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37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璐楠, 来源:中国哲学史 年份:2022
面对晚明三教混杂的现象,正学与异端问题成为晚明儒者的共同关注.立足于《大学》的“知止”和“修身”观念,重建儒家心性、经世合一之学,并以此作为区分三教的标准.因此,提出的“止修之学”具有三重意义:...
[期刊论文] 作者:璐楠, 来源: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22
面对阳明后学所造成的"玄虚""情识"之弊,心性问题成为晚明儒者的核心关切.立足于《大学》的"知止"观念,将阳明学内向体证的工夫直接贯彻到"性体"这一向内追究的逻辑终点,同时尝试从人伦日用中识认性体,...反对将知止工夫局限于单纯自我意识的领域,以便与佛老的心性工夫划清界限.对心性之间内在张力的自觉,体现了他对朱子、阳明两种理论分殊和弊端的反思,最终指向对于儒家心性和秩序关系的思考....
[期刊论文] 作者:曾松, 来源: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22
早在清末民初“三”的提出就正式确立了教育的整体发展方向,民国时期由三到多的嬗变展现了变革时代教育者的价值取向和精神旨归。...从“三并举”到“五融合”,背后呈现出不同的价值判断、社会需求和人才发展观等。教...
[期刊论文] 作者:西顺, 来源:中小学校长 年份:2022
在全面育人这一核心价值的引领下,“五并举”需要向“五融合”提升。“五并举”是“五融合”的基础,“五融合”是对“五并举”的理论提升。...“德美育”的建构是实现从“五并举”向“五融合”提升的关键,其原因包括:“德美育”的建构是实现全面育人价值的关键路径;“德美育”是“五融合”的精神内核;“德美育”的建构有利于实现从“五并举”到“五融合...
[期刊论文] 作者:陈勤, 来源:家长 年份:2022
家园共对幼儿园科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目前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普遍存在缺乏系统的家园共机制、家园合作表面化、家长认识片面等问题。...教师应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探索积极的家园共策略,促进幼儿进行科学探究,借助家园共的方式给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科学探究氛围,使幼儿在自主愉悦的游戏中发...
[学位论文] 作者:天星, 来源:天星 年份:2022
本文以元和县令超琼任内的政务处理为例,探讨晚清苏州府附郭县的县政运作。...
[期刊论文] 作者:包志,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 年份:2022
本文对松线虫病的传播途径、危害特点、发生原因等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治技术,以期为有效防控松线虫病、促进松树健康生长提供参考。...
[期刊论文] 作者:赵华芳, 来源:新智慧 年份:2022
<正>食是一种回归生活的教育。...幼儿园食是以幼儿身体健康发展、自然认知和文化传承为导向,它不是一节课、一顿餐的事情,而是既包含生命、自然、感恩等人类通识文化,又有均衡、协作获得饮食习惯等具体的生活文化,是一门令幼儿身体健康、精神富足的艺术...一、走进“自留地”,感受食的生长教师可以走进田地和幼儿一起感受食的种植,探索生长的奥秘。幼儿园的围墙边有一块开挖的自留地,自留地里种什么?通过发放调查表、...
[期刊论文] 作者:滕松, 董晨曦, 锦国, 包伊琛, 来源:体育视野 年份:2022
文章分析了五融合下体育课堂教学新样态的价值体现和内在逻辑,并探讨了五融合下体育课堂教学新样态的实现路径,以供参考。...
[期刊论文] 作者:飞, 来源: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22
新时代,家园共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以构建家园学习共同体为引领,充分发挥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指导服务能力,其有效实施的前提是幼儿园与家长建立平等互信关系。...在实践中,家园共还面临诸多困境:家园共的思想难以一致,家园关系的片面依然存在,家园共的内容失之偏颇,家园共的制度有待完善。...家园共的路径优化主要包括:协同发展,树立正确的家园共理念;主体间性,推动亲师关系的良好发展;问题导向,提供...
[期刊论文] 作者:爱芳, 来源:基础教育论坛 年份:2022
小学语文教学重在智与德并重。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利用文本中的德育资源,在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同时注重德育的渗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健康地发展,真正体现语文教育的育人特点。...
[期刊论文] 作者:木良,晓红,春娥, 来源:农家参谋 年份:2022
研究紫薇环式干栽培方法,有益于强化树干的观赏性能、提高苗木价值.本文介绍一种紫薇属植物环式干栽培方法,通过:按照环形树干造型对树干的分类组合、基于设计造型结构获得单株技术图谱、培育管理、合栽苗木的靠接...、制作支撑架与环式干造型梯架并进行安装、干苗木的定芽和抹芽、嫩枝绑缚与适当解绑、愈合培养这一系列技术培育出紫薇枝干环式造型....
[期刊论文] 作者:永华, 来源:山东教育 年份:2022
长期以来,“长于智、疏于德、弱于体美、缺于劳”成为困扰中小学生五发展状况的写照。...要改变这种状况,新时代的五并举不仅要从割裂的五观走向整体的五观,还需要发展融合育人的五观,给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近年来,北京师范大学青岛城阳附属学校不断构建和完善五课程的整体设计,使五相互融通渗透、相互滋养相生,通过五融合产生协同育人效应,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融合发展。...
[期刊论文] 作者:何丽萍,陆秋池, 来源:动漫界 年份:2022
幼儿饮食习惯的培养应引起幼儿园的高度重视.对此, 我园主要采用食的方法将药食同源理念运用到实践中,通过建构适宜的、系统的食课程,改变幼儿的饮食习惯,调和幼儿的脏器,促使其保持健康的体魄.所谓食,就是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教育...我园与中医学院联合,借助中医养生理念,巧妙地利用食的药性来设计科学的营养膳食,改变幼儿的饮食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我园以食和食物为载体,将颜色、气味、口味...
[期刊论文] 作者:森, 郑岚,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 年份:2022
“五融合”是德智体美劳“五”在教育教学中的整体生成,是“五并举”政策推动下的理论提升。对学生层面育人价值、学科层面教学价值以及社会层面发展价值的追求,构建起了“五融合”的时代价值体系。...促进“五融合”的价值在教学中实现,需要从目标、内容、主体、环境四个方面推动由观念到行为的整体转变。...它具体包括从国家、地方、学校三方着力,树立起正确的五融通式教学基本理念;把握五融通式课程结构体系的价值定...
[期刊论文] 作者:梁鸿, 来源:新课程 年份:2022
<正>“五并举”所指的是对学生德、智、体、美、劳五的全面发展,与学生的核心素养、综合能力息息相关。...家校共是当前小学育人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应当全面了解家校共的必要性,联系家长让其积极参与到家校教育活动中,帮助学生得到思想、品德、核心素养的提升,从而实现全面发展。...本文通过分析“五并举”视角下低段家校共的必要性,...
[期刊论文] 作者:晓莉,吴蕾,王张, 来源:中华医史杂志 年份:2022
吠陀起源于公元前3000年前后,是印度等南亚国家传统医学的主体。印度学界将阿吠陀按照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分为吠陀时代、本集时代、汇编时代、近现代4个不同历史时段。...吠陀时代包含阿吠陀内容的文献有《吠陀本集》《梵书》《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等;在本集时代,《阇罗迦本集》《妙闻本集》《八支心要本集》“三大医典”问世,标志着阿吠陀已发展为成熟的医学体系;在汇编时代...《摩陀婆症候论》《莎朗加达拉本集》《有光》问世,被称为“三小医典”,此时还有大量注释前代经典的文献涌现,阿吠陀不断完善;近现代以来,阿吠陀经...
[期刊论文] 作者:王茜, 来源:安徽教育科研 年份:2022
家园共,要求幼儿园与家长(家庭)共同完成对孩子的教育。通过家园共真正实现家园配合一致,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发展,这也是家长最大的意愿。...因此,本文以家园共模式的内涵与意义为基础,分析家园共对于幼儿教育和幼儿成长的意义,同时明确目前家园共模式存在的问题,寻找有效开展家园共的策略,以便在幼儿教育中顺利开展家园共。...
[期刊论文] 作者:王丽芬, 来源:新课程 年份:2022
“食”这一理念最早起源于日本,后被里特教授引到中国,并将其与“德、智、体”放在一起共同提倡。...随后,我国的学者又将这一理论引入校园,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不同食课程的设计,试图利用食的方式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近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将食这一教学方式融入课堂,而“食”这一教学理念也突破了年龄的阻碍,以适用于幼儿的方式深入幼儿园,尝试对年龄更小的孩子进行传统优秀饮食...
[期刊论文] 作者:芳, 来源:当代家庭教育 年份:2022
实践证实,家园合作共模式的有效利用,能够让幼儿更好地学习家庭与学校的教学内容。...鉴于此,本文围绕家园合作共模式,首先简述了应用这一模式的意义,分析了工作主体中的角色定位,其次详细提出了家园合作共的途径。...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