腿中下段皮肤软组织缺损伴对侧小腿软组织损伤或胫后动脉破坏5例,采用对侧逆行股前外侧皮瓣桥式交叉转移予以修复. 结果 术后皮瓣血运良好,6周后断蒂,皮瓣均存活.术后随......
[期刊论文] 作者:陆男吉,柴益民,汪春阳,蔡培华,盛加根,曾炳芳, 来源: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年份:2009
目的 报道蒂部加强穿支血管的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切取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逆行转位修复肢体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时,在蒂部或转轴点附近增加从深部血管发出的皮穿支以加强皮瓣的血供,提高手术成功率.结果 临床应用2......
[期刊论文] 作者:柴益民,陈云丰,蔡培华,陆男吉,马焕芝,吴旭华,曾炳芳, 来源: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年份:2009
肱骨近端骨折目前多主张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但对于严重的Neeg三、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部分患者术后疗效欠佳,且易发生肱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1].人工肩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严重肱骨近端骨折的一个重要方法,能够有效消除患肩的疼痛,但是有些患者术后患肩功能的......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