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85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文妤,, 来源:读与写(高中版) 年份:2007
在一代人心中,舒婷是爱诗者的偶像,是诗意、美丽的代名词。从《致橡树》到《思念》,人们或许更多关注的是舒婷的诗歌,而在她的散文中我们却惊喜地发现了另一个舒婷。这个舒婷...
[期刊论文] 作者:邱丽平,, 来源: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舒婷是中国朦胧诗派里最有成就、最具风格特色的诗人。诗人舒婷关注社会现实,关心民族的未来以及人的此在生存现状。舒婷在诗作(本文所引诗作均出自舒婷著:《舒婷的诗》,北京:人民...
[期刊论文] 作者:任南南, 张守海,, 来源:绥化学院学报 年份:2007
作为舒婷的代表作,《致橡树》一直受到主流诗坛的关注和读者的追捧,与舒婷朦胧诗的代表诗人的诗歌地位的生成渊源颇深.在主流意识形态的不断选择和讲述中,《致橡树》在得到经...
[期刊论文] 作者:朱美华,,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07
舒婷的诗歌《致橡树》包括了三个层次的女性意识:自我觉醒、自我审视、自我超越,是时代与经历孕育诗人诗歌女性意识的主旋律。舒婷诗歌的女性意识是对传统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
[期刊论文] 作者:尹川,, 来源:新作文(初中版) 年份:2007
初次读舒婷,便是这首《致橡树》,今天忽然想到,拿出来读一读,还是被诗中透露的那种精神深深地感动。诗中所表达的爱,不仅是纯真的、炽热的,而且是高尚的、伟大的。它就像一首...
[期刊论文] 作者:郑媛,, 来源:北方音乐 年份:2007
近日,以《致橡树》成名的“朦胧诗五将”之一舒婷以一本自传性质的散文集《真水无香》,重返人们的视野。...
[期刊论文] 作者:张华,, 来源:绥化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本文试从西方后结构心理学的镜像理论入手对舒婷的早期代表作《致橡树》进行文本重读,对诗人在文本中的话语进行历史的分析。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对舒婷诗歌中所体现的女性特...
[期刊论文] 作者:舒婷,, 来源:当代工人 年份:2007
女诗人舒婷曾在多家工厂工作,而且,她还拥有多种技术。回首往事,她的笔端有痛苦,有无奈,但更多的,是对那段淬火岁月的诗意眷顾。Did you know? The poet Shu Ting...
[期刊论文] 作者:蒋钱英,, 来源:华章 年份:2007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也是诗歌所不可或缺的创作手法.在舒婷的诗歌中是一大特色.笔者从这个角度出发,论述了比喻在其诗歌中三个方面的特征:新颖的意象通过奇特的比喻见...
[期刊论文] 作者:余学玉,, 来源:文学教育(上) 年份:2007
北岛的《一切》与舒婷的答诗都是十年动乱以后的感怀。北岛采取向后看的视角,回顾了十年噩梦,以深沉的笔触和富有穿透力的语言,将动乱岁月留下的沉重与失落有力地表现了出来;...
[期刊论文] 作者:张晶晶,, 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舒婷和翟永明是我国上世纪80年代两位著名的女性诗人,二人的诗歌创作对女性主体的不同阐发,体现了新时期以来女性主体的嬗变轨迹和特征。舒婷的作品凸显了女性的主体地位,翟...
[期刊论文] 作者:陈婉娴,, 来源:广西社会科学 年份:2007
舒婷早期的诗作中,以大海为描写对象的三首诗作最为撼人心弦。在思想内涵上,“大海组诗”有着鲜明的时代色彩和浓厚的人文气息,既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控诉,...
[期刊论文] 作者:陈继民,, 来源:阅读与鉴赏(高中版) 年份:2007
舒婷当过下乡知青,有农村生活的阅历;而后返城,有城市生活的体验;更重要的是,有曾经的农村和当今的包括城市、农村在内在社会风气的对比和思Shu Ting was an educated yout...
[期刊论文] 作者:杨舒婷, 来源:语文天地:初中版 年份:2007
嘿,舒婷,我来啦!"……(晕倒中)你怎么又来了?我不要你——"烦恼",你给我滚开!你赶快走,赶快走啊!我无力地而又无奈地、欲哭无泪地呻吟着!唉!...
[期刊论文] 作者:裴雪梅,, 来源: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7
舒婷的诗歌以其对"爱的世界"的理想与渴求,对"人的尊严"的倾诉与提升,以及其形式的现代化而拥有众多读...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报 年份:2007
《报》杂志今日设擂,邀各路英雄相助,望各位英雄侠武出招。...
[期刊论文] 作者:谭小宁,, 来源:意 年份:2007
而《意》杂志的“拇指文学”则让我可以摸索文学的纹络。每次细细地咀嚼《意》杂志“拇指文...
[期刊论文] 作者:夏丽云,, 来源:黑河学刊 年份:2007
分析裴多菲与舒婷诗句中比喻的象征意义,感悟诗句如何通过比喻来折射爱情观。...
[期刊论文] 作者:陈祖芬, 来源:文化月刊 年份:2007
我和舒婷自知欠熠熠,正不知往哪里坐,就见铁凝和抗抗走向一个边门外。她们的背影用肢体语言传递出一个信息:那里一定有一个不为一般人所知的好地方。用范伟的话来说叫做: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我和舒婷加快步子盯上那两个传神的背影,带着探宝一样的兴致,走到了边门外。那里...
[期刊论文] 作者:张芳明,,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2007
舒婷的早期朦胧诗,意境优美,语言清新,感情细腻,既是一代青年人真实心灵的写照,又为中国诗歌的发展开创了一个新的范型。《双桅船》即是其代表作,不仅写出了“文革”中成长的...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