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73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江淮论坛 年份:2015
曹顺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四川大学文科杰出教授,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国家级教学名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
[期刊论文] 作者:许徐,, 来源:文艺争鸣 年份:2015
早自1995年始,四川大学曹顺庆先生就连续发表了《对中国文论话语的探寻》《文论失语症与文化病态》《重...
[期刊论文] 作者:寒山碧, 来源:华文文学评论 年份:2015
大陆可以谈黄震遐了月前扬州大学孙德喜教授寄来一本《华文文学评论》第二辑(曹顺庆、张放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2014年6月出版),说他写的《香港作家寒山碧论》刊于其上。我略...
[期刊论文] 作者:曹顺庆,, 来源: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近年来,缘于文化强国战略的发展需要,“中国文化走出去”已成为一股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浪潮,中国文化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广度与深度走出国门。其中,中国典籍的翻译为中国文化...
[期刊论文] 作者:曹顺庆, 来源:华文文学评论 年份:2015
呈中正大学江宝钗所长阁下暨“台湾经典诗人渡也学术研讨会”各位先进、学界同人、诗友:我谨代表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并中国比较文学研究学会向大会致以热忱祝贺!我个人由...
[期刊论文] 作者:张雪娇,, 来源:艺海 年份:2015
《艺术学导论》是2011年艺术学独立升格为门类后,开创艺术学教材体例变革的一次伟大尝试。其清晰明了的写作体例呈现了中国艺术学学科门类的设置与格局,准确的定位与写作风格...
[期刊论文] 作者:曹顺庆,秦岭,, 来源:中外文化与文论 年份:2015
现当代中国,关于中国多民族文化认同的学术研究是我国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当前,中国多民族文化认同还有不少误区,例如:“现当代的中国人不认同中国古代文化传统”、“‘...
[期刊论文] 作者:王春霓, 来源:考试周刊 年份:2015
曹顺庆先生在1995年针对中国文艺理论界的状况时提出了中国文论“失语症”。他认为,在与西方同行交流时...
[期刊论文] 作者:传馨,, 来源:今传媒 年份:2015
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促使我国传媒高校的教研工作模式发生了新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传媒高校在继承传统理论的基础上,将不同的学科进行融合与创新,在教学方法上充分发挥新媒体...
[期刊论文] 作者:曹顺庆, 曾诣,, 来源: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变异学视域下的比较文学跨文明研究分为相同比较和差异比较两大类型。其相同比较强调的是话语平等的"求同",而不是话语覆盖的"同化";而差异比较则体现为影响研究下的影响变异...
[期刊论文] 作者:曾诣,曹顺庆,,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2015
一切历史都是话语权斗争和掌控的历史,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演变便清楚地体现着文言话语霸权对于白话话语的压抑。正是在这种影响下,诸如"白话诗派"、白话小说等中国古代白话文学...
[期刊论文] 作者:曹顺庆,王苗苗,, 来源: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翻译家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教授功不可没。葛浩文成功翻译过四十余部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使中国文学在英语世界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使...
[期刊论文] 作者:曾诣,曹顺庆,, 来源: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由于西方比较文学理论长期缺乏对跨文明研究的系统论述,而且学界内对于“跨文明”的意义认识不够,所以重新论及比较文学跨文明研究的可比性问题十分必要.通过分析现有的关于...
[期刊论文] 作者:曹顺庆,周静,, 来源:今传媒 年份:2015
传播学自20世纪70年代被正式引入中国以来,在发展的过程中,传播学是否需要本土化、中国化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为了让传播学能够在中国获得融合发展、建立并形成有原创性...
[期刊论文] 作者:曹顺庆,曾诣,, 来源:中国文化研究 年份:2015
无论是以白话诗派为代表的白话诗,还是承接唐宋白话小说传统的明清小说,又或是价值突出的白话文论、精彩纷呈的白话词曲文、明清两代的白话文革命,这些都说明中国古代有着丰...
[期刊论文] 作者:周静,曹顺庆,, 来源:外国文学评论 年份:2015
2015年4月11-12日,由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和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比较文学终身成就奖颁奖典礼暨"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大学隆重...
[期刊论文] 作者:曹顺庆,苗蓓,, 来源: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2015
一切历史都是话语权控制和斗争的历史,而并不是新历史主义所提出的历史学家的任意阐释,文学史亦然。不仅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面临西方话语霸权,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也存在儒家话语霸权......
[期刊论文] 作者:古婷婷, 曹顺庆,, 来源: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中国传统译学理论大多将严复的“信达雅”发展为“忠实、通顺、文采”,并将其奉为翻译的圭臬。学者谢天振则认为文学翻译和文学创作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文学翻译也是一种创造...
[期刊论文] 作者:曹顺庆,唐颖,, 来源: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年份:2015
“他国化”是解开当代学术困惑的一把钥匙。近年来,学界中存在着一系列文化与文论的现代化转向等各方面的争论,通过综合性归纳和统筹,这些存在广泛争议的问题主要还是集中于...
[期刊论文] 作者:曾诣 曹顺庆,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2015
摘要:一切历史都是话语权斗争和掌控的历史,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演变便清楚地体现着文言话语霸权对于白话语的压抑。正是在这种影响下,诸如“白话诗派”、白话小说等中国古代白话文学呈现出畸形的发展样态。而从话语斗争的层面重新考察中国古代白话文学的发展,不仅能够......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