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55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罗勇生,冯国强, 来源:广东医学 年份:1995
本文分析了34例流行悸出血热的临床特点:(1)多数病例“三痛”症状较少,消化道症状较明显;(2)发生腔道出血较少粘膜出血较多;(3)具典型临床五期经过者仅占23.5%,越期或叠期较多;(4)实验室结果显示,多数患......
[期刊论文] 作者:罗勇生, 宫祥辉,, 来源:天津冶金 年份:2000
论述了影响炼钢分厂转炉寿命的各种因素,通过对生产过程中各种护炉方法的比较,找出适合该厂条件的综合护炉方法。...
[期刊论文] 作者:罗勇生,何竞智, 来源:广东药学院学报 年份:1995
用50条从褐云玛瑙螺获得的广州管圆线虫第3期幼虫感染大白鼠,在感染后第6天口服阿苯达唑50mg/kg·日^-1,连续3天,甲苯咪唑50mg/kg·日^-1,连续2天,25mg/kg·日^-1及12.5mg/kg·日^-1各连续3天,各组大白鼠在感染后第14,15,21,22天......
[期刊论文] 作者:何竞智,罗勇生, 来源:新医学 年份:1983
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ds)是陈心陶于1935年首次在广州的鼠肺中发现。人是偶然的宿主。国内对其感染途径的研究未见报道,为了进一步探讨广州管圆线虫的...
[期刊论文] 作者:罗勇生,王树兰,, 来源:广东医学 年份:1996
我院1983年5月~1995年9月共收治恙虫病31例,其中初诊误诊17例,误诊率占54.8%,4例因延误治疗而死亡,死亡率占12.9%。为避免误诊,提高今后对本病的诊断水平,现就其误诊原因...
[期刊论文] 作者:何竞智,罗勇生,, 来源:广州医学院学报 年份:1983
广州管园线虫是陈心陶于1935年首次在广州的鼠肺中发现,随后,国外相继报告人类经口感染广州管园线虫引起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据统计,全世界的临床病例至少有2889例,其...
[期刊论文] 作者:何竞智,丁步兰,罗勇生, 来源: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年份:1983
广州地区存在的绝大部分血管圆线虫成虫的形态特征均与陈氏(1935)Otsuru(19T9)及Bhaibulaya(1979)等所描述的广州血管圆线虫相符,但部分成虫形态较特殊,与广州血管圆线...
[期刊论文] 作者:何竞智,丁步兰,罗勇生,, 来源:广州医学院学报 年份:1983
自我国陈氏1935年首次子鼠肺内发现广州管园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并对其成虫形态进行描述后,近年来,Otsuru,Nishimura,Hori及Kussui,Yamashita等也先后对其形...
[期刊论文] 作者:丁步兰,何竞智,朱天成,罗勇生,, 来源:广州医学院学报 年份:1982
前言广州管园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首先由陈心陶教授于1935年在广州家鼠及褐家鼠的肺脏检出。接着又在台湾省发现(Yokogawa,1937,Matsumoto,1937)。本虫侵袭人...
[期刊论文] 作者:丁步兰,何竞智,朱天成,罗勇生, 来源: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年份:1983
1.解剖本虫的终末宿主褐家鼠10,034只,发现本虫感染共164只,感染率1.6%。对三个地区进行了比较,以越秀区的自然感染最高(2.3%),荔湾区次之(1.2%),海珠区最低(0.3%)。2.检查本虫...
[期刊论文] 作者:丁步兰,梁浩昆,朱天成,何竞智,许美莹,于宪,罗勇生,沈浩贤,陈雪英,郭润秀,, 来源:广州医药 年份:1982
我们于1980年10~12月对广州市某幼儿园13个班学龄前儿童进行蛲虫感染、流行情况调查,并应用国产甲苯咪唑进行治疗实验,现将调查情况简要报导如下:We conducted a survey of...
[期刊论文] 作者:丁步兰,梁浩昆,朱天成,何竞智,许美莹,于宪,罗勇生,沈浩贤,陈雪英,郭润秀,, 来源:广州医学院学报 年份:1982
1.本文报告在广州市××幼儿园十三个班共450名儿童蛲虫感染的调查结果,用棉拭漂浮法进行一次检查,阳性率达82.7%。2.在学龄前儿童中(3—6岁),蛲虫的感染率似有随年龄递增的...
[期刊论文] 作者:梁浩昆,何竞智,丁步兰,朱天成,许美莹,于宪,沈浩贤,罗勇生,郭润秀,陈雪英,, 来源:广州医药 年份:1982
蛲虫感染在集体儿童中十分普遍。据国内外报导用甲苯咪唑(Mebendazole)驱蛲效果良好。但一般是用肛门拭子法检查作为疗效判断标准。为了进一步观察甲苯咪唑的驱蛲效果,并探...
[期刊论文] 作者:梁浩昆,何竞智,丁步兰,朱天成,许美莹,于宪,沈浩贤,罗勇生,郭润秀,陈雪瑛,, 来源:广州医学院学报 年份:1982
蛲虫感染在集体儿童中十分普遍。据国内外报导用甲苯咪唑(Mebendazole)驱蛲效果良好。但一般是用肛门拭子法检查作为疗效标准。为了进一步观察甲苯咪唑的驱蛲效果,并探讨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