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36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祁志祥,, 来源: 年份:2003
本文是一部系统阐释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专著。全书分上、中、下三编。上、中编为美论,下编为美感论。在美论中,上编探讨中国古代关于美本质的普遍看法,中编探讨儒家、道家、佛家......
[期刊论文] 作者:祁志祥, 来源:美与时代 年份:2003
美和审美的相对性,古今中外的美学家有过丰富的论述。但是如果把它夸大到绝对的地步,由此取消美丑的差异,否认人类审美存在客观标准和绝对价值,那则是走向了另一种极端,滑向...
[期刊论文] 作者:祁志祥, 来源: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妙”是介于有无之间的一种美学境界。中国美学以“妙”为美,是由道家首先提出来的。经过魏晋时人的大力倡导,“妙”在唐代以后普遍进入艺术评论中。“玄”、“神”、“远”...
[期刊论文] 作者:祁志祥, 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2003
[期刊论文] 作者:祁志祥,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2003
中国古代关于美本质的普遍看法不是单一的 ,而是复合的互补系统 ,以味为美、以意为美、以道为美、同构为美、以文为美 ,构成了中国古代美本质观的整体特色。中国古代的美本质...
[期刊论文] 作者:祁志祥, 来源: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以“心”为美,是中国古代关于美本质当然状态的价值界定。这种表现主义的美学观念,存在于中国古代美学的“比兴”说、“神韵”说、“意味”说中。它认为,自然美的本质在人格...
[期刊论文] 作者:祁志祥, 来源:文史哲 年份:2003
佛教虽然从因缘聚散方面揭示出事物虚妄不实的本质,但同时又肯定,事物从现象上看又是不空而有的。这样,佛教就从对现实美的否定走向了再否定,即对现实美的变相肯定。以"圆"为美,是佛教对现实美的变相肯定的突出表现之一。佛教认为,圆形圆满无缺,是现实中最美的图形;涅Pa......
[期刊论文] 作者:祁志祥,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2003
'文',在古汉语中有文饰的意思.文饰,即今天我们所讲的形式美的易名.文饰之美的本质、规律何在呢?这在'文'的文字学考证中可见一斑.……...
[期刊论文] 作者:祁志祥,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2003
[期刊论文] 作者:祁志祥, 来源:荆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艺既不是“意识形态”,也不是“欲望形态”,而是包含着“意识”与“欲望”争斗的人的“精神形态”。文艺作品无论描写“对象的人”,还是表现“主体的人”,都应该遵守人的本...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