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45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李硕儒,, 来源:出版广角 年份:2001
说《缘血》、《一个女兵的悄悄话》等均获比亚艺术学院写作硕士学位。旅美后作品更臻隽永深邃,其《少女小渔》、《女房东》、《人寰》、《天浴》等小说、电影十一次英文...
[期刊论文] 作者:李硕儒, 来源:21世纪 年份:1994
精灵还是魔杖──文学在市场面前处境与未来李硕儒市场,在众多国度里是极自然的事物,在我们这里,市场却如春花如冷雨如精灵如魔杖。君不见,几十年按部就班的经济运转已经飞波激浪...
[期刊论文] 作者:李硕儒, 来源:文学自由谈 年份:1997
生命文化的远渡李硕儒花开花落,月缺月圆,生生死死……从生命本源说当是一件寻常事。说到底,不过是生命代谢的大回环。然而,或因国人多宿命,或是文化心理的脆弱,一般说我们是忌讳谈...
[期刊论文] 作者:李硕儒,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1995
关注时代与时代的观照──彭名燕文学创作漫笔李硕儒几年前曾因《黄山来的姑娘》、《蔚蓝色的迪斯科》、《嘿,哥儿们》、《哦,姐儿们》等剧作为人瞩目的彭名燕,忽然在影视圈敛声遁迹,执着地耕耘起小说来。...
[期刊论文] 作者:张凤珠, 来源:当代作家评论 年份:1992
为此我特意打电话给《小说》主编李硕儒,向他索要此书。李硕儒告我:书尚未出。没想...
[期刊论文] 作者:刘延, 来源:国际人才交流 年份:2001
那还是秋天,一头撞进一家酒店的包间,迎面一位先生用极有礼貌的微笑向我打招呼,我用微笑作答。他说: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
[期刊论文] 作者:李硕儒,, 来源:黄河 年份:1995
不知是心理年龄的老化,还是岁月使然,不觉间,已经到了回忆旧人旧事的季节。或孤影独坐,或寒夜清梦,那些往日的人和事总在眼前萦绕。前天与友人闲话,聊起现代文学和一些...
[期刊论文] 作者:李硕儒,, 来源:读书 年份:1981
近日读书,一位早已离开人世、而且没给世界留下一部作品的作家的品格和命运深深打动着我.我愿意写下这点文字,以便纪念死者,激励今人.他,出生于荷兰资本主义发达时期的...
[期刊论文] 作者:李硕儒, 来源:当代电影 年份:1987
【正】 深秋的一天下午,我接到电影剧作家彭茗燕的电话,说她的同学、珠影导演胡炳榴来了,并带来了他的新作《乡民》的拷贝,希望我去看看。我去了。看完影片,从放映厅到彭茗燕...
[期刊论文] 作者:李硕儒, 来源:华文文学 年份:1987
为了寻觅患难中的恋人,他走遍天涯海角。在大西洋海边的一间酒吧中,漂亮的黑舞女对他一见钟情,愿以身相许,但他“心灵的天空中,只有一个太阳,就是他初恋的女友……”...
[期刊论文] 作者:李硕儒,, 来源:出版广角 年份:1997
读新近出版的《梁衡散文选》(东方出版社),忽然想到创作界的另一面现象:一曰“小女人散文”,一曰“小男人文学”。冒昧揣想,前者大概是出版者(书商?)苦心孤诣想出的一种促销...
[期刊论文] 作者:李硕儒,, 来源:出版广角 年份:1995
这两年堪称长篇小说的出版旺季,平均每天有五部长篇小说问世。虽然有评论讲,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泡沫文学”,昙花一现,但不容否认,也不乏上品。中国青年出版社推出的“九十年...
[期刊论文] 作者:李硕儒, 来源:小说评论 年份:1989
【正】 反省自我,剖析自我,从而更忠诚地认识自我,达到更完善地自我审美,原本是文学的功能和责任。过多强调自我是否是当今文学“以作家为中心”的病源?过多强调文学的“内宇...
[期刊论文] 作者:李硕儒, 来源:炎黄春秋 年份:1992
[期刊论文] 作者:李硕儒, 来源:炎黄春秋 年份:1991
一位鼻梁挺耸得有些高傲、眼睛深凹得有些忧伤、沈密的黑发卷曲得使人心醉的男士,一位经常是妙语如珠、幽默得令人忍俊不禁、曲终人散仍使人百般思索的艺术明星,他总是步履匆匆......
[期刊论文] 作者:李硕儒, 来源:国际人才交流 年份:1998
[期刊论文] 作者:李硕儒,, 来源:编创之友 年份:1981
【正】 文学创作要精益求精最近看稿,一个倾向颇引人深思,即,越是年轻的业余作者,写得越多越长,越是比较成熟的作家,写得越少越短。所以然者何?读过几十部长篇小说稿以后,得...
[期刊论文] 作者:李硕儒,, 来源:出版广角 年份:2001
一篇文章掀开了一页历史的温馨:1916年11月17日,痴恋着陈衡哲的任叔永为陈写了一首情诗《对月》。感其诗情,陈即兴和诗两首:《风》、《月》。任读之兴起,当即拿给其好友,同...
[期刊论文] 作者:李硕儒, 来源:读书 年份:1985
胡思升的《人海沉浮录》是他在近几十年现实生活中采撷的真人真事片断。读着它,犹如站在人海岸边,看着波翻浪涌,听着涛声澎湃。有人从这大海的底层,劈波斩浪,升腾浪峰;有人经不起摔打,从浪峰跌入海底;也有人在海浪中,飘飘摇摇,上上下下,了此一生……在这人群中有叱咤风云的......
[期刊论文] 作者:李硕儒, 来源:中国电视 年份:1992
1989年末,作家、北影编剧彭名燕跟我说,北影想组织些重大历史题材的脚本,问我有无这方面的考虑?我先讲了一个个农民盲目开采金矿的故事,然后说:“这方面的题材固然写不胜写...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