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21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董志翘,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20
古代文献中称猴为"沐猴"(母猴、猕猴、马猴),六朝佛典中始出现"猴狲"一词,而其中词素"狲"为何义?《玉篇·犬部》:"狲,猴狲也。"亦语焉未详,且迄今无人考求。与此类似,汉...
[期刊论文] 作者:董志翘,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年份:2020
关于古代汉语中表主动意义的“见2”的词性及语法功能(如李密《陈情表》:“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本文称之为“见2”①)历来众说纷纭。概而言之,约有“偏指代词”“具有指示...
[期刊论文] 作者:董志翘, 来源:古汉语研究 年份:2020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一册于2018年底出版,与《汉语大词典》(第一版)第一册相较,由于修订工作坚持了"释义准确、义项齐备、书证翔实、体例严谨"的十六字方针及"订严补慎"的基本原则,修订版的整体品质有了显著提高。但是辞书的编纂、修订永远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期刊论文] 作者:董志翘, 来源:中国语文 年份:2020
在古代汉语大型辞书中,所收录的有些词是由于讹误而形成的(包括字形的讹误、句读的讹误等)。照理对于这些词只要弄清致误的原因,就可以将其删除。但因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这类词中的一部分,因以讹传讹,遂被人们接受,经“约定俗成”后在新的语言环境中继续模仿......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