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01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丁国旗, 来源: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林语堂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长期以来,由于政治原因,关于他的介绍与研究甚少.近年来,情况虽有改观,但有价值的研究仍然少得可怜....
[期刊论文] 作者:秦勇, 来源: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期刊论文] 作者:陶东风, 来源: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2003
[学位论文] 作者:王兆胜,, 来源: 年份:2003
本文对远程炮武器系统射击精度及射击精度战术技术指标论证等方面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研究,本文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有: (1)概要地讨论了射击误差、诸元误差、散布误......
[期刊论文] 作者:王兆胜, 来源: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梅洁及其散文确实与众不同,有着超凡脱俗的魅力和圣洁的光辉。具体说来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感悟生命和为生命歌唱;二是在坚持现代新女性的自尊、自爱、自强和不屈不挠、奋斗...
[期刊论文] 作者:王兆胜,, 来源: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在乡村和都市间的艰难选择中,林语堂一面感受都市的丰富与魅力,一面倾心于自然山野的本色纯真。在他看来,"田园"和"都市"不仅不是不可调和的矛盾体,而是可以融合起来,更好地...
[期刊论文] 作者:王兆胜,, 来源:当代作家评论 年份:2003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散文一改过去的“边缘化”状态,渐渐走上文学的前台,成为与小说、诗歌、戏剧一样重要的文体,甚而已成为文坛的“中心”和“主角”。这一现象...
[期刊论文] 作者:王兆胜,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2003
章克标是20世纪中国文坛一个特殊的人物,尤其是他与林语堂之间有着非同一般的关系。本文着重探讨林语堂与章克标由同事朋友变而反目的过程,也梳理了章克标眼中的林语堂形象,...
[期刊论文] 作者:王兆胜, 来源:人文杂志 年份:2003
梁启超是中国近现代文化和文学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人物,"五四"以来的中国现代作家少有不受其影响者,林语堂也不例外.林语堂与梁启超最根本的关联在于:自我的矛盾性,思想观念...
[期刊论文] 作者:王兆胜, 来源:东北师大学报 年份:2003
《金粉世家》是张恨水小说的代表作,也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重要收获,这与张恨水对《红楼梦》的学习、借鉴甚至模仿是分不开的。笔者认为,《金粉世家》在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塑...
[期刊论文] 作者:王兆胜, 来源:中国文学研究 年份:2003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 ,除郁达夫受劳伦斯之深刻影响 ,林语堂也是其中之一。林语堂是劳伦斯的知音 ,这主要表现在 :他很早就清醒认识到劳伦斯“性描写”的价值意义 ,并将它引进自...
[期刊论文] 作者:王兆胜, 来源: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年份:2003
在许多中国现代作家困惑于"乡村"与"都市"的艰难选择时,林语堂倾向于二者的融合贯通,追求"田园式"的都市文化理想。这种文化选择具有不可忽略的价值意义:一是对现代工商业都...
[期刊论文] 作者:王兆胜, 来源: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长期以来,学界往往比较注重从“社会”而忽略从“家庭”视角来探讨中国现代文学,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因为“家庭”在中国文化及其文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文章将“...
[期刊论文] 作者:王兆胜,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2003
林语堂对袁枚十分推崇,赞赏其天赋独厚、性灵自由、思想解放、民本思想和退隐独居.不过,林语堂有更多地方与袁枚不同,像宗教信仰,科学、平等、自由等现代意识,白话文体,尤其...
[期刊论文] 作者:王兆胜, 来源: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20世纪中国性灵散文离不开中国古代性灵理论和现代作家对性灵的倡导,它经历了悲悯伤惋、潇洒自若、以物喻理和通脱平和四个阶段,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富于天地之气、灵动自由的叙...
[期刊论文] 作者:王兆胜, 来源: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与许多中国现代作家不同,林语堂与外国文化有着天然的、经验的和稳定的联系,这就决定了探讨林语堂与外国文化关系的重大价值和意义。林语堂对古希腊、印度、日本、美国和英国...
[期刊论文] 作者:王兆胜, 来源: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林语堂的小品散文是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特殊的政治文化语境中产生的,它与鲁迅等人战斗性的小品散文不同,也与周作人的闲适冲淡、内蕴冷静的小品散文同中有异。具体说来,它表...
[期刊论文] 作者:王兆胜, 来源:江苏社会科学 年份:2003
林语堂与公安三袁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他对他们推崇备至、承续甚多,亦可称林语堂是三袁“灵魂的转世”。林语堂受三袁影响最大的是性灵、悲剧感和逍遥精神,这对林语堂的文学...
[期刊论文] 作者:王兆胜, 来源: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因俞平伯与林语堂的介绍,清人沈复与他的《浮生六记》才得以崭露头角,为世人所瞩目。尤其是林语堂对《浮生六记》情有独钟,不仅赞赏有加,而且还将它译成英文,广为传布。林语...
[期刊论文] 作者:王兆胜, 来源: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在林语堂与徐讦之间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他们既是同事又是朋友,还有长辈与晚辈之别,而且数十年如一日彼此友谊不衰。重要的是,二人互相都有赞美和批评,这为后人理解他们的思...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