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38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王义桅, 来源:世界知识 年份:2007
丁立圆桌    王义桅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教授、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助理    时下,“国际责任”好像又流行起来了,与以往不同的是,当西方国家在国际纠纷中陷入泥潭时,往往把目光投向中国,仿佛中国就能够把这些事情搞定...
[期刊论文] 作者:王义桅, 来源:世界知识 年份:2007
王义桅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教授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助理    中国崛起与中国威胁,为何是一对孪生兄弟?      ...
[期刊论文] 作者:王义桅,, 来源:同舟共进 年份:2007
大国崛起的模式有章可循,而大国的衰落却无法捉摸。比之探究大国崛起的原因,我们更应关注大国衰落的变数。...
[期刊论文] 作者:王义桅,, 来源:世界经济与政治 年份:2007
国际关系理论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均出现理论终结与庸俗化的倾向。作者认为,国际关系理论作为一门学科已经到了追本溯源、反思其主体性的时候了。从回答“国有际吗”、“...
[期刊论文] 作者:王义桅,, 来源:教学与研究 年份:2007
“和谐世界”观的提出,是中国外交哲学和外交理念的重大创新和转型。它从关注中国到关注世界、从为世界所表达到表达世界、从过程到结果等三方面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和平崛起(和...
[期刊论文] 作者:王义桅,, 来源:重庆与世界 年份:2007
生活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人,急欲了解世界的心态往往导致对媒体的迷信,或为国外报道所误导。因此,认识快速发展中的世界,适度的审读是必要的。所谓"误读"是有假设前提的,...
[期刊论文] 作者:王义桅, 来源:新闻前哨 年份:2007
近来,中美之间有三件大事值得关注:第二轮战略经济对话的余音在耳,中关在战略和政治层面进行沟通的重要平台——第四次中关战略对话又于6月20日至21日在华盛顿举行。如果说这些......
[期刊论文] 作者:王义桅, 来源:新闻前哨 年份:2007
“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梁启超先生曾以这三种角色描述中国的国家身份和国家诉求。今日之情势,充分印证了梁任公的期待。因此,远在德国北部海滨小镇海利根达姆......
[期刊论文] 作者:王义桅,, 来源:学习月刊 年份:2007
目前,中国崛起成为国际政治的最醒目现象之一。2006年,中国成功举行三大峰会——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中国与东盟峰会、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使得世界舞台上的中国因素更加引人注...
[期刊论文] 作者:王义桅, 来源:国际观察 年份:2007
中国崛起和印度崛起,已经成为当今国际政治的最显著现象之一;中印共同崛起,并非历史的巧合,而是亚洲崛起的支柱和必然要求。尽管我们仍然处于现代化、线性进化论阶段,感叹技不如人......
[期刊论文] 作者:王义桅, 来源:新民周刊 年份:2007
虽然已是知天命之年,但欧盟正经历着"成长的烦恼"。    3月25日,欧盟各国领导人齐聚柏林,庆祝欧盟五十岁生日。五十年前成立的欧洲经济共同体,是新人类社会诞生的第一声啼哭。欧盟的一体化历程,是人类社会进化的标尺。欧盟模式,为未来世界预留了希望的火种。  ......
[期刊论文] 作者:王义桅,, 来源:北京纪事(纪实文摘) 年份:2007
中国发展欠缺什么刚刚访问印度回来,给我最大的感触不是关于印度的,倒是关于中国的。去印度前,曾庆幸于中国过去只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像印度被英国殖民统治了三百年,...
[期刊论文] 作者:朱 锋 于铁军 庞中英 余万里 蒋翊民 王义桅, 来源:世界知识 年份:2007
“火神派”成为美国在21世纪初政府团队的主体随即崛起,是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的。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朱锋从三个层面分析了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冷战后美国单极霸权体系的稳定。不仅在综合实力上美国大大领先于其他国家,出现了所谓自罗马帝国以来两千年的......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