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04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沈建东, 焦荔, 徐昶, 何曦, 应方, 洪盛茂,, 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 年份:2014
利用安德森分级采样器采集大气细颗粒物样品,分析它们的质量浓度及无机元素、水溶性离子和碳等组分的含量.采用OC/EC最小比值法确定二次有机碳对细颗粒物的贡献,重新构建受体...
[期刊论文] 作者:吴琳, 沈建东, 冯银厂, 毕晓辉, 焦荔, 刘双喜,, 来源:环境科学研究 年份:2014
在2011年典型灰霾和非灰霾天气下,采集了杭州市不同粒径的大气颗粒物样品,测定并分析各粒径段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及其化学成分;同时采集并分析了主要污染源排放的颗粒物样品,通...
[期刊论文] 作者:徐昶, 沈建东, 叶辉, 孙鸿良, 张天, 焦荔, 洪盛茂,, 来源:中国环境科学 年份:2014
2011年7月~2012年6月对黑碳气溶胶(BC)、PM2.5、污染气体及气象因子进行同步观测,以评估杭州市BC污染特征、来源分布及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杭州市大气BC日均浓度范围为...
[期刊论文] 作者:高丽娜,张仁健,韩志伟,符淙斌,颜鹏,洪盛茂,焦荔, 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 年份:2014
利用MM5-CMAQ模式系统,对2011年12月8—16日长江三角洲一次大气污染过程进行模拟.在NOx排放源影响下,上海和杭州是NO2高值区.杭州西南部,安徽、浙江和江西3省交界处O3质量浓度较高......
[期刊论文] 作者:叶贤满,焦荔,徐昶,洪盛茂,沈建东,姚晗,张天,何纪平,, 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 年份:2014
2010年9月和2011年3月在杭州市区布设193个NH3监测点位,采用意大利柯瑞Ring被动采样设备同步采集大气NH3样品.利用实验室离子色谱分析仪对获得的样品进行分析,并通过ARCGIS插值法得到杭州市区大气中NH3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杭州市区NH3平均质量浓度为7μg/m......
[期刊论文] 作者:沈建东,焦荔,何曦,徐昶,徐鸿,孙鸿良,曾大吉,张天,叶贤满, 来源:中国环境监测 年份:2014
利用大气细颗粒物水溶性组分在线连续监测分析系统(AIM-URG9000D),考察了杭州城区春节期间P2.5中无机水溶性离子的浓度变化范围,探讨了这些离子的日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同时分析了......
[期刊论文] 作者:吴小芳,罗坤,汪明军,高翔,焦荔,徐昶,叶贤满,洪盛茂,樊建人, 来源:工程热物理学报 年份:2014
本文采用Models-3/CMAQ,结合气象模式WRF,以杭州市地方排放清单为基础,对杭州2010春季5月污染物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考察杭州市2010年5月空气污染物的分布.模拟值与5个监测站...
[期刊论文] 作者:洪盛茂,徐昶,沈建东,焦荔,何曦,杨乐,孙鸿良,徐鸿,叶贤满, 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 年份:2014
利用美国IMPROVE能见度公式,分析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杭州大气复合污染综合监测数据,研究污染物的消光特征,确定首要消光物质.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能见度降低,污染物消光系数在大气......
[期刊论文] 作者:洪盛茂,徐昶,沈建东,焦荔,何曦,杨乐,孙鸿良,徐鸿,叶贤满,张天,何纪平,姚晗,, 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 年份:2014
利用美国IMPROVE能见度公式,分析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杭州大气复合污染综合监测数据,研究污染物的消光特征,确定首要消光物质.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能见度降低,污染物消光系数在大气总消光系数中的比例逐渐减少,从10 km处的85%左右降低到2 km以下的22%左右.与10 k......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