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44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肖莉,施力,曹祖宾, 来源:工业催化 年份:2005
烯烃含量高是我国车用汽油的一大缺点,采用加氢技术是提高汽油安定性的有效途径,但常规加氢饱和后的汽油辛烷值会大幅度降低,因此在降低烯烃含量的同时,保持汽油辛烷值不变是...
[期刊论文] 作者:李文深,曹祖宾,刘洁, 来源: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年份:2005
N-甲基吡咯烷酮溶剂在润滑油精制过程中溶解能力强、选择性好,具有良好的环保性能.但碱氮脱除率较低,并且存在装置腐蚀问题.以石油一厂减压瓦斯油为原料,采用NMP溶剂加助剂精...
[期刊论文] 作者:于飞,许杰文,曹祖宾, 来源:当代化工 年份:2005
在设备改造和工艺技术上对抚顺石化公司引进的5 万t/a丙烯腈装置的扩能方案进行了研究,对催化剂的选用、扩能瓶颈设备的改造、工艺参数的核定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通过9.2 万t...
[期刊论文] 作者:王亮,王蓉辉,曹祖宾, 来源:燃料与化工 年份:2005
1概述煤焦油是煤在干馏和气化过程中得到的液态产物.干馏温度在450~600℃可以得到低温焦油;干馏温度在700~900℃得到中温焦油;高温焦油的干馏温度在1000℃左右....
[期刊论文] 作者:付雪,曹祖宾,杨华,李丹东,, 来源: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年份:2005
为增加柴油的供应量及改善其低温流动性能,在实验室以高含蜡的盘锦常二线直馏柴油为原料,在常温常压下,经无水乙醇为活化剂的尿素脱蜡,精制脱蜡油,除去非理想组分,并用无水Ca...
[期刊论文] 作者:苗树运,张洪庆,曹祖宾,, 来源:江苏化工 年份:2005
总结膜技术在石油化工领域中的应用,包括油田废水处理、有机溶剂和有机混合物纯化、炼厂气中分离氢、有机废气处理等,尤其是脱硫纤维膜接触器已用于脱除汽油中硫醇硫化物生产...
[期刊论文] 作者:许杰文, 于飞, 张金辉, 曹祖宾,, 来源:当代化工 年份:2005
杜邦干法腈纶装置纺丝工序排放的废气DMF低,约为500 mg/m3,直接采用淋洗方式吸收传质动力过小,回收过程中动力消耗高.采用活性炭纤维吸附技术,将低DMF含量废气浓缩,然后再淋...
[会议论文] 作者:曹祖宾;李丹东;高鹏;张姝妍;, 来源:第九届全国化学工艺年会 年份:2005
合成了氯铝酸离子液体,采用室温离子液体络合萃取法脱除催化裂化柴油中的碱性氮化物.实验结果表明:在氮气保护下,AlCl/BmimCl(摩尔比)为3、剂油比(质量比)为0.03、反应时间为...
[期刊论文] 作者:王璐璐,齐邦峰,曹祖宾,于海莲,, 来源: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年份:2005
考察了不同结构的含氧化合物对汽油抗爆性能的影响,以便汽油抗爆组分分子结构的设计和不同有机物抗爆性能的推测.在实验过程中筛选出几种酚类化合物和叔丁基含氧化合物等作为...
[期刊论文] 作者:张姝妍,曹祖宾,赵德智,李丹东,高鹏, 来源:炼油技术与工程 年份:2005
采用氯铝酸离子液体作为络合萃取剂,考察了其对FCC汽油的脱硫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氮气保护下,AlCl3/BMIMCl(摩尔比)为2:1、剂油比为0.2、反应温度为30℃、反应时间为50min...
[期刊论文] 作者:于海莲,齐邦峰,曹祖宾,胡震,王璐璐,, 来源:杭州化工 年份:2005
综述了国内外降凝剂的发展概况,分析了降凝剂的降凝机理(共晶理论、吸附理论和吸附共晶理论),讨论了影响降凝效果的因素(油品的组成、降凝剂的结构和降凝剂的加剂量)和降凝剂...
[期刊论文] 作者:董知军,刘立平,王蓉辉,曹祖宾,李丹东,, 来源: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年份:2005
研制YSFL系列油砂清洗剂,应用于内蒙古扎赉特油砂的分离,考察加热时间、温度、清洗剂质量分数等因素对油砂分离的影响,比较YSFL系列清洗剂对油砂的分离效果,并对分离的产品作...
[期刊论文] 作者:杨华,王雷,付雪,曹祖宾,李丹东,岳坤霞,刘俊华, 来源: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年份:2005
为改善柴油的低温流动性能,以丙烯酸、高碳醇、苯乙烯等为主要原料,采用了酯化和溶液聚合法在实验室里合成丙烯酸酯-苯乙烯二元共聚物作为降凝剂.考察了在聚合过程中单体配比...
[会议论文] 作者:张银龙,刘盛林,陈福存,曹祖宾,徐龙伢,王清遐, 来源:第2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 年份:2005
  本文通过苯、乙苯、柴油、反烃化料和乙苯/反烃化料等吸收剂对干气中丙烯吸收效果对比表明,采用m(乙苯)/m(反烃化料)混合料对干气中丙烯吸收效果最理想;采用低温和高吸收...
[会议论文] 作者:张银龙,刘盛林,陈福存,徐龙伢,王清遐,曹祖宾, 来源:第2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 年份:2005
  本文通过苯、乙苯、柴油、反烃化料和乙苯/反烃化料等吸收剂对干气中丙烯吸收效果对比表明,采用m(乙苯)/m(反烃化料)混合料对干气中丙烯吸收效果最理想;采用低温和高吸收...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