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97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高云鹏,, 来源:中国苏轼研究 年份:2017
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充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佥书公事”~([1]654)(《到黄州谢表》)。苏轼于元丰三年一月抵达黄州,元丰七年量移汝州...
[期刊论文] 作者:方星移,, 来源:中国苏轼研究 年份:2017
苏轼在谪居黄州期间,经常活动于安国寺,“间一二日辄往”~([1]391)(《黄州安国寺记》),他日常生活的很多内容都是围绕安国寺展开,如沐浴、养生、交游、创作等。面对“乌台诗...
[期刊论文] 作者:董宇宇,, 来源:中国苏轼研究 年份:2017
苏轼作为宋代文化的代表,对前代文化的评断也是他建立和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其中就包括对杜甫诗歌的较...
[期刊论文] 作者:彭文良,, 来源:中国苏轼研究 年份:2017
关于苏诗创作的分期问题,学界存在歧见,但比较一致地认为嘉祐四年(1059)至熙宁元年(1068)前是苏轼创作的初始阶段,~([1])然此十年间,从治平元年(1064)年底结束凤翔签判任归京...
[期刊论文] 作者:张腾华,, 来源:中国苏轼研究 年份:2017
苏轼“诗画一律”论从文艺批评视野看,涉及诗与画艺术风格和审美效果上相通、艺术构思和创作方法上相通、画家诗人身份同一、同为主体情感之载体等方面;在根本上则是源自于“...
[期刊论文] 作者:张爱东,, 来源:中国苏轼研究 年份:2017
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不得签署公事,实处于地方官的监管之下,言论行为多有束缚。元丰七年(1084年)由黄州贬所改迁汝州(今在河南临汝)团练副使。亲朋邈...
[期刊论文] 作者:杨松冀,, 来源:中国苏轼研究 年份:2017
苏轼九百多年前的长叹让后人肃然起敬、深思不已。“人皆趋世,出世者谁?人皆遗世,世谁为之?”(《海月辩公真赞并引》)天地间,人为贵!而人生是积...
[期刊论文] 作者:苏轼,, 来源:书法 年份:2017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论文] 作者:涂武生,, 来源: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17
毛泽东毕生读苏轼、谈苏轼、评苏轼。他与文化界名流会见,时时谈论苏轼;他巡视大江南北,劝说基层干部读苏轼;他将苏轼诗词印成文件,在党的会议上散发,让大家研究讨论;他闲时...
[期刊论文] 作者:沈广斌,, 来源:中国苏轼研究 年份:2017
宋人胡寅在《酒边词序》中称:“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于是《花间》为皂隶,而柳氏为舆台矣。”~([...
[期刊论文] 作者:苏轼,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高二、高三年级版 年份:2017
【整体把握】本文作于苏轼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期间,通过描写与友人夜游赤壁的经历,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慨叹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
[期刊论文] 作者:王友胜, 来源:中国苏轼研究 年份:2017
[期刊论文] 作者:韩丽霞, 来源:中国苏轼研究 年份:2017
[期刊论文] 作者:杜学峰,, 来源:火花 年份:2017
提及苏轼,人们往往会想到一个仪态儒雅、气度雍容、满腹诗书的学者形象,而很少会想到一个日常生活状态下的苏轼。有意无意间,忽略了苏轼生活化的一面。实际上,苏轼是个颇为俏...
[期刊论文] 作者:王新芳, 来源:做人与处世 年份:2017
苏轼是文学家,也是一个生活家。人生不易,很多时候,苏轼表现得像小孩一样天真。  流放黄州时,苏轼酒瘾犯了,就偷偷酿点酒喝。当地政府不允许私人酿酒,衙门很快知道了这件事。官员就责怪他,你怎么不听话啊?...苏轼巧辩说,我脑子已经决定听话了,可我的嘴不听啊!  有一次,苏轼喝酒回家太晚,已经三更了,家里小童早已酣睡。苏轼敲了几次门,小童都没回应,苏轼只好跑到江边,听了一夜的流水声。...
[期刊论文] 作者:夏文峰, 来源:东方收藏 年份:2017
苏轼与磁州窑之关系,并无直接的文献记载,在苏轼的文章中也没有提及。然而苏轼的诗词却与磁州窑有着密切的关联,深深地影响了磁州窑瓷器的纹饰装饰内容与风格。...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的诗词开豪放派之风,对后代影响巨大。中国北方最大民窑磁州窑的瓷器上书写有多篇苏轼的诗词,反映了苏轼诗词在当时的流行。...金代磁州窑白地黑花苏轼《如梦令》词八角形枕  宋代重用文臣,以文治天下,大规模地开科取士。“首用文吏而夺武...
[期刊论文] 作者:袁灿灿,, 来源:中国苏轼研究 年份:2017
悲剧意识是对现实的悲剧性进行理性的思考和把握而产生的思想和情感,在把现实困境暴露出来的同时,又对这个困境进行形式上和情感上的弥合,从而为价值建构提供动力。中国文化...
[期刊论文] 作者:王海晴,,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年份:2017
苏轼、苏辙之间亲密的兄弟关系,是苏轼文学创作的重要题材。这一主题的文学创作,大量涌现于苏轼的诗文之中,词的创作亦有所涉及。本文结合相关史料梳理苏轼兄弟的交流互动关系,并...
[期刊论文] 作者:韩立新,, 来源:青春岁月 年份:2017
明月是苏轼诗词中的重要意象,苏轼将自己独有的生命感悟融入到明月中,使明月在苏轼诗词中有了更深的认识,文章从苏轼的诗词着手,分析明月意象在苏轼诗词中所代表的神秘、凄凉、旷...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公务员文萃 年份:2017
人们都说苏轼天赋好,能“过目成诵”。有一天,有位朋友去看他,等了好久苏轼才出来会见。客人不高兴。苏轼解释道:“我正在抄《汉书》。”客人听了不理解。苏轼说:“我抄《汉书》到现在已经抄上三遍了。...客人将信将疑地挑了几个字一试,苏轼果然能顺势背出有关段落。原来,苏轼的“过目成诵”是勤学苦练的结果。苏轼不仅三抄《汉书》,其他如《史记》等巨著,他也是...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