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29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吴少风, 来源:食用 年份:2003
近年来,随着食用生产的不断发展,珍稀食用的开发作为调整业品种结构,提高生产效益的重要举措而倍受人们关注,珍稀菌类生产成为食用产业的热点之一.但从近年珍稀食用...
[期刊论文] 作者:翟耀华,姜贵平, 来源:食用 年份:2003
随着国际、国内消费市场对食用产品的需求,食用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格局已逐渐形成。中国干鲜食用产品的销售量已占世界重要地位,构成产销体系,形成特色农业、创汇...
[期刊论文] 作者:陈广行, 来源:食用 年份:2003
食用巧轮作,防病去虫不用药。在食用栽培中,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栽培同一品种食用,会导致杂菌滋生,发成功率急剧下降,出菇期极易发生病害。如采取科学轮作栽培可避免...
[期刊论文] 作者:贺新生,张玲,何娟, 来源:中国食用 年份:2003
用1%-2%的冰乙酸和2%-14%的食盐的混合汤汁可以有效抑制食用加工过程中的酵母、青霉、曲霉以及细菌等腐败,不使用任何食品防腐剂,食用的保质期可以达到3-5月....
[期刊论文] 作者:贺新生,张玲,何娟, 来源:中国食用 年份:2003
2.4低浓度的酸盐混合液对发的抑制作用 试验结果表明,因平菇的加入,导致了94.5%的重复中均有腐败的生成,而且主要还是酵母,这完全违背了2.3的结论....
[期刊论文] 作者:宋协天, 来源:食用 年份:2003
会议由山东省科技厅和山东省农业专家顾问团食用分团联合举行“山东省食用科技研讨会”在烟台师范学院召开,会议认真总结交流了山东食用产业,尤其是食用科技工作的...
[期刊论文] 作者:谭爱华,刘发志,鲁修琼, 来源:中国食用 年份:2003
用五种培养基对紫陀螺(Gomphus purpuraceus)子实体不同生长时期的不同部位进行组织分离.结果表明:紫陀螺菌丝体对培养基有明显的选择性,且长速极为缓慢;紫陀螺组织分...
[期刊论文] 作者:江业明, 来源:食用 年份:2003
金福菇(见图1)已在闽清县东桥山珍食用基地引种栽培成功,打破了人工栽培金福菇相对比较困难的看法。金福菇子实体硕大,肉肥厚嫩白,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口感性好,且耐...
[期刊论文] 作者:霍红, 来源:食用 年份:2003
蜜环菌种在保藏过程中极易退化,发生生长缓慢,菌索细弱无力等异常现象,造成生产减产。因此蜜环菌种的保藏比其它菌种要求更高。一般常用的保藏方法有斜面低温保藏法...
[期刊论文] 作者:王风霞,米青山, 来源:食用 年份:2003
本文通过对平菇糠栽培鸡腿菇配方的研究,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糠栽培鸡腿菇是可行的;添加40%的糠,降低29%的成本,可获得98%的生物学转化率。...
[期刊论文] 作者:黄援,范一茗,, 来源:伴侣(B版) 年份:2003
日常生活中的黄援也有自己的烦恼、沮丧和焦虑,但只要一拿起笔,展开白色的宣纸,她的心就澄静下来。走在街上,黄援的身影一会儿就被淹没在滚滚人流中,然而,了解了她的身...
[期刊论文] 作者:张维瑞, 来源:食用 年份:2003
鸡腿菇分解培养料的能力极强,可利用多种工、农业下脚料和各种糠废料栽培,原料来源广泛。食用是屏南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栽培的菌类多,近年来笔者尝试了用多种食用的废...
[期刊论文] 作者:王世东,周学政, 来源:食用 年份:2003
发展食用生产,菌种是关键.伪劣菌种坑农严重制约着我国食用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高菌种生产者、流通者及使用者的菌种识别、鉴定、质检知识和技能势在必行.本文是笔者根...
[期刊论文] 作者:许忠海,宋宝昌, 来源:食用 年份:2003
本文介绍了食用装袋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它所具有的特点,同时给出了设计参数.食用装袋采用这种机械化生产可提高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期刊论文] 作者:王德芝,张水成, 来源:食用 年份:2003
随着食用生产的发展,菌种需求量也迅速增加.除一些专业的菌种生产厂外,许多食用生产农户也进行菌种生产,尤其是二、三级菌种的生产....
[期刊论文] 作者:谭著明,傅绍春,周小玲,廖正乾,张志光, 来源:食用学报 年份:2003
对目前菌根性食用栽培研究的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菌根性食用与共生植物的相互作用,几种主要菌根性食用的培养条件、接种方法和栽培方法,以及种植园管理技术的研...
[期刊论文] 作者:杨宣华,聂呈荣,罗月兰, 来源:中国食用 年份:2003
我国食用生产经历半个世纪的发展,已成为我国农业经济中一项重要产业,但由于对食用无公害生产研究起步比较晚,大部分菇农因用药不善、防治不当,致使食用产品品质低劣,...
[期刊论文] 作者:郁正中,李振国, 来源:食用 年份:2003
秀珍菇作为一种新开发的食用品种,目前还没有一套严格完善标准的生产工艺,众多的生产商只能借鉴其它类似品种的种植方法来进行操作,由于管理失当,使秀珍菇包在出菇过程中...
[期刊论文] 作者:冀宏,陈文杰,霍红,韩韬,朱辉, 来源:食用学报 年份:2003
运用微生物发酵技术,配合新型合成材料,研制出食用复合保水颗粒菌种.这类菌种可保持活力60d.这一工艺可用于糙皮侧耳、金针菇、灵芝、白灵菇、杏鲍菇、鸡腿蘑和鲍鱼菇等多...
[期刊论文] 作者:王岚,杨祝良, 来源:中国食用 年份:2003
蜜环属 Armillaria(Fr.:Fr.)Staude 真菌分布广泛,具有多种经济价值,但是由于各个种的担子果外部形态变化多样,因此不易正确地识别.本文报道了我国西南的4种蜜环属真菌:...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