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70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中国信息界 年份:2003
信息化专家近日发表观点认为,在城市信息化建设方面要抓好以下几点:构建一个宽带的城域网络;建设城市信息资源交换和共享体系;建设好电子政务;推动电子商务环境建设...
[期刊论文] 作者:吴江, 来源:艺术界 年份:2003
【花样年华】2001年130 x 160 Cm麻布油彩【雨季】2002年130又160 Cm麻布油彩I金色阳光12002年114又140 Cm麻布油彩吴江作品@吴江$江苏省盐城师范【Mood for...
[期刊论文] 作者:李玉清,, 来源: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通过考证,指出"哕"古今词义有异.先秦至两汉间,"哕"为声徐有节的声音、呃逆及深暗貌;南北朝当是"哕"字义衍变之始,唐时"哕"既有"呕",也有"呃逆";宋金元时民间"哕"...
[期刊论文] 作者:赵敦华, 来源:中国哲学史 年份:2003
前言"格"原本是魏晋时期流行的解释佛经的方法:"经中事数拟配外书,为生解之例,谓之格."...
[期刊论文] 作者:潘紫薇, 来源: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年份:2003
"德"字的原始与初民的日月星辰等光明崇拜有关.由于日月普照大地,化育万物,因而引申出规律、公正、施惠、爱民、感化、报恩、诚意等等政治哲学和伦理道德.在社会主义社...
[期刊论文] 作者:韦宗, 来源:世界中医骨伤科杂志 年份:2003
目的:研究脊柱结构与运动轮廓应力平衡原理,探讨人体颈腰成因,试图阐明椎相互影响之力学依据。方法:从进化论研究躯体的长方形,从四足动物站立到人体双足站立轮廓应力改变,根据...
[期刊论文] 作者:王冰远,秦, 来源:中国医药情报 年份:2003
本文讨论了坦类抗偏头痛药的市场动态,详细介绍了进入世界最畅销处方药500强的4个坦类药物,并对国内开发提出建议。...
[期刊论文] 作者:解海江,张志毅, 来源:辞书研究 年份:2003
位褒贬陪的标注除直接标"褒义"或"贬义"外,还有一种方式即在释义正文的前或后加括注进行补充性说明.所标注的褒贬义都是"评价"和"态度"而不是"感情",都...
[期刊论文] 作者:颜洽茂, 来源:古汉语研究 年份:2003
“逸”即“义项漏略”。汉语词汇历史积淀深厚.词义系统十分复杂,时过“”迁,词义的传承出现“断层”,这是造成“逸”的主要原因。为了建立汉语历史词库.应大力搜寻“逸”...
[期刊论文] 作者:薛天纬,,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清"是山营造诗境的首选字。山诗中使用"清"字营造清境及虽未用"清"字却营造了清境的各种情形,均说明清是山诗境的最好概括。六首《无题...
[期刊论文] 作者:王应龙, 来源: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立足小篆,由本字探寻本义,产生了诸多误释;误释主要表现为引申为本义、假借为本义及望文训;导致误释的根源在于文字的变迁、神学化儒学的影响及语言内部的发...
[期刊论文] 作者:白钊,, 来源:山西建筑 年份:2003
通过对比中西方园林艺术的不同风格,在分析园林的各组成要素的曲折多变基础上,论证与直的辩证关系,从而得出“”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重要标志。...
[期刊论文] 作者:朴德俊,, 来源:汉语学习 年份:2003
本文论及的汉语近动词的分析框架语义、句法、形态、语用等范畴为中心 ,从中找出近动词之间的相同及不同因素。对近动词里的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分别设项 ,指出分析...
[期刊论文] 作者:余红江,刘贞, 来源:理论月刊 年份:2003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对西欧历史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阐述了马丁@路德宗教思想的核心'因信称'说的形成过程....
[期刊论文] 作者:张明鸣, 来源: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位与素分析法是语义理解中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这种方法通过提取词义中的某个特定义位,再把位分解成多个素加以分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位和素在语义中的动态变化。...
[期刊论文] 作者:赵树功, 来源: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3
刘勰"情物兴,故必明雅"的观点,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由此带来的是他对晋宋之际一些新的文学现象在关注之时的偏见,构成文学史中值得研析的现象....
[期刊论文] 作者:丁喜霞,, 来源:语言研究 年份:2003
“亡”在先秦已由本义“逃亡”引申出“死”,“死亡”不是在“亡”的“逃亡”脱落后形成的偏复词,而是在“亡”引申出“死”之后与“死”同义并联形成的并列复合词。...
[期刊论文] 作者:毛毓松,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长期以来,对传统训诂方法的研究一般多注重"形索"、"因声求"等训古方法,而对"因文求"较少论及.其实,"因文求"是历代训诂家常用的一种重要训诂方法,它注重在具体语...
[期刊论文] 作者:杨建忠,贾芹, 来源: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年份:2003
本文从纵横两方面,通过与刘熙“声训”、王圣美“右文说”及陈第、杨慎等的对比,系统论述了方智“因声求”的理论。认为刘熙“声训”基本上趋于泛滥,王圣美“有文说”又...
[期刊论文] 作者:周轩, 来源:佛教文化(北京) 年份:2003
净是与玄奘齐名的唐代高僧,他曾西行求法,历经南海诸国,到达印度,足迹遍履南海印度各地,广求经法,历时二十余年,对印度佛教的制度、律仪、传统及印度的语言、文化都有深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