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47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5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胡海鸥, 来源:探索与争鸣 年份:1996
以追求自身利益到维护他人利益的转变上海财经大学博士生胡海鸥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追求自身利益的要求得到了尊重和肯定,但是,由于传统体制的惯性和转轨时期的迷茫和困惑,仍然有人...
[期刊论文] 作者:胡海鸥, 来源:经济问题 年份:1996
论多存多贷的改革意义及深化要求胡海鸥多存多贷是前几年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举措。它的提出以信贷计划决定的货币运行机制为依托,它的运作却改变了这个货币运行机制;它曾经领先...
[期刊论文] 作者:胡海鸥, 胡振红,, 来源:外国经济与管理 年份:1998
美国的再贴现业务与我国的再贴现实践胡海鸥胡振红1994年11月起,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开办再贴现业务,但至今再贴现业务仍未能成为调节我国货币流通的有效工具。其原因不仅在于其运作方式...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外国经济与管理 年份:1998
美国的再贴现业务与我国的再贴现实践胡海鸥胡振红1994年11月起,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开办再贴现业务,但至今再贴现业务仍未能成为调节我国货币流通的有效工具.其原因不仅在于其...
[期刊论文] 作者:林志远, 来源:金融研究 年份:1987
《金融研究》连续登载了《试论基础货币》黎维彬85年第12期,《试论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性质》曾康霖86年第6期和《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存在的问题》胡海鸥86年第8期(以下分别简称黎文、曾文和胡文)等讨论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文章...
[期刊论文] 作者:胡海鸥,, 来源: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学报 年份:1989
长期以来,我们国家为了缩小东西部的差距,向西部地区投下了大量资金,却没能形成相应的生产力。其原因甚多,相当重要的一个是国家向西部提供资金方式本身的不合理。本文...
[期刊论文] 作者:胡海鸥,, 来源: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学报 年份:1990
【正】 在金融理论中,派生存款是按照两方的有关定义来解释的。在我们的银行实践中,派生存款却不完全具备理论上所认定的性质和特点,理论上的“鹿”变成了实际中的“马”。这...
[期刊论文] 作者:胡海鸥,, 来源:上海金融 年份:2000
从我国目前经济金融发展的实际出发 ,货币供给量比利率更加适宜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而从理论逻辑出发 ,情况又正好相反。作者比较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水平主义的观点 ,...
[期刊论文] 作者:胡海鸥,, 来源: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作为一般等价物,货币只能充当已经形成的商品的交换媒介,也就是实现两个已经付出的劳动的交换。但是,现在大量的交换已经发生在过去的商品和未来的商品之间,是已经付出的劳动和尚......
[期刊论文] 作者:胡海鸥, 来源:上海经济研究 年份:2001
在IS LM模型中 ,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已经是个为人们普遍接受的论断 ,我国学者也从这个论断出发 ,分析中国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 ,然而 ,由于我国公众的投机性货币需求与...
[期刊论文] 作者:胡海鸥,, 来源:外国经济与管理 年份:1998
自70年代卡尔多和温特劳布提出货币需求自创货币供给的理论以来,80年代末的莫尔(Bsilj.Moore)又将他们的理论进一步推向深化。如果说卡尔多—温特劳布所谓的货币内生性主要表现为中央银行对承担......
[期刊论文] 作者:胡海鸥, 来源:上海金融 年份:1996
[期刊论文] 作者:胡海鸥, 来源:财经研究 年份:1993
货币发行过多全导致通货膨胀,这是几乎有所国家都公认的。但是,何谓货币发行过多,各国却有不同的标准。本文主要从理论上比较我国货币发行过多的标准与发达国家的差异,...
[期刊论文] 作者:胡海鸥, 来源:西南金融 年份:1998
所谓“物资保证”是指在计划经济中,实现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相适应的理论和原则。作为贷款的依据,它已经悄悄地退出了我国的信贷工作,但是,作为货币供给的理论,“物资保证”仍然起......
[期刊论文] 作者:胡海鸥, 来源:开放教育研究 年份:2000
[期刊论文] 作者:胡海鸥, 来源:开放教育研究 年份:1999
【正】 上海电大金融外贸系在金融专业专升本的教学中,运用四种媒体(文字教材、音像教材、计算机网页和CD-ROM光盘)和六种辅导手段(面授辅导、电话答疑、语音信箱、电子邮件...
[期刊论文] 作者:胡海鸥, 来源:上海金融 年份:2000
[期刊论文] 作者:胡海鸥, 来源:上海金融 年份:2001
我国的国债利率与存款利率的关系与美国的情况相反,它不是低于而是高于存款利率,不是带动而是随存款利率而波动,这就使我国管理层无法将其作为宏观调控的基准利率.正是这种基...
[期刊论文] 作者:胡海鸥, 来源:上海金融 年份:1999
[期刊论文] 作者:胡海鸥, 来源:上海改革 年份:1999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