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399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罗澍伟,, 来源:食品与健康 年份:2013
面条,古称"汤饼",是中原地区一种非常古老的食品,在北京,简称为"面"。比如说,孩子放学回家,已是饥肠辘辘,放下书包就问":晚上吃什么?""吃面。"即表示吃面条。至于是炸酱...
[期刊论文] 作者:罗澍伟, 来源:杂技与魔术 年份:2013
辛亥革命爆发后,籍贯山东的宫廷戏法大师、曾在清官内务府“掌仪司”任职的四品顶戴张宝清“。离开北京,来天津献艺,组建中国戏法艺人的第一个戏法行业协会“义和堂”,为戏法界“......
[期刊论文] 作者:罗澍伟,, 来源:杂技与魔术 年份:2013
明清时期,天津一直是北方"地当九河津要,路通七省舟车"的水旱码头和通俗文化的"聚处"。近代以来,天津又成为北方最早和最大的开放城市,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的前沿阵地。中国传统表演......
[期刊论文] 作者:罗澍伟, 来源:食品与健康 年份:2013
炒麻豆腐  豆汁儿和麻豆腐都是北京的特色食品,没吃过或吃不惯的外地人,一般很难接受。  豆汁儿是绿豆水发后,放在石磨中磨成浆状,经过发酵、过淋,剩下的绿豆渣就是麻豆腐。过去,卖豆汁、麻豆腐的,推着小车,木桶里装着豆汁,沿街叫卖,货真价实,做熟了非常可口。现在,北京......
[期刊论文] 作者:罗澍伟, 来源:食品与健康 年份:2013
斗转星移,寒来暑往,过了“大暑”节气就到“立秋”了,虽说是“秋后还有一伏”,但北京人特别注重“立秋”这一天的吃。吃涮羊肉显然是早了一点儿,但在家里吃顿爆羊肉,或去外边儿吃顿烤羊肉还是应该的。在北京人看来,“数伏”的闷热,让人不得吃,不得睡,瘦了许多,一到“立秋”......
[期刊论文] 作者:罗澍伟, 来源:食品与健康 年份:2013
芝麻酱烧饼  芝麻酱烧饼是北京早点的“大路货”,一般的烧饼铺均以此为主打产品。烙烧饼的面虽说是“半发面儿”,但要“筋道”,一块面揉好了,在案子上能擀得很薄,然后抹上香油泻过的芝麻酱,均匀撒上细花椒盐儿,卷好,揪成直径4~5厘米的圆形“剂子”,按扁后码放整齐,上刷一......
[期刊论文] 作者:罗澍伟, 来源:食品与健康 年份:2013
“炸丸子开锅”  俗称“卖炸丸子的”,分“摆摊儿的”和“挑挑儿的”两种,但所卖炸丸子、炸豆腐的做法及各种调料是完全一样的。  这种丸子是用粉丝的下脚料和以莜麦面、五香粉,炸制成直径约1.5厘米的素丸子;豆腐改刀,切成直角三角形的小薄片,炸成豆腐泡儿。在沙......
[期刊论文] 作者:罗澍伟, 来源:食品与健康 年份:2013
在北京,冬季有吃“白肉锅子”的习俗,大概源于东北地区的满族,实际上就是把羊肉片换成煮好的白肉,酸菜、冻豆腐和粉丝照旧,但调料大不相同,必需换成青酱(酱油)、蒜泥;主食也以米饭为最佳,白肉锅子和酸菜汤泡米饭,是北京冬季的一道美食。  白肉和白肉汆酸菜  与东北地区......
[期刊论文] 作者:罗澍伟, 来源:食品与健康 年份:2013
京八件儿  京八件儿是北京饽饽铺(即点心铺,清朝建立后,随从满族人的叫法,称糕点为“饽饽”,红白喜事及整桌的糕点,叫饽饽桌子,其中以丧礼中的饽饽桌子最为讲究,有三至九层之分)的大路货,也是当年人际交往中最常用的礼品。  京八件儿有大八件儿、小八件儿和细八件儿之......
[期刊论文] 作者:罗澍伟, 来源:食品与健康 年份:2013
公馆菜是中国菜系里非常特殊的一种,大约彰显于晚清;民国初年,因为世事的变幻,社会的解组,公馆菜开始从私宅走向餐饮市场。  公馆菜虽然不属于任何一个菜系,但一经面市,就以其选料严格,技艺独到,烹制精美,口味不凡而自成一派,受到众多美食家的追捧。  公馆菜大致分为两......
[期刊论文] 作者:罗澍伟, 来源:食品与健康 年份:2013
【烧羊肉面】  烧羊肉浇面,是夏季北京人的一道美食。盛夏来临,羊肉以其热量高而销路大减,于是专卖羊肉的大小“羊肉床子”改弦更张,用各种调料加青酱和老汤,把羊肉分部位煮熟,趁热捞出晾凉,再用油炸,冷却后摆在大盘中,色泽青中带亮,每至下午发售。当年,以北京前门外月盛......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