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46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杨子怡,, 来源:中国苏轼研究 年份:2012
苏轼一生辟佛而又交佛、融佛,看似矛盾,其实有其复杂的深层次的原因。其交佛与辟佛都是有选择的,所交者均为融儒于佛之高僧,所辟者为有碍周孔之教且于治世无补之俗禅,苏轼此种作为...
[期刊论文] 作者:王雪,, 来源: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苏轼是否精通音律历来都是词学界长期争论的话题,虽然众说纷纭,但近几年来却呈现出普遍认同苏轼精通音律的倾向。根据种种材料,认为苏轼只是略懂音律,并未达到精通的地步。...
[期刊论文] 作者:莫砺锋,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2012
2010年6月,由张志烈、马德富、周裕锴主编的《苏轼全集校注》在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此书包括苏轼的诗集、词集与文集三个部分,其中尤以《苏轼文集校注》的成就格外引人注目。...与前人的注释已相当详尽、编年也相当完备的苏轼诗集、词集相比,苏轼文集的校注堪称苏轼研究史上筚路蓝缕的重大事件。《苏轼文集校注》在考订编年、探究本事、...
[期刊论文] 作者:苏轼,,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高二、高三年级) 年份:2012
这句诗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七言古诗《石苍舒醉墨堂》,大意是:人一旦识字,就是一生忧患的开始,只要粗略记得姓名就可以了。全诗主旨是赞美石苍舒草书出众,开头几句,偏说读书识...
[期刊论文] 作者:余颖, 来源:作家·下半月 年份:2012
摘要 关于苏轼的旷达,古今学者讨论得较多,但对于苏轼旷达的特质,研究却不甚清晰。...结合苏轼的人生经历与诗文作品可以发现,苏轼旷达的核心在于他旷不离世、旷而有为、旷而智慧,并且他的这种旷达对于当今和谐社会建设以及知识分子人格修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苏轼 旷达 人格修养 现代意义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所谓旷达,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心胸开...
[期刊论文] 作者:夏媛圆, 来源:中华儿女·书画名家 年份:2012
是宋代画家文与可评价苏轼画墨竹时说的一句话。  文与可是苏轼的表兄,以绘画闻名遐迩,前来索画者颇众。...这时,文与可说道:“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的意思是,我画的竹子与苏轼相近,你们可到彭城去向苏轼索求(徐州古称彭城,苏轼曾任徐州知府,彭城代指苏轼)。...其实,文与可是专职画家,他画的竹子远胜于苏轼,此话只是自谦罢了。尽管苏轼稍逊于文与可,但他对绘画的理解却...
[学位论文] 作者:尹欣欣,, 来源:陕西理工学院 年份:2012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苏轼与佛教的研究成为苏轼研究的热点,而其中禅宗与苏轼创作风格的研究也成为重点。作者从北宋末年的社会环境中对苏轼学佛的轨迹和苏轼对佛教的态度...
[期刊论文] 作者:黄思逾,, 来源:文学界(理论版) 年份:2012
在宋代,说苏轼词作的风格是豪放也不为过。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豪放的词义被缩小,因而,如今对苏轼词作风格的界定不能再只用豪放一词了。苏轼词作的整体风格应该是旷达,具体还...
[期刊论文] 作者:汪倩,, 来源: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学者们从“气”的角度谈论过苏轼本人及其艺术思想,但是对气与苏轼融合成一种特有文化现象的原因却总是闪烁其辞,隔靴搔痒,不能让人很是信服。苏轼与气的复杂融合状态,实际上由以...
[期刊论文] 作者:陈桂梅,杨华勇,, 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年份:2012
苏轼是位儒释道兼容的大文豪,在儒释道的影响下,苏轼所持的处世态度是:出世与入世的交织;人生观是:乐观与旷达的升华。是儒家思想培养了苏轼,塑造了一个积极入世的苏轼。从苏...
[期刊论文] 作者:浅水, 来源:阅读 年份:2012
苏轼一生好游,也在旅游中识人辨友。  有一次,苏轼与章悖结伴出游,路经黑水谷时碰到一条深涧,涧上搭有一块很窄的木板,下临翻滚湍流,两侧是巨石壁立。...苏轼一看险地,表示自己不愿去冒险。章悖微微一笑,坦然走过那极窄的木板,又把长袍塞在腰间,抓住一条悬垂的青藤,荡到巨石上,写下“苏轼章悖游此”六字。章悖又攀藤走上木板回来,一脸得意,等待苏轼对他的...
[期刊论文] 作者:乔建功, 来源:平顶山学院学报 年份:2012
苏轼葬郏原因学界大致有三说:从1330年开始的"练汝说";从1608年开始的"形胜说";从2002年开始的"求是说"。认为苏轼葬郏是无奈的选择,苏轼葬郏原因探索要依据材料全面调查研究。...
[期刊论文] 作者:胡元翎,宋学达,, 来源:天中学刊 年份:2012
自1980年代以来,东北的苏轼研究取得了可观的成就,内容涉及苏轼诗词文研究、不同文体研究、思想与哲学研究、书画艺术研究等。...
[期刊论文] 作者:赵佳丽,林高跃,, 来源: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苏轼的词作中,其涉梦词数量丰富,内容多样且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意味。其中,"记人咏物、怀旧惜别、人生如梦"是苏轼涉梦词创作的主要内容。而在影响苏轼涉梦词创作的诸多因...
[期刊论文] 作者:刘芸, 来源:大观周刊 年份:2012
其词更是兼取众家之长,在其所学习的对象中,苏轼是非常重要的一位。辛弃疾不仅继承苏轼在词的题材、风格方面的创新.同时还非常注重对苏轼诗词语言与形式...
[期刊论文] 作者:凌从桂,李美长,, 来源:群文天地 年份:2012
从个性到诗歌创作,李白和苏轼都属豪放,但他们的豪放却各有千秋。李白个性豪爽率性,苏轼则深沉智慧;创作中,李白诗歌飘逸而不失狂放,苏轼之词豪放而不失旷达。...
[期刊论文] 作者:张翠红,, 来源:快乐阅读 年份:2012
苏轼可谓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能,他的散文、诗、词乃至书、画,无不精湛、佳妙,甚至在美食方面,也有自己的心得。苏轼在政治上不甚得意。王安石变法时他...
[期刊论文] 作者:张美丽,, 来源: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苏轼所拥有的人生最高境界——天地境界,在他创作于被贬黄州、惠州和儋州时期的诗词中就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正是由于苏轼...
[期刊论文] 作者:张璐,, 来源: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2
熙宁四年(1071),苏轼自请外任,通判杭州。这既是苏轼政治生涯中的第一次失意,也为几年后的"乌台诗案"埋下了许多伏笔。通过对相关史料及苏轼作品的梳理,可以发现其倅杭时期心...
[期刊论文] 作者:胡秦葆, 来源:南方职业教育学刊 年份:2012
苏轼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散文家、诗人、画家、书法家,也是一位擅长描绘月意象的名家。在苏轼的艺术感觉里,月亮是美好的,多情的,无私的。在苏轼的诗歌作品中,月意象寄托着游子...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