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99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龙红霞,易连云,, 来源:职教论坛 年份:2014
"德性"与"问学"是教育、学习、研究过程中的两个基本元素,也是每一位学习、研究者需具备的基本学养。高职院校"知"、"德"教育结合是培养学术伦理精神、提高职业道德素养的内在动力,也......
[期刊论文] 作者:薛娟,易连云,, 来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年份:2014
一部好的电影就是一个好的价值观教育素材。电影《唐山大地震》体现了亲情与同胞之情的大爱主题,带给人们对人性的拷问和心灵的震撼。该影片引导青少年要爱心相伴,与人为善;互相......
[期刊论文] 作者:易然, 易连云,, 来源:教育研究 年份:2014
在目前的教育活动中,对于"存在"问题的追问已是迫在眉睫。海德格尔哲学的主要思想直接从追问传统形而上学的"存在"概念入手,进而追问人的"存在",实际上就是对人的生存境遇与...
[期刊论文] 作者:李琰, 易连云,, 来源:教育发展研究 年份:2014
随着时代的发展,作为"道德榜样"教师形象的局限性逐渐凸显。"道德能动者"教师形象强调教师对教育实践中道德要素及意义的觉察和理解,更有益于学校伦理文化的建构,它凸显了教...
[期刊论文] 作者:龙红霞,易连云,, 来源:继续教育研究 年份:2014
学术不端行为给学术界带来极大的危害,影响着学术求真之本真和学术之"善"的实现。对学术研究者而言,不仅需要一定的知识积淀和践履奉献科学真理的精神,更需要的是道义上的担当......
[期刊论文] 作者:易连云,李琰,, 来源:中小学德育 年份:2014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先后颁布了四部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对其演进历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如下特点:政治主导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变迁;师德规范的伦理价值逐步分层;教师职业道德规...
[期刊论文] 作者:易连云 李琰, 来源:中小学德育 年份:2014
摘 要: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先后颁布了四部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对其演进历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如下特点:政治主导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变迁;师德规范的伦理价值逐步分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专业特性逐渐显现。展望我国师德伦理的未来走向,一是要以“专业伦理”指导师德规范,二......
[期刊论文] 作者:毋改霞,易连云,, 来源:中国特殊教育 年份:2014
特殊教育学校与普通学校文化建设主体的不同,决定了其校园文化具有区别于普通学校校园文化的独特特征,应对其作深入的理论与实践探究。然而现实却令人失望,表现为:在基本研究...
[期刊论文] 作者:杨建朝, 易连云,, 来源:中小学德育 年份:2014
当代教师德性研究中的概念内涵还不一致,现有的界定显得随心所欲;关于教师德性缺失的原因多归纳为制度缺失、环境不良和教师自己放弃德性修炼等。对于如何提升教师德性,学者...
[期刊论文] 作者:易连云, 毋改霞,, 来源:中国德育 年份:2014
在全球化时代境遇下,对中小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彰显中华民族传统精华的家国情怀教育,可以激发个体的国家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与历史使命感。立足学生的生活世界,通过各种实践...
[期刊论文] 作者:黄正夫, 易连云,, 来源:研究生教育研究 年份:2014
师徒规训研究生培养范式有其存在的理论基础和实践逻辑,也存在过分强调学科专业排他性的局限,不利于研究生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协同创新的研究生培养范式对于改变高校“......
[期刊论文] 作者:张凌洋, 易连云,, 来源:教育研究 年份:2014
教师专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这一专业工作时所遵循的能体现教师专业特性、教师道德价值以及教师人格品质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其具有不可替性、示范性、深远性等特征...
[期刊论文] 作者:易连云, 毋改霞,, 来源: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2014
个体生命观的价值取向决定个体行为。大学生作为社会精英阶层,在物质不断充裕的当代社会,其生命观的价值取向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生命意识的弱化、生命态度的消极、生命...
[期刊论文] 作者:黄正夫, 易连云,, 来源: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年份:2014
认为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在建设创新国家战略的时代诉求下自我封闭的局限日益明显,学科壁垒成为研究生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培养的主要障碍。对研究生开放思维、创造人格、创新...
[期刊论文] 作者:邹太龙,易连云,, 来源: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三字经》是传统蒙学课本的扛鼎之作,历来备受世人推崇,赢得了诸多赞誉:历史影响上的"千古一奇书";囊括内容上的"袖珍小百科";历史教育上的"袖里《通鉴纲目》";蒙学地位上的...
[期刊论文] 作者:邹太龙,易连云, 来源:中小学德育 年份:2014
摘 要:德育的理想与理想的德育体现了认识论与实践论的统一。德育的理想只有借助理想的德育方能实现,不然便会成为幻想;理想的德育则依靠德育的理想指明方向,否则就会自我迷离。二者共生互荣、彼此促进,德育的理想是理想德育的目标和愿景,理想的德育是德育理想实现的......
[期刊论文] 作者:贺新宇,易连云, 来源:教育与职业 年份:2014
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的学校发展规划工作目前存在认识不足、机构缺失,办学理念趋同、目标定位脱离学校实际和民族地区发展需要,重点不突出、特色不鲜明,发展路径不详、制定流程......
[期刊论文] 作者:肖桐, 林玥茹, 李雨晴, 罗潇, 丁瑗, 易连云,, 来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年份:2014
本研究通过自编信效度较高的调查问卷,抽样调查了大学生对"学生会文化"认同度的整体状况,比较了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职位的大学生以及学生会成员和非学生会成员对"学生...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