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23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盛中华,, 来源: 年份:2005
李欧梵先生是海内外声誉卓著的学者、屈指可数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专家。其学术生涯有趣且耐人寻味。 李欧梵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做出了引人注目的贡献。他重估“五四”浪漫...
[期刊论文] 作者:战洋, 来源: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海外学者李欧梵的《铁屋中的呐喊》呼应了这个更新,并揭示了一些从前较忽视的问题,包括鲁迅的“传统与...
[期刊论文] 作者:练暑生,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2005
李欧梵的《现代性的追求》是一部相当重要的著作。关注印刷文化对...
[期刊论文] 作者:张英进, 来源:中国比较文学 年份:2005
本文分析李欧梵对漫游者所持的令人费解的态度,指出西方理论界近年超越波德莱尔和本雅明,将漫游性同时理解成为社会人物、修辞比喻和现代性的概念。在讨论上海现代派的视觉语...
[期刊论文] 作者:傅任, 来源:当代作家评论 年份:2005
(下列括号中“·”前为期数,后为页数)百年视野巴金:生命艰难地延续 李 辉 (1·4)“我的时代早已过去了”(文学大师施蛰存先生) 李欧梵 (2·4)文学史都是“另写” 陈子善...
[期刊论文] 作者:张宏,, 来源:创作评谭 年份:2005
李欧梵在《现代性的追求》一书中认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特点在于它的那种感时忧国精神;以及那种中华民族被精神上的疾病苦苦折磨,因而不能够发愤图强,也不能够改变它自...
[期刊论文] 作者:李凤亮, 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海外华人学者李欧梵的学术心路,包含了一种交杂与碰撞的"边缘人"意味与"徘徊性"情结。由中国文学及其研究的"边缘"获得一种"不中不西、又中又西"的世界视野,这种文化取向上的...
[期刊论文] 作者:李欧梵,, 来源:好同学 年份:2005
记得十几年前家住新竹的时候,往往每月必会到台北去“朝圣”一次。星期天一早搭车去,看一两场外国电影,吃一两顿小馆子,在书店逛逛或买几本书,然后晚上再乘车回来,这一个...
[期刊论文] 作者:李欧梵, 来源:当代作家评论 年份:2005
从第五期开始“理论批评”栏目易名为“渤海论坛”。重新命名与渤海大学的协办有关,这所大学发展与繁荣学术的理想不仅与“理论批评”这个栏目而且也与《当代作家评论》的办刊......
[期刊论文] 作者:李欧梵, 来源:当代作家评论 年份:2005
麦城的诗,文如其人,平易清新,恬淡之中仍见激情。几乎每一首诗都在说一个平常的故事,但它毕竟是诗,所以“故事”也显得不寻常。...
[期刊论文] 作者:李欧梵,, 来源:粤海风 年份:2005
我在正式受聘任教哈佛之前,先来访问两次,每次一学期,以便作一个最后决定。第一次访问时间是1992年秋季,次年秋季再由西岸回来访问一学期,直到1994年才正式上任。因为每次访...
[期刊论文] 作者:夏光武,詹春花, 来源:中文自学指导 年份:2005
一由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所引出的话题1962年,德国哈贝马斯出版了《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哈氏认为,资产阶级公共领域,是在18世纪和19世纪初英、法、德三国新兴资产...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中文自学指导 年份:2005
1962年,德国哈贝马斯出版了《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哈氏认为,资产阶级公共领域,是在18世纪和19世纪初英、法、德三国新兴资产阶级在同特权统治阶级斗争中产生的一种理想模式,是......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上海采风月刊 年份:2005
不说张爱玲的上海,也不说李欧梵的上海,只说我们身边芸芸众生...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