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60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王迎雪,徐从高, 来源:中华血液学杂志 年份:2007
NKT细胞是一类具有NK细胞受体和T细胞受体且显示NK细胞和T细胞两方面性质的T细胞亚群.NKT细胞于1987年由Fowlker等首先在小鼠中发现,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才在人类中发现,由于其表型和功能与传统T、B、NK细胞的不同,立即受到学者们高度重视.NKT细胞表达保守的限制......
[期刊论文] 作者:秦雪梅,张庆英,马道新,徐从高, 来源:山东医药 年份:2007
目的 构建含小鼠B7—1和B7—2基因的双表达载体pLXSN—mB7-1-IRES-mB7-2,并包装到PA317细胞中。方法 ①将EcoRⅠ和BamHⅠ酶切下来的pMD18-mB7—2质粒上的mB7-2基因片段克隆到...
[期刊论文] 作者:王文,张茂宏,于媛,徐从高,, 来源:中华血液学杂志 年份:2007
目的探讨癌性贫血患者 EPO 生成及红系增生的变化,以及 TNF、IFN 等负调控细胞因子对 EPO 生成及红系增生的影响。方法对50例癌性贫血患者、15例癌症无贫血患者及对照组采用...
[期刊论文] 作者:刘联,张昕,王秀问,黎莉,于学军,徐从高,, 来源:现代妇产科进展 年份:2007
目的:研究E-钙粘素介导的细胞粘附对卵巢癌细胞Akt及其上游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信号的激活及对卵巢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基于卵巢癌细胞株...
[期刊论文] 作者:隋潇徽,徐从高,李丽珍,张锑,于媛,彭军,宋强, 来源:中华血液学杂志 年份:2007
目前认为,原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的主要发病机制为T细胞介导的骨髓特异性自身免疫反应[1].根据免疫学基本原理,共刺激信号是抗原特异性T细胞活化过程中的必要条件.虽然对再障共刺激信号系统的改变认识仍非常有限,但已有证据表明,患者的共刺激信号系统存在......
[期刊论文] 作者:王迎雪,隋潇徽,张建华,张彩,李丽珍,张锑,郭成山,徐从高,, 来源:临床血液学杂志 年份:2007
目的:探讨抗人CD3单克隆抗体(CD3单抗)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的机制。方法:建立再障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中造血细胞液态及半固体培养体系,加入多种造血生长因子进行扩增,并加......
[期刊论文] 作者:陈昀,徐从高,郭农建,黄平,肖东杰,丁卜同,葛林阜, 来源:中华内科杂志 年份:2007
目的 研究和评价骨髓T淋巴细胞内IFNγ与HLA-DRB1*1501联合检测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免疫抑制疗法(IST)疗效预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51例以含环孢素A的IST治疗的AA患者,治疗前检测骨髓CD+8T细胞内IFNγ染色和HLA-DRB1*1501,随访后评价上述指标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期刊论文] 作者:陈昀,徐从高,郭农建,黄平,肖东杰,丁卜同,葛林阜,余喆,常亚丽,周亚伟, 来源:中华血液学杂志 年份:2007
目的 研究和评价外周血T细胞亚群、骨髓T淋巴细胞内IFN-γ表达、Th1/Th2及Tc1/Tc2值及HLA-DRB1*1501表型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免疫抑制疗法(IST)疗效预测中的价值;探讨建立临床和实验室指标多变量AA患者IST疗效预测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1......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