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18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方创琳, 杨玉梅,, 来源:干旱区地理 年份:2006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着客观的动态耦合关系,这种耦合关系可以看作是一个开放的、非平衡的、具有非线性相互作用和自组织能力的动态涨落系统,称其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
[期刊论文] 作者:鲍超,方创琳,, 来源: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年份:2006
ical College Journal of Qingdao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Journal of Qingdao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Journal of Qingdao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期刊论文] 作者:鲍超, 方创琳,, 来源:经济地理 年份:2006
区域规划向来是我国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之一。在我国正在进行的“十一五”规划工作中,区域规划将占有突出重要的位置。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文章重新审视了区域规划对......
[期刊论文] 作者:鲍超,方创琳,, 来源: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2006
基于1985-2003年的统计数据,分析了河西走廊5市以及三大内陆河流域城市化水平与用水总量、用水效益、人均用水水平的定量关系,建立了它们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河西走廊......
[期刊论文] 作者:鲍超,方创琳,, 来源: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2006
针对世界和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制约作用不断加强的态势,首次较为系统地提出了水资源约束力的概念,并在阐述其基本内涵和研究意义的基础上,就水资源约...
[期刊论文] 作者:鲍超,方创琳, 来源: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2006
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是矿业城市所面临的共同难题和持续发展的关键。以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典型矿业城市——东营、焦作和克拉玛依市为例,总结出矿业城市资源开发利用中带有......
[期刊论文] 作者:李铭,方创琳,, 来源:地理研究 年份:2006
根据耗散结构理论中的自组织建模原理,将人口区域之间的迁移耦合作用作为区域城市化模拟预测的影响因素纳入到预测模型中,从而对区域城市化的时空动态演变分异特征进行模拟,更有实际意义。在酒嘉玉三市历史人口及城市化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基于自组织模型的城市化......
[期刊论文] 作者:方创琳,刘海燕, 来源:山地学报 年份:2006
从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与区域建设的双重目标出发,分析了三江源地区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基本特征。首先,分析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产业在我国西部生态型产业发展与生态环......
[期刊论文] 作者:鲍超,方创琳,, 来源:中国沙漠 年份:2006
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过程当中,我国内陆河流域由于用水结构与产业结构严重错位,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峻。传统的以满足水资源供需平衡为目标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式,已解决不了水资源短缺问题。因此,在内陆河流域用水结构与产业结构双向优化理论与机制分析的基础......
[期刊论文] 作者:孙心亮, 方创琳,, 来源:干旱区地理 年份:2006
城市化是河西走廊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现实中城市化过程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与胁迫,同时也伴随着生态风险的产生,评价城市化过程中诱发的生态风险,并找...
[期刊论文] 作者:方创琳, 孙心亮,, 来源:中国沙漠 年份:2006
以甘肃河西走廊为例,探讨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约束下城镇体系形成与发展机制及其布局特征和空间组织形式。研究认为,合理的城市与城镇区位选择了相对优越的自然区位,古“丝绸之路”......
[期刊论文] 作者:乔标, 方创琳, 黄金川,,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2006
在分析干旱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关系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交互耦合函数、耦合轨迹、耦合类型和耦合阶段,并以河西走廊为例,对干旱区城市化与生...
[期刊论文] 作者:宋吉涛,方创琳,宋敦江,, 来源:地理学报 年份:2006
应用中心地理论,引入中心性指数和分形网络维数等方法以及GIS格网化技术,按照交通原则,即K=4作为参照系,采用2004年基础数据,对由160个地级市和700多个县级市构成的28个城市...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