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67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张友文,, 来源:文学教育(上) 年份:2011
在文学光晕已褪却,影视艺术跻身为时代宠儿的今天,李遇春教授却逆流而动,以质量为第一旨归,萃取新世纪短篇小说中的精英之作,并佐以自身对相应文本的解读,汇集而成《新世纪短...
[期刊论文] 作者:龙一梅, 来源: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年份:2011
李遇春教授是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遴选的专家,宁夏回族自治区名老中医之一,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40年。他治学严谨,兼收各家所长,思路广博,临...
[期刊论文] 作者:杜小利, 来源: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年份:2011
关键词 疑难杂症 中医药疗法 名医经验 李遇春  导师李遇春教授是宁夏医科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全国第三、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宁夏回族自治区名老中医。从事临床、教学、科研40余年。...
[期刊论文] 作者:郑祥琥,, 来源:文学教育(上) 年份:2011
本文分析了李遇春《中国当代旧体诗词》一书的命意与框架。认为全书可以用“立意高远,角度刁钻”八个字概括,是一部资料详实、论证有力的为当代旧体诗词的正名之作。同时文章...
[学位论文] 作者:梁岩, 来源:陕西中医学院 陕西中医药大学 年份:2011
“名老中医”是当代中医药学术发展的杰出代表,代表着当前中医学术和临床发展的最高水平,是将中医药学基本理论、前人经验与当今实践相结合,解决临床疑难问题的典范,他们的学术思......
[期刊论文] 作者:李遇春,, 来源:文学教育(上) 年份:2011
孟子曰:“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唯送死可以当大事。”这是小说《当大事》的题记。在中国传统孝文化中,送终的仪式甚至比养老的过程还要重大,老实说,这种观念遭到现代中国人的...
[期刊论文] 作者:李遇春,, 来源:南方文坛 年份:2011
红柯的“天山系列”小说并不是古典意义上的神话作品,因为它们并不具备古典神话的核心叙述结构,如弗莱所言,神话的主人公必须是神,而且他比他人及其环境都要优越得多,而在红柯的“......
[期刊论文] 作者:李遇春,, 来源: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在延安时期的诗歌话语实践中,何其芳主要运用了一种双重性的忏悔话语策略,以此来认同并超越当时正日趋成型的革命文艺话语秩序。其中隐含了主流权力话语重塑或改造诗人主体的...
[期刊论文] 作者:李遇春,, 来源: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姚雪垠是新时期较早重视中国现当代旧体诗词研究的著名作家。本文探讨了姚雪垠在上世纪60、70年代旧体诗创作的三种类型:赠答诗、感事诗与"干校诗"。其所作赠答诗是当时与友...
[期刊论文] 作者:李遇春,, 来源:南方文坛 年份:2011
近些年来,中国当代文学饱受诟病,所谓"垃圾论"、"缺钙说"……不绝于耳。而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处境也好不到哪里去,在表面的热闹与繁华的背后,掩盖着种种积重难返的病灶。...
[期刊论文] 作者:李遇春,, 来源:文学教育(上) 年份:2011
铁凝的这个短篇小说其实是一部精彩的独幕剧。小说的结构属于截取生活横断面的那种,完全符合新古典主义的"三一律"法则。时间是华灯初上的时刻,地点是京城凯特大厦21层的...
[期刊论文] 作者:李遇春,, 来源:文学教育(上) 年份:2011
印象中,乔叶的小说一直写得绵密而别致,宛如一个极擅裁剪的良工做出来的衣物,不规则中透露出规则,褶皱中隐含着平整,古人所谓别出心裁,大约就是如此吧。《妊娠纹》这篇小说堪...
[期刊论文] 作者:李遇春,, 来源:文学教育(上) 年份:2011
徐则臣的这个短篇讲述了一个中国人在国外短暂旅居期间的奇特经历,按说这种题材在我们这个所谓全球化的时代里并不新鲜,但读了这篇小说,我还是被徐则臣的叙述智慧所折服。作...
[期刊论文] 作者:李遇春,, 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年份:2011
郭沫若的旧体诗词创作完整地经历了由"现代"向"当代"的转型过程,其中隐含了中国现当代旧体诗词内在诗学转换的逻辑进程。从身份角度考察,这一转型表现为一种由"多"归"一"的蜕...
[期刊论文] 作者:李遇春,,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2011
焦虑是路遥小说创作的内在心理动力。在政治焦虑、文化焦虑与生命焦虑的复杂动态关系中,路遥的小说创作历程形成了比较鲜明的三个创作阶段。在第一阶段(1973—1980)的小说创...
[期刊论文] 作者:李遇春,, 来源:小说评论 年份:2011
"文革"是当代中国的一段痛史。近三十年来,有关这段痛史的小说可谓多矣,但真正的优秀之作并不多见,至于堪称厚重的力作就更少了。我以为,当代中国作家的"文革"叙事之所以...
[期刊论文] 作者:李遇春, 来源:中国韵文学刊 年份:2011
当今的旧体诗词研究热似乎不能摆脱虚热的病象,本该在新的历史语境中复活的本土“实学”传统被新时期以来长期盛行的“文化热”的表象所遮蔽。有鉴于此,本文认为当前的旧体诗词......
[期刊论文] 作者:李遇春,, 来源:长江学术 年份:2011
我是在2004年开始涉足中国现当代旧体诗词研究的,其时正在协助业师於可训先生主持编撰《中国当代文学编年史》。在编撰的过程中,我尝试着在每一年适当编入一些有历史感的旧体诗......
[期刊论文] 作者:李遇春,, 来源:文学教育(上) 年份:2011
这是一个知识拜物教的时代。知识已经取代了商品,毋宁说知识成了另一种商品,知识的商品化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区分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的重要标志。于是,现代城市人在知识的海...
[期刊论文] 作者:李遇春,, 来源:文学教育(上) 年份:2011
虽然身在城市,但很久都没怎么认真地读过“城市文学”作品了。我的阅读趣味更多地偏重于乡村叙事,包括那种乡下人进城式的民工题材,好像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近感。但我知道,这...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