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90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胡发贵, 来源: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明末清初的一代宗师王夫之,不仅在哲学上有创造性的贡献,在夷夏理论上也有独到的建树.在对夷、夏文明程度的理解上,他引入了动态的线性历史发展观的分析方法;在对夷夏的认知...
[期刊论文] 作者:胡发贵,,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2004
老子哲学尚玄思,亦关注"人之谜",就人之欲望与财富多有批判性的思考。从"道"的"生而弗有"、"道恒无欲"以及"天道损有余补不足"出发,老子主张寡欲、素朴、知足以及公平与共享...
[期刊论文] 作者:胡发贵,, 来源:红旗文稿 年份:2004
《中国吴越文化丛书》出版了。盛世修史,这是吴越文化研究领域的一件喜事,也是值得注意的中国当代地域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文化现象。这套书特色鲜明,富有学术性和思想性...
[期刊论文] 作者:胡发贵,, 来源:明清小说研究 年份:2004
作为一部文人小说,《儒林外史》针砭了文人丑陋的一面,但其作者对读书人还是抱有深深的理解和同情,希望将文人的使命、尊严、活法留住人间。这是他的苦心,也是这部讽刺小说所隐含......
[期刊论文] 作者:胡发贵, 来源: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中国古代的政治实践是封建专制 ,但在思想观念上 ,却一直涌动着天下属于人民的民主性思想 ,它以天下为公相标榜 ,反对君主私天下 ;它以主权在民为诉求 ,认为民心向背是政权转...
[期刊论文] 作者:胡发贵, 来源:黄山学院学报 年份:2004
一代大儒朱熹的哲学体现出鲜明的政治关切,"格正君心"的进言就是这一关切的具体表现。 "格正君心"固然也流露出人治的皇权意识,但其间也颇富批判性的思想情愫,它尤其表达了儒...
[期刊论文] 作者:胡发贵, 来源:黄山学院学报 年份:2004
一代大儒朱熹的哲学体现出鲜明的政治关切,"格正君心"的进言就是这一关切的具体表现."格正君心"固然也流露出人治的皇权意识,但其间也颇富批判性的思想情愫,它尤其表达了儒家...
[期刊论文] 作者:胡发贵, 来源:上海道教 年份:2004
老子学说向以清虚自守为特色,其一贯的宗旨是倡导谦卑退让,对此历史文献中有不少记述。如《史记·老子传》说:“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庄子也评论老子“以濡弱谦下......
[会议论文] 作者:胡发贵,, 来源: 年份:2004
浙东学派中多得风气之先者。如陈亮、叶适不满程朱理学存理灭欲的主张,而褒扬功利;明末陈确,一改传统士大夫尊修身而贱谋利的道德,倡言“学者以治生为本”;浙东学派里最具...
[期刊论文] 作者:胡发贵, 来源:学海 年份:2004
"非法生存"是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在部分人群中所出现的一种现象,它表达了弱势群体,尤其是穷苦农民的一种应急性的生活状态;它的出现固然有其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而在道德维...
[期刊论文] 作者:胡发贵, 来源: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2004
历史上书院是“讲学遁迹著书之所”,但更是士子们磨练德性的精神家园;书院教育的最大特色,就是其强烈的道德诉求,淡泊明志、修身养性、砥砺品节,是书院教育的宗旨所在。围绕这一点......
[期刊论文] 作者:胡发贵, 来源:江海学刊 年份:2004
“学者以治生为本”──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人生信念的嬗变胡发贵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士”一直是个特殊的社会阶层。说其特殊,一方面缘在士位于“士农工商”四民之首,具有显赫的社......
[期刊论文] 作者:胡发贵,,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2004
“朋友”是中国古代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五伦中的一伦,在古代人际关系中是很特殊的一伦,有着丰富而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内涵。诸子百家中,儒家尤重人伦,故而也格外留...
[期刊论文] 作者:胡发贵, 来源:江苏政协 年份:2004
【正】 可持续发展是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上,一般多倾向于这样两个角度:一是从环境资源的永续利用上,二是从当代与未来的兼顾关系...
[期刊论文] 作者:安东尼·Е·哈特尔, 胡发贵,, 来源: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年份:2004
道德原则成为诸如医务和法律工作者的活动基础并制约上述活动,已广为人知;军事职业是否同样可以这样说,这可能还是一个相当使人捉摸不定的问题。我在本文中将表明,正如...
[会议论文] 作者:谈彪, 陈列, 任元和, 尚大军, 胡发贵, 吴建林,, 来源: 年份:2004
本文研究了转炉-LF精炼炉-小方坯连铸过程冶炼特殊钢过程夹杂物的来源、特点及变化规律,并通过示踪剂追踪分析了生产各过程夹杂物的来源,为转炉冶炼特殊钢过程夹杂物的去除,...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