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24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方安, 来源:安徽大学 年份:2023
云英,是一种南方常见的固氮吸碳能力很强的绿肥。...目前有关紫云英干旱胁迫和水淹胁迫的研究很少,因此研究紫云英对水分胁迫的响应特征,对于紫云英栽培过程中遇到的不良水分条件下的栽培管理和抗涝、抗旱新品种的选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余干种、闽紫2号、弋江籽3个紫云英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种子萌发和幼苗盆栽试验研...
[学位论文] 作者:叶红云, 来源:福建农林大学 年份:2023
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为豆科黄芪属,越年生草本植物。紫云英作为我国传统绿肥作物,种植历史悠久,具有改善土壤环境和提高土壤肥力的重要作用。...但是仅将紫云英作为绿肥翻压还田,存在着经济效益低和紫云英种植面积受限等问题,应进一步挖掘其综合经济价值,其中菜用特性的开发是可引的方向。...本研究以30个来自不同省份的紫云英品种为研究对象,采取田间小区试验,测定紫云英肥用、菜用品质指标,...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矿床地质 年份:2023
湘南柿竹园矽卡岩型-云英岩型钨多金属矿田是中国最重要的钨多金属矿产资源基地之一。前人对该矿田的矽卡岩型成矿开展了系统的研究,而对矿田内云英岩型钨矿化研究薄弱,制约了矿田内成矿理论的认识和矿产勘查部署。...通过野外调查,文章系统总结了矿田内云英岩型矿化样式、空间分布、矿化特征和控矿因素。研究显示柿竹园矿田内云英岩型矿体包含4种矿化样式:第一期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中云英岩型矿体、石英斑岩中云英岩型矿体、第二期...
[期刊论文] 作者:刘淑军,周玲红,唐利忠,李纲,高学成,黄晶,高菊生, 来源:土壤与作物 年份:2023
为研究红壤双季稻田紫云英还田替代化学氮肥后土壤团聚体组分及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基于2008年开始的紫云英替代化学氮肥定位试验,选择稻-稻-冬闲[常规施肥,NPK(闲)]、稻-稻-紫云英[常规施肥,NPK...(紫)]、稻-稻-紫云英[早稻和晚稻均减施20%化学氮肥,0.8N+PK(紫)]和稻-稻-紫云英[早稻和晚稻均减施40%化学氮肥,0.6N+PK(紫)]等4个处理,采用湿筛法对土壤进行团聚体分级,并...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中国土壤与肥料 年份:2023
为探明长期化肥减量与紫云英还田配施对稻田土壤真菌群落组成结构及功能特性的影响,以豫南稻区紫云英-水稻田间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选取了空白对照(CK)、单施化肥(F100)、80%化肥和22.5 t/hm~...2紫云英还田量配施(MV1F80)、80%化肥和45 t/hm~2紫云英还田量配施(MV2F80)、60%化肥和22.5 t/hm~2紫云英还田量配施(MV1F60)、60%化肥和45 t/hm~2...
[期刊论文] 作者:金仓, 来源:中国食品添加剂 年份:2023
利用β-环糊精的结构特性,使其与紫云英苷产生包含作用,制备β-环糊精-紫云英苷复合物,并考察其对机体运动耐力的影响。...通过单因素与响应面试验确定β-环糊精-紫云英苷复合物的最佳制备条件后,采用动物试验评价其对机体运动耐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β-环糊精与紫云英苷的质量比为3.7∶1,包合时间为2.2 h,包合温度为50℃,得到的复合物的包合率达到(65.1±1.6)%。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不同剂量的β-...
[期刊论文] 作者:徐文晋,石小兰,邓娅娅,张玉芸,薛超,张玉娟,董文科, 来源:耕作与栽培 年份:2023
为探索打破鹰嘴紫云英种子硬实、促进种子萌发的方法,本研究以鹰嘴紫云英甘绿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恒温水浴、物理破除种皮和浓硫酸浸泡等3种种子处理方法,测定鹰嘴紫云英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根长和苗长等各项萌发指标和生长指标...结果表明,3种处理方法对鹰嘴紫云英种子的萌发均有促进作用,综合各萌发指标和幼苗生长指标,表现为划破种皮处理12 h>浓硫酸处理15 min>热水浴处理1 min,但划破种皮较为繁琐耗...
[学位论文] 作者:谢坤,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 年份:2023
云英(Astragalussinicus L.)作为中国南部水田常用的优良有机肥,与化肥相配施,对于土壤结构、土壤肥力均有良好的改善,可在我国广泛使用。...为此,本研究以多年紫云英还田的水稻土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紫云英还田配施化肥能有效改善土壤结构为着眼点,选择单施紫云英(MV)、单施化肥(F100)、紫云英还田后配...
[学位论文] 作者:戴伊莎, 来源:西南大学 年份:2023
试验共设对照(CK)、半量玉米秸秆覆盖(HS)、全量玉米秸秆覆盖(WS)、紫云英覆盖(M)、半量玉米秸秆和紫云英协同覆盖(HSM)、全量玉米秸秆和紫云英协同覆盖(WSM)6个处理。...研究了玉米秸秆和紫云英覆盖对土壤p H值、养分含量、酶活性...
[学位论文] 作者:李卓轶,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 年份:2023
云英和稻草作为我国重要的可再生天然有机肥源,其替代化肥、改土培肥等促进农业绿色生产效应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内容之一。...本文利用紫云英-水稻轮作模式下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在减施40%氮肥水平下,紫云英(MV)、稻草(S)单独及联合还田对水稻产量、养分吸收、土壤肥力、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可溶性有机碳(DOC)、热水提取态有机碳...
[学位论文] 作者:TAHIR SHAH,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 年份:2023
种植紫云英和稻草还田是提高水田土壤肥力的关键因素。有关紫云英或稻草与化肥不同施用量配施的效应已有大量研究。随着我国秸秆禁烧政策的实施,绿肥栽培与稻草还田联合应用越来越普遍。...该研究通过三个田间试验(种植紫云英后化肥的减施量、种植紫云英结合稻草还田后化肥的减施量,以及紫...
[学位论文] 作者:谢杰, 来源:华南农业大学 年份:2023
为控制化肥施用量的增长,作为一种传统绿肥的紫云英又重新获得人们的重视。紫云英在土壤中的矿化行为会产生大量的水溶性有机物(DOM),势必影响到土壤Cd的生物有效性。...本文开展了室内培养和盆栽实验、田间调查和试验,研究了紫云英DOM、骨粉等钝化材料对土壤Cd的单独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
[学位论文] 作者:李萍,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23
在双季稻区发展紫云英与油菜混播可充分利用紫云英和油菜高低秆绿肥互相搭配,利用其在生长过程中形成的时间差和空间差,最大限度地发挥绿肥生产整体效益,弥补单播的不足,有利于满足水稻不同生长时期对养分的需求,对改善稻田环境质量...本研究于2017年9月~2019年11月在江西农业大学科技园试验田进行,共设计5个处理:单播紫云英(CK1),单播油菜(CK2),3/4紫云英+1/4油...
[期刊论文] 作者:张晖, 来源:党史博览 年份:2023
<正>在抗美援朝战争和之前的人民解放战争中,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曾分别提到过“三”和“二”,对他们是充满褒奖、寄予厚望、给予肯定的。...“三”是指当时分别担任3个兵团司令员的杨得志、杨勇、杨成武,“二”则是指战争年代负责人民军队军需物资与后勤保障的两位大管家立三和至成。...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2023
为揭示间作体系中土壤微生物对根系分泌物的响应机制,设计桶栽试验,于2020-2021年在江西农业大学科技园种植冬季作物,探索紫云英与油菜间作根系分泌物与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的互作机制。...结果显示,紫云英和油菜不同种植模式下根系分泌物特征差异明显,与单作紫云英相比,间作显著增加了单糖类化合物含量,降低神经递质类化合物含量。...
[学位论文] 作者:范建敏, 来源:河北农业大学 年份:2023
欧美107(Populus×euramericana cv.’74/76’)(简称107)是属黑派中优良无性系品种,广泛栽种于华北和黄淮等区域,是河北省栽植面积最大的杨树品种。...自1984年引入中国后,已无性繁殖推广30多年,107在各地生长及形态性状均表现出一定差异。作为单一基因型无性系品种,影响107形态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在长期的无性繁殖中是否出现表观遗传学变异?...
[学位论文] 作者:胡启良,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23
本研究通过设置不同冬作混播模式,其中紫云英与油菜共5个播种量,包括CK1(22.5 kg·hm-2紫云英),CK2(7.50 kg·hm-2油菜),M3R1(16.88kg·hm-2紫云英×1.88 kg...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年份:2023
为探讨配施紫云英对不同类型稻田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和溶解性有机氮(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DON)含量的影响程度,阐明稻田土壤...DOC和DON的淋溶特性,本研究以亚热带3种典型水稻土(黄泥田、灰黄泥田和灰泥田)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探讨等氮磷钾条件下单施化肥(ck)和紫云英配施化肥(cmv)处理对不同水稻土DO...
[学位论文] 作者:爽, 来源:爽 年份:2023
嗅觉对于昆虫的生存繁衍至关重要。在昆虫嗅觉感受过程中,性信息素结合蛋白(Pheromone binding proteins,PBPs)等嗅觉相关蛋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东方蜜蜂主要敌害大蜡螟为研究对象,利用扫描电镜对大蜡螟触角感器进行了系统观察;采用GC-MS测定了大蜡螟......
[学位论文] 作者:潞, 来源:潞 年份:2023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新中国成立70多年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踏上了最为波澜壮阔的减贫道路。我国脱贫攻坚事业能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离不开“精准扶贫”政策的推动和深化。围......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