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14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胡发贵,, 来源:闽台文化交流 年份:2007
宋代著名大学者朱熹,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生于福建尤溪县,庆元六年(1200年),卒于福建建阳考亭。其学术思想被后人称为"闽学",在濂、洛、关、闽四派之中,以朱熹为代...
[期刊论文] 作者:胡发贵,, 来源:江海学刊 年份:2007
中国文化温良敦厚、敬畏生命,儒家伦理可谓集中而典型地体现了这一点。儒家仁学,崇尚“生生大德”,亲人而爱物,关爱一切生灵,形成了鲜明的悲天悯人、民胞物与的伦理关怀。这种关怀......
[期刊论文] 作者:胡发贵, 来源:学海 年份:2007
中国文化以伦理见长,古代“三不朽”中,首重“立德”。千百年来,层累厚积,形成了广博深厚的美德传统,成为我们今天道德建设的重要思想资源。这里选取诚信、修身、重耻、慈善四个论题,作一初步探讨,希望引起学界和社会的进一步关注。......
[期刊论文] 作者:胡发贵, 来源: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年份:2007
存在决定意识,一定的文化总是产生于具体的物质环境和历史条件,因而不同的这种环境和条件,其所孕育的精神,自然会各有特色。中国地理南北差异很大,风俗也因而不同,由此而凝集的精神......
[期刊论文] 作者:胡发贵,, 来源:现代哲学 年份:2007
二千多年来孟子一直被视为“迂阔”的典型,历史的偏见至今未得到彻底的厘清。其实孟子是位坚定的现实主义者,其学术的基调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其哲学的根本精神是强调实事求是。孟......
[期刊论文] 作者:胡发贵, 来源: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时下在中国学术界,正如中国有无哲学之讨论一样,中国古代有无科学,也是学界聚讼不已的一个大问题。乐爱国教授新近出版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科技》一书,旗帜鲜明地主张中国古代有科......
[期刊论文] 作者:胡发贵, 来源: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受古代德治理念以及伦理型文化的影响,中国古代教育固然重视传道授业解惑,重视知识的传承和传播,但更为强调教育的目的旨在修身和立德的人格塑造和品德培养,由此中国古代教育也呈......
[期刊论文] 作者:胡发贵,, 来源: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慈善的要旨是对他人的关爱与帮助。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结果,也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一种重要象征。中国作为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慈善传统,慈善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
[期刊论文] 作者:胡发贵,, 来源:学海 年份:2007
中国文化以伦理见长,古代“三不朽”中,首重“立德”。千百年来,层累厚积,形成了广博深厚的美德传统,成为我们今天道德建设的重要思想资源。这里选取诚信、修身、重耻、慈善...
[期刊论文] 作者:胡发贵, 来源:寻根 年份:2007
中华民族自古是讲究文明礼仪的民族,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礼节特别多,如揖、拜、跪、稽首等等。这些礼数的形式不一,行礼的方法也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宾主之间相向行礼,没有任何肢体上的接触。有论者据此认为,中国古代没有“握手礼”,这一礼仪是外来的。揆之于......
[期刊论文] 作者:陈增爵, 来源:新民周刊 年份:2007
《20世纪思想史》  【英】彼得·沃森 著  朱进东陆月宏胡发贵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思想是何等模样?美如天使还是丑似恶鬼?...
[期刊论文] 作者:彼得·沃森,朱进东,陆月宏,胡发贵,, 来源:书摘 年份:2007
英国学者彼得·沃森独立撰写的长达百万字的巨著《20世纪思想史》,一经出版便在知识界引起强烈反响,被誉为从当代视角解读20世纪的最为杰出的作品。作者在占有大量信息的基础...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