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69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潘大仁,, 来源: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5
应用细胞同步培养技术、高压液相色谱分析(HPLC)和酶偶联免疫法(ELISA)分析了胡萝卜细胞在悬浮培养时生长分裂周期的变化并对内源激动素类物质(玉米素Z-Zeatin、核糖基玉米素ZR-zeatinriboside、二氢玉米素DHZ-dihydrozeatin、核糖二氢......
[期刊论文] 作者:潘大仁, 来源:甘蔗 年份:2001
生物技术在甘蔗上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甘蔗育种、品种改良上正逐渐显示出常规育种无可伦比的优势。本文综述近几年来生物技术在甘蔗育种、品种改良上应用情况,以及它......
[期刊论文] 作者:潘大仁, 来源: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9
以甘蓝型油菜与萝卜杂交,属间杂种经染色体加倍后再与甘蓝型油菜回交,经胚胎挽救技术获得145株BC2代杂种,其染色体数2n=38~47.获得的BC2代杂种株中4个基因型具有高抗线虫的基因,线虫胞囊数为0~3,繁殖系数......
[期刊论文] 作者:潘大仁, 来源:福建农学院学报 年份:1989
甘蔗品种仙游79/83的心叶愈伤组织在 N_6培养基中能100%一次诱导成完全苗.诱导分化绿苗过程中,不同培养基从诱导分化的第1天开始,氨基酸总量不断增加,到第18天达最大值.一次...
[期刊论文] 作者:潘大仁, 来源: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年份:1999
本研究通过油菜与萝卜属间杂种(ACR)为亲本材料,分别与芸苔Bcampestris和甘蓝B.oleracea杂交,属种间杂种(AACR,ACCR)再与甘蓝型油菜品种杂交,以获得稳定的转基因属种间杂种材料。结果指出,属间杂种与芸苔B.campestris杂交比与及甘蓝......
[会议论文] 作者:潘大仁, 来源:中国科协首届学术年会 年份:1999
[期刊论文] 作者:潘大仁,WFriedt, 来源: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年份:1999
甘蓝型油菜与萝卜的属间不育杂种(ACR)经0.1%秋水仙素溶液处理杂种小苗,使杂种小苗的染色体加倍产生可育株,获得了31%可育的异源倍性植株。再用甘蓝型油菜与之回交,应用胚胎挽救技术......
[期刊论文] 作者:潘大仁,FriedtW, 来源: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7
甘蓝型油菜(AACC)与萝卜(RR)杂交以导入抗性基因,应用“胚胎挽救”技术在本研究中产生了133株F1代杂种株与油菜栽培品种回交的第1代杂种株,145株回交第2代杂种株。细胞学和同工酶(GPI,POX)酶谱分析表明,回交后......
[期刊论文] 作者:戴燕,潘大仁, 来源:福建农业科技 年份:2000
达尔文进化论出现之前的很长的一段时间 ,人们认为地球上的一切万物是由上帝创造出来的 ,且生物创造出来以后永远不变。到 1 9世纪初 ,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第一次比较完整地阐...
[期刊论文] 作者:郭金平,潘大仁, 来源:作物学报 年份:2002
根据甜菜抗线虫病基因序列,人工合成了三条上游引和三条下游引物,从中筛选出一对引物,对11份经抗线虫病常规鉴定的甘薯品种(包括6份高抗,2份抗病,3份感病)进行了PCR检测。结果表明:6......
[期刊论文] 作者:潘大仁,林德波, 来源: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8
通过不同播期超甜玉米生长发育中光合特性的测定,分析了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在不同生育期的变化。结果表明,甜玉米种植期中拔节期至大喇叭口期,光合速率较高,后期呈的趋势;甜......
[期刊论文] 作者:陈由强,潘大仁, 来源: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年份:2000
对蔓茎堇菜细胞悬浮培养的条件进行了选择,并测定悬浮培养的生长动态。结果表明:蔓茎堇菜细胞悬浮培养的最适接种量为2.0~3.5g(50mL);最适培养基为MS+2.0mg/L2,4-D+1.0mg/L ZT+300mg/L LH+200g/L蔗糖(或葡萄糖),pH5.8;细胞悬浮培养一个周期过程中......
[期刊论文] 作者:许莉萍,潘大仁,等, 来源:生物工程学报 年份:2001
从基因中在甘蔗上的应用潜能、甘蔗遗传转化的方法及其成效、启动子及选择标记对基因表达和转化体筛选的效应,基因工程甘蔗的成就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评述,并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
[期刊论文] 作者:许莉萍,傅华英,潘大仁, 来源: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2000
研究培养基和激素对甘蔗梢部幼茎腋芽萌发、丛芽产生、芽苗增殖及小苗促根的影响 ,以筛选出较佳激素组成 .结果表明 ,液体培养基优于固体培养基 .在供试激素质量浓度范围内 ,...
[期刊论文] 作者:薛其清,郑德森,潘大仁,, 来源:福建农学院学报 年份:1992
供试材料为无性繁殖第2代的4个甘蔗组培亚无性系群体.仙游79-83组培亚无性系的性状平均表现为茎变细,茎数/丛增加,株高减少,锤度与供体的无显著差异.新台糖10号组培亚无性系...
[期刊论文] 作者:潘大仁,周可涌,薛其清, 来源:福建农学院学报 年份:1991
比较5个供体的心叶和幼茎愈伤组织在 MS 和 N_6培养基中诱导分化绿苗过程 RNA,DNA 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在绿苗诱导分化的第6—9 d,核酸总量和 RNA含量均达到...
[会议论文] 作者:许莉萍,陈如凯,潘大仁, 来源:中国农学会青年农业科学学术年会 年份:2002
本文着重评述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遗传操作和标记鉴定领域的现状,前者主要涉及离体培养、功能基因和启动子的克隆、遗传转化的技术及转基因植株的培育,后者主要谈及标记分析的群体的构建及目标性状的标记鉴定.文中还展望了未来甘蔗育种中新技术的动向.......
[期刊论文] 作者:潘大仁,许莉萍,罗俊,傅华英, 来源: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2001
分析了茎尖培养获得的花叶病脱毒果蔗拔地拉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及一些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脱毒果蔗的叶绿素含量、Pn、光合系统Ⅱ原初光能转换率和潜...
[期刊论文] 作者:许莉萍,陈如凯,潘大仁,林胜杰, 来源: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2001
以甘蔗杂交组合Co1001×Ya71-374后代为供试材料,采用人工接种方法,对其黑穗病抗性的分离结果进行分析,并构建了抗、感池.相关分析表明,除最短潜伏期与最终累计丛感率相关不...
[期刊论文] 作者:周以飞,潘大仁,薛其清,陈如凯, 来源:福建农学院学报 年份:1992
对4个甘蔗组培亚无性系进行的遗传力、遗传进度分析表明,组培方法对茎数和株高的改良是有效的,但受到供体和培养基的影响:对锤度的影响较小。并使茎径略微变细,同时表明,在亚...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