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33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陈定家,, 来源:汉语言文学研究 年份:2013
一文引起了一场有关"文学生死问题"的大讨论,其中童庆炳和金惠敏等学者的观点颇有代表性。童庆炳坚信:"只要人类...
[期刊论文] 作者:李圣传,, 来源: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从"审美特征论"的构想起,"审美性"便成了童庆炳思考文学艺术的理论基点和特色,并由此增生出了一系列的学术命题,构筑起了宏大的"诗学"体系。从"审美诗学"到"文化诗学",在"审...
[期刊论文] 作者:吴子林,, 来源:当代文坛 年份:2013
作为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和批评家,童庆炳在数十年的学术研究中,放眼世界,以阐述、创新中国文学理论为己任;他不仅建构了中国审美论文艺理论体系,而且孜孜于富有个性的文学理论...
[期刊论文] 作者:吴兆民,, 来源:黄山学院学报 年份:2013
童庆炳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就其第四版而论,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尤以第十章“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存在问题较多且比较严重,这...
[期刊论文] 作者:陆云峰,, 来源:福建教育 年份:2013
不久前我看到一篇记者采访北师大教授童庆炳的文章《上课是人生的节日》。对于童庆炳教授,或许绝大多数一线教师都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但大家肯定知道他的学生——诺贝尔文学奖...
[期刊论文] 作者:王文茜, 来源:学语文 年份:2013
童庆炳先生将文体划分为“体裁”、“语体”、“风格”,认为文体...
[期刊论文] 作者:蔡秋文,, 来源: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2013
论文以童庆炳的文本层次论为指导,从声音美、节奏美、语义美、修辞美、意象美、绘画美和境界美七个审美角度,细致分析了蕾切尔.卡森作品A Fable for Tomorrow翻译中的理解过...
[期刊论文] 作者:周乐,, 来源:江西教育 年份:2013
童庆炳先生在其《文学理论》一书中,阐述小说的基本特征为“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显然,解读一篇小说应该重点关注的是人物、情节...
[期刊论文] 作者:陈定家, 来源:汉语言文学研究 年份:2013
一文引起了一场有关“文学生死问题”的大讨论,其中童庆炳和金惠敏等学者的观点颇有代表性。童庆炳坚信:“只要人类和人类的情感不会消失,作为人类情感表现形式的文学就不会消失。”...
[期刊论文] 作者:周乐,, 来源:辽宁教育 年份:2013
童庆炳先生在其《文学理论》一书中,阐述小说的基本特征为"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
[期刊论文] 作者:嘉禾,, 来源:中国中外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2013
2012年,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推出以程正民、童庆炳为总主编的《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国别研究》丛书(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包括中国、俄国、日本、德国、法国、英...
[期刊论文] 作者:刘红豆,, 来源:青年与社会 年份:2013
审美意识形态理论是由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钱中文先生率先提出,其后王元骧先生、童庆炳先生更对其进一步分析和探讨,补充和发展该理论。其后该理论在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成为中...
[期刊论文] 作者:杨远,, 来源:美与时代(下) 年份:2013
20世纪80年代,中国学术界出现了以王元骧、童庆炳、钱中文等学者倡导的新兴文学理论,即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这一理论的提出在当时学术界引起了广泛争议和关注。但随着时代语境...
[期刊论文] 作者:童庆炳,,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莫言创作的成功在于他早在1994年的硕士论文中就提出了要建立"高密东北乡"文学王国的理想。他的硕士论文提出了文学创作应源于故乡又超越故乡的论点。他的故乡是"血地"说,比...
[期刊论文] 作者:童庆炳,, 来源:河北学刊 年份:2013
本文是对李白《独坐敬亭山》意涵的一次求真的考察与解读。解读这首诗,首先要考察李白与玉真公主的关系,二人是否有恋情之类的情感关系;其次要考察玉真公主的道观修在何处,死...
[期刊论文] 作者:童庆炳,, 来源:西北民族研究 年份:2013
在纪念钟敬文先生110周年诞辰之际,我的面前似乎又晃动着钟敬文先生那亲切、和蔼的面容。作为他的学生,我现在仍然能回忆起他给我们授课时那一句是一句的极其认真的样子...
[期刊论文] 作者:童庆炳,,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散文、随笔在钟敬文先生一生的著作中具有重要地位。这是因为他长达一个世纪的学艺生涯,可以说就是从年轻时候的散文写作起步的。1924年和1925年发表的《水仙花》和《荔...
[期刊论文] 作者:童庆炳,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1956年开始的美学问题大讨论,最初仍然是批判胡适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思想的一部分,是在意识形态的笼罩下进行的,并不是什么纯粹的学术讨论.但由于多种原因,其学术内涵不应否定....
[期刊论文] 作者:童庆炳, 来源:中国教师 年份:2013
人们总是觉得有知识是一种财富,却从来没有想过“无知”更是无价之宝。此话怎讲?是谁提出此论?是法国人瓦莱里(1871—1945)。瓦莱里是何许人?他是诗人,同时又是思想家。他最早是攻读法律的,却爱好诗和建筑,他认为诗与建筑是有关联的。他的著作很多,比较重要的有《札记集》......
[期刊论文] 作者:林炳娟, 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年份:2013
针对中学语文教学的这种现状,北师大教授童庆炳先生发出了质问。但是,我们长期以来对作品的阐释却从来都是一言堂,教师的这个做法往往直接来自于教参的解读。  ...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