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49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韩天衡, 来源:中国书画 年份:2003
吾少好弄翰,60年前,时墨膏、墨汁的生产尚属初生期,书画挥运无不以为用,以为基,作'人磨墨,墨磨人,磨墨人'之无尽止的耗磨时日。多为石,'石不能言最可人...
[期刊论文] 作者:冯新生,, 来源:中关村 年份:2003
近日在湖北襄阳米公祠,闻“米芾得御”一段趣事:宋徽宗赵佶命米芾用御案砚台书写一大屏风。书毕,米芾捧向徽宗请求:“陛下,此经臣涂染,你不能用了,赐给我吧!”徽...
[期刊论文] 作者:刘烁贤,, 来源:老人天地 年份:2003
我自幼从师名家学书法,常听恩师谈墨论,天长日久,耳濡目染,我对收藏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50年来,我已收藏古共50余方,有唐代的澄泥,宋代的端砚、青瓷,明代的...
[期刊论文] 作者:安美子,, 来源:学问 年份:2003
天成,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产生于长白山腹心地带的一种石。它一经问世,就以其巧夺天工的独特个性,显示出鲜活诱人的生命力,成为华夏石这方古老艺苑中的一簇奇葩。虽然...
[期刊论文] 作者:程景云,, 来源:收藏界 年份:2003
友人相约观赏藏,其中一方箕形陶,弥足珍贵。青灰色,表面微绿,质地细腻,制作规整简洁,朴素无华。堂斜坡有明显研磨痕迹,留有斑斑墨锈。的下端左角原有线刻纹饰已残...
[期刊论文] 作者:崔松林,许海星, 来源: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澄泥是我国一项古老的传统工艺品,它与端砚、歙砚、洮并称为四大名.虢州澄泥又因其类陶、类石、光溢似漆、触手生晕、坚润益墨等优点而倍受文人推崇.本文试就虢州澄...
[期刊论文] 作者:邓昭辉,, 来源:收藏家 年份:2003
平板,亦称板,即是将开采出来的优质材加工为长方形或椭圆形,或者天然随形等,面磨光,底部削平,不加任何装饰性的雕琢,甚至连墨池。墨堂也不开,这种不能研墨,自然也...
[期刊论文] 作者:廖文伟,, 来源:收藏界 年份:2003
说到,先就忆起一段佳话。乾隆二十七年(1762),仇垲作咏诗,说是"胆瓶花落砚池香",将个砚池比作一泓春碧,瓶花则似一树春华,他眼中的佳,分明便是一方水土。于是忽然...
[期刊论文] 作者:如实,, 来源:收藏家 年份:2003
最近,一方唐代洮河在上海浮出水面。这是一方箕斗型洮河,长16.7厘米,宽7-11厘米,高约2厘米,一头高,一头低,一头宽,一头窄,底部有两个矮足,砚台造型较为方整,腰部微束,具有晚唐向宋代过...
[期刊论文] 作者:曹志苑, 来源:上海工艺美术 年份:2003
一件由清代画家石涛用过的古,日前在沪上发现。笔者追根溯源,找到了这位藏家。他就是年过70、然有着一身好功夫的观赏石收藏家何炳生先生。 据古鉴赏家鉴别后说,此实...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西部探矿工程 年份:2003
秀 ,女 ,山东诸城人 ,1988年毕业于石家庄铁道学院桥梁工程专业 ,现任中铁十一局集团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从事技术管理、科技开发等工作。邱秀简介Qiu...
[期刊论文] 作者:赵进,季寿山,, 来源:收藏家 年份:2003
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是文房四宝之一。汉代刘熙《释名·释书契》云:“,研也,研墨使和濡也。”可见在秦汉时,作为研墨工具的就已经产生。从考古资料得知,砚台的鼻...
[期刊论文] 作者:刘遵三, 来源:中国京剧 年份:2003
这是剧作家罗瘿公赞程秋的诗。程秋11岁初次对外登台演出,一鸣惊人。罗瘿公原来非常赏识梅兰芳,这次看...
[期刊论文] 作者:曾省三, 来源:中国宝玉石 年份:2003
倘若你是砚石爱好者或收藏者,有幸到攀枝花市一游,商场内极富吸引力的斑斓耀眼的石将会令你流连忘返,那就是以攀西苴却石制作的苴却....
[期刊论文] 作者:龚伟, 来源:艺术市场 年份:2003
20世纪70年代舅舅将已故的外祖父使用了一辈子的一方椭圆形清代石送给了我,虽然不是什么名,但这却是我收藏的第一方...
[期刊论文] 作者:李方正,, 来源:地球 年份:2003
松花石是清代御——松花石的唯一石材。它是产于震旦系南芬组中部的紫色、...
[期刊论文] 作者:陈家忠,, 来源:今日科苑 年份:2003
但自从我认识了济南一名叫刘泉佑的青年治家、书法家,了解到其人、其、其书...
[期刊论文] 作者:张宝阳, 来源:当代矿工 年份:2003
和,大专文化,高级经济师,中共党员,山东省微山县人。在他带领太平煤矿艰苦创业的过程中,走出了一条国有困难企业依靠职工办企业,由穷变富的新路子,使一个年设计30万吨的...
[期刊论文] 作者:香山,, 来源:世纪 年份:2003
据说程秋是清道光年间权相穆彰阿的后裔。抗战时期,程秋为生计所迫,不得不继续登台,1942年冬去上海献艺,返回北平途中在火车站被日本宪兵无理辱骂。这一凌辱促使了他民族...
[期刊论文] 作者:翁思再,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3
在二十世纪的大师级中国艺术家行列中,程秋无疑占有重要一席。今逢程秋百年冥诞,我们最好的纪念方式,就是学习和发扬他的精神。许多戏剧专家,以及其他领域的大手笔...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