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19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王家年,, 来源:刊授党校 年份:2010
然而读李欧梵小说《上海摩登》修订本,正巧弥补了在我出生之前的那一段故事,获益匪浅。提起上世纪30年代的...
[期刊论文] 作者:周永涛, 来源:科园月刊 年份:2010
李欧梵是哈佛大学著名的学者、教授,他很少谈翻译,也很少做翻译,翻译诗歌更是少之又少,但他在非常情况下译的几首塞弗尔特的非常之诗,背景、目的、主体、形式和注释都很特别,值得探...
[期刊论文] 作者:何玲, 傅宗洪,, 来源: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李欧梵《上海摩登》为叙述资源,从都市文化的现代性想象、上海现代性的文学阐释和特立独行的批评风格三个方面阐述李欧梵文化批评的现代性,引导研究者对现代性构建进行反思...
[期刊论文] 作者:克里斯, 来源:淑媛 年份:2010
对于李子玉这个名字,也许内地的读者并不十分熟悉,然而在香港,她却是有名的散文家,也是著名学者李欧梵的爱妻。...
[期刊论文] 作者:陈凯,, 来源: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0
在这些学者中,李欧梵可作代表人物之一。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及现代性等领域的研究...
[期刊论文] 作者:赵静,, 来源:金山 年份:2010
李欧梵的追寻中国现代性的谱系,对“上海现代性”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有着意义非凡的阐释,从而绘制出三、四十年代摩登上海的历史文化地图:用一种别样的方式去建构他所理解...
[期刊论文] 作者:李欧梵, 来源:全国新书目 年份:2010
李欧梵是贯通中西的哈佛学者,曾在哈佛大学读书任教数十年,这本《我的哈佛岁月》是一本知识性回忆录,从他的个人的经验勾画出哈佛生活的面貌和情趣,本文摘自他对费正清教授的回忆章节,略有删减。    ...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书城 年份:2010
李欧梵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5月李欧梵教授的重要著作,多半以英文发表,本书精选他多年来所写的论文,重新翻译编排。其中,谈论清末以迄现代文学中浪漫主义潮起潮落的篇Li...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城色 年份:2010
上世纪80年代,李欧梵在芝加哥大学执教,每到老友邓文正家里蹭饭时,总念叨着一句为蹭饭特意“发明”的广东话一“力吃!力吃!”饥肠辘辘之际,进得门来,做饭的人是邓文正当时的妻子李子玉。  ...有五年时间,李欧梵到邓文正家里蹭饭,每周三顿铁定的,断断续续差不多吃了一千多顿,而今天,李子玉是李欧梵的太太、李欧梵笔下的“真心女人”。  白先勇用张爱玲的两部小说书名作比:这一对深情伉俪,是吃出来的...
[期刊论文] 作者:宋媛,, 来源: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年份:2010
最早,是李欧梵先生的专著Shanghai Modern:the Flowering ofa New Ur-ban Culture in...
[期刊论文] 作者:章情, 来源:企业家 年份:2010
双城,这次是我们的飞跃重洋,不是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小说,也不是华人学者李欧梵的专著。这次是城与城之间建筑艺术的合谋。不过不是密议,而是大张旗鼓。不要把“双城计”写成“双城...
[期刊论文] 作者:秦小珊,, 来源: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李欧梵说过,唯有小说才是张爱玲的意义。所以,认识的结果就是,将张爱玲从小说中攫出来,然后...
[期刊论文] 作者:王冰冰,赵翠杰,, 来源: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2010
学者李欧梵曾在他著名的《上海摩登》一书中对《良友》杂志有过极富创见性的分...
[期刊论文] 作者:王凤秋,, 来源: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10
《上海摩登》是李欧梵的作品,作者通过"物质生活上的都市文化和文学艺术想象中的都市模式"从不同层面想象、重构了上海的现代性,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关于上海的新的想象方式。...
[期刊论文] 作者:康凤丽,, 来源:文学教育(上) 年份:2010
李欧梵《铁屋中的呐喊》一书,在鲁迅的研究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书中,作者以文本细读为基础,对鲁迅的作品有着独到的见解。此外,书中也掺和了一定的偏离和主观的阴影。本文...
[学位论文] 作者:孙雅丹,, 来源: 年份:2010
村上春树的小说《挪威的森林》被著名学者、哈佛大学教授李欧梵列为20世纪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十部文学译著之一。这本小说在日本和世界其他地区都有很好的销量,至今仍保持着畅...
[学位论文] 作者:孙雅丹, 来源: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2010
村上春树的小说《挪威的森林》被著名学者、哈佛大学教授李欧梵列为20世纪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十部文学译著之一。这本小说在日本和世界其他地区都有很好的销量,至今仍保持着畅...
[学位论文] 作者:朱晓静,, 来源: 年份:2010
王德威是继夏志清、李欧梵之后又一个冲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的海外汉学家,他涉猎广泛,阅读丰富,观点新颖,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晚清文学研究中,王德威通...
[期刊论文] 作者:陈林侠,, 来源:天涯 年份:2010
1995年张爱玲在美国孤独地离世,成为这一股潮流的推进器,海外学者们(如穿梭在美国与香港之间的李欧梵...
[期刊论文] 作者:李欧梵,, 来源:电影 年份:2010
《沉香屑——第一炉香》是张爱玲写的关于香港的一个故事。小说面世后,这个故事及其续篇(《第二炉香》)席卷上海文坛。究竟香港的什么吸引着上海人?...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