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18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董宇平,林德厚, 来源: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年份:1989
本文综述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本体自由基聚合反应动力学研究结果,对增长速率常数(K_p)和终止速率常数(K_t)的实验数据和理论模拟进行了分析讨论。...
[期刊论文] 作者:董宇平,贾璐璐, 来源: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年份:1998
研究过渡金属催化条件下,卤代丁烷结构等对苯乙烯自由基聚合反应的影响规律。方法,以卤代丁烷C4H9X(X=Br,I)/卤代亚铜CuX(X=Cl,Br,I)/配位体(2,2″-联吡啶(bpy,三苯基膦(PPh3)体系为引发体系,研究苯乙烯本体自由基聚合动力学。......
[期刊论文] 作者:王文俊,董宇平, 来源: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年份:2000
提出一个新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催化/引发体系,将该体系应用于甲基丙烯酸丁酯的聚合反应,所得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窄(1.3〈-/Mw/-/Mn〈1.4)聚合物数均分子质量-/Mn与单体转化率呈线性关系,此体系......
[期刊论文] 作者:董宇平,沈家骢, 来源:高分子通报 年份:1998
电荷转移络合物反应机理是研究苯乙烯-马来酸酐自由基交替共聚反应机理的关键。本文简述了苯乙烯-马来酸酐电荷转移络合物的研究进展。...
[期刊论文] 作者:董宇平,沈家骢, 来源: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年份:1997
在杷来酸酐-苯乙烯本体聚合反应过程中,于70℃和低引发剂浓度(0.59-1.8×10^-3mol/L条件下,共聚物组成与单体的配比无关,生成无规共聚物;在高引发剂浓度(2×10^-2mol/L),随马来酸酐单体含量的增加,趋向生成1:1交替......
[期刊论文] 作者:董宇平,沈家骢, 来源: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年份:1997
应用络合-解离模型和络合参与模型,证明在70 ̄140℃区间内苯乙烯-马来酸酐本体自由基共聚合反应属于络合-解离机理,理论结果与实验数据相吻合,而络合-参与模型与实验数据偏较大。结果表明:随......
[期刊论文] 作者:董宇平,丘坤元, 来源: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年份:1996
烯酸甲酯及其模型化合物2-甲丁酸甲酯与O2能够形成不稳定的接触电荷转移复合物。在无光照条件下,通O2放置一段时间以后再通N2,CCT吸收峰不再完全消失,其残留峰的强度随存放时间的延长,温度的......
[期刊论文] 作者:董宇平,贾璐璐, 来源:化学研究与应用 年份:1997
研究了碘代丁烷存在下甲基丙烯酸甲酯在60℃、以下酮或甲苯为溶剂的自由基聚合。结果表明,1-碘丁烷和2-碘丁烷对MMA的聚合无明显影响。以甲苯为溶剂时,碘代叔丁烷既是链转移剂又是链终止......
[期刊论文] 作者:王文俊,董宇平,等, 来源:材料工程 年份:2002
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途径成功实现了甲基丙烯酸丁酯(BMA)在聚氯乙烯(PVC)上的接枝共聚,得到了接枝共聚物PVC-g-PBMA.与其它现存的PVC化学改性方法不同,经上述途径得到的聚合产物......
[期刊论文] 作者:范昱玮,唐茂,董宇平, 来源: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年份:2002
以氯化苄(C6H5CH2Cl)/四水合氯化亚铁/三苯基膦为引发体系,在90 ℃下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进行原子转移自由基"活性"/可控聚合反应(ATRP).只有当Fe与P的量比值为1∶2时,聚合产...
[期刊论文] 作者:范煜玮,唐茂,董宇平, 来源: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年份:2002
以α-氯代甲苯(C6H5CH2Cl)/四水合氯化亚铁(FeCl2*4H2O)/三苯基膦(PPh3)为引发体系,在120 ℃下引发苯乙烯进行原子转移自由基"活性"/可控聚合反应(ATRP).结果表明:只有当n(Fe...
[期刊论文] 作者:王文俊,董宇平,李前树, 来源: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年份:2000
提出一个新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催化 /引发体系 .将该体系应用于甲基丙烯酸丁酯的聚合反应 ,所得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窄 ( 1.3...
[期刊论文] 作者:王彩旗,董宇平,吴彤,谭惠民, 来源:纤维素科学与技术 年份:2002
通过TEM和WAXD对两亲性接枝共聚物羟丙基纤维素接枝聚己内酯(HPC-g-PCL)的微观相分离和结晶性能进行了研究.对微观相分离和结晶性能对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
[期刊论文] 作者:董宇平,丘坤元,冯新德, 来源: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年份:1996
本文研究了甲基丙烯酸及其甲酯与分子氧O2的初始氧化反应?随着通O2后密封放置时间的增加,MMA中所生成的氢过氧化物浓度逐渐增加。而MAA中却无变化。...
[期刊论文] 作者:王文俊,董宇平,李前树, 来源:高分子学报 年份:2001
自由基聚合以其可聚合的单体种类多、反应条件温和易控制、实现工业化生产容易等优点一直在高分子合成领域占有重要地位,而实现自由基“活性”/可控聚合更是高分子化学工作者...
[期刊论文] 作者:董宇平,丘坤元,冯新德, 来源: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年份:1996
聚丙烯酸甲酯及其模型化合物2-甲基丁酸甲酯与O2能够形成不稳定的接触电荷转移复合物(CCT)。在无光照条件下,通O2放置一段时间以后再通N2,CCT吸收峰不再完全消失,其残留峰的强度随存放时间的延长......
[期刊论文] 作者:董宇平,封麟先,杨士林,沈家骢, 来源: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年份:1997
应用络合-解离模型和络合参与模型,证明在70~140℃区间内苯乙烯-马来酸酐本体自由基共聚合反应属于络合-解离机理,理论结果与实验数据相吻合;而络合-参与模型与实验数据偏差较大.......
[期刊论文] 作者:董宇平,封麟先,杨士林,沈家骢, 来源:高分子通报 年份:1998
简要地综合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反应机理和数学模型研究和进展。在一定程度上络合-解离模型更能说明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过程。...
[期刊论文] 作者:董宇平,封麟先,杨士林,沈家骢, 来源: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年份:1992
以丁二酸酐作为马来酸酐的模型化合物,用NMR法研究了羰基在电荷转移络合过程中的作用,建立起用NMR法确定络合组成比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丁二酸酐以1:1与苯乙烯或N-乙烯基咔...
[期刊论文] 作者:董宇平,封麟先,杨士林,沈家骢, 来源: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年份:1997
在马来酸酐-苯乙烯本体聚合反应过程中,于70℃和低引发剂浓度(0.59~1.8×10(-3)mol/L条件下,共聚物组成与单体的配比无关,生成无规共聚物;在高引发剂浓度(2×10(-2)mol/L),随马来酸酐单体......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