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15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廖东凡, 来源:中国西藏 年份:1998
恰白先生和《西藏通史——松石宝串》□廖东凡恰白先生近影1998年仲春,全国九届政协一次会议在金色首都北京召开,西藏著名藏学家、《西藏通史·松石宝串》的主笔恰白·次旦...
[期刊论文] 作者:廖东凡, 来源:中国西藏 年份:1995
喜马拉雅山的创痛廖东凡既然人类现在还不能完全控制和征服自然,那么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痛苦和不幸则时有发生,当这些悲剧落在我们熟悉的人身上时,刚开始怎么也无法让人接受和...
[期刊论文] 作者:廖东凡, 来源:中国西藏(中文版) 年份:1994
载歌载舞台湾行──西藏民间歌舞团访台随记廖东凡去冬今春,我随西藏民间歌舞团出了一趟远门,从世界屋脊一直到了海峡彼岸的台湾。在那个美丽富绕、风光如画的宝岛上,我们的藏族...
[期刊论文] 作者:廖东凡, 来源:中国西藏 年份:1995
那座名叫“夏青”的泥土屋廖东凡“今天晚上,中央电视台两个频道同时播放我们在中南海汇报演出的实况,二频道用汉语解说,八频道用英语解说,这在中央电视台也是非常少见的。”才旦...
[期刊论文] 作者:廖东凡, 来源:中国西藏 年份:1995
我们在台北的日子廖东凡大陆学者代表团团长占巴扎布先生与台湾吕秋文教授愉快会见。胡坦教授(北京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副总干事)和王辅仁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民族所名誉所长)在会间惬...
[期刊论文] 作者:廖东凡, 来源:中国西藏(中文版) 年份:1998
“飞翔在高高的蓝天不是梦”———解放军某部上校飞行员多吉访问记廖东凡“我的老家是拉萨西郊的东嘎村,小时候我常常从门口眺望布达拉宫闪闪发光的金顶,做着各种各样美丽的梦...
[期刊论文] 作者:廖东凡, 来源:中国西藏(中文版) 年份:1996
拉萨北郊的邱桑寺廖东凡拉萨北郊有座邱桑专,那是一座古朴清幽的静修胜地。六十年代我刚到拉萨时,从一支家喻户晓的民歌中知道它的名字:邱桑活佛修习地,杨柳青青画眉啼。从此邱桑...
[期刊论文] 作者:廖东凡, 来源:中国西藏(中文版) 年份:1995
拉萨,两位画师的述说廖东凡沿着著名的拉萨八廓街,我去拜访宗教画大师多布杰。我和他31年前相识。那时我刚走出大学校门,分配在西藏做文化工作,有一项任务是联系拉萨城区的民间歌舞...
[期刊论文] 作者:廖东凡, 来源:中国西藏 年份:1995
次旦总巴拉萨探亲记廖东凡六月的一天,我的朋友拉萨市歌舞团团长土登先八生,从拉萨打电话告诉我:"台北的次旦总巴老阿妈又到拉萨探亲来了。她托我向你问好呢!这回在阿乃拉家里住了...
[期刊论文] 作者:廖东凡, 张忠, 宣宇才,, 来源:法音 年份:1996
活佛出自普通藏人家──访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父母廖东凡,张忠,宣宇才12月1日下午,记者来到日喀则市,采访了第十一世班禅的父母。身着藏族传统服饰的索朗扎巴、桑吉卓玛夫妇在住处热...
[期刊论文] 作者:达·雪涓, 来源:西藏艺术研究 年份:1991
原西藏民间文学家廖东凡撰著的《雪域西藏风情录》,最近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这本书约有二十三万字,十幅精美彩照、四十幅珍贵黑白图片。全书分为“神·佛·地祗”...
[期刊论文] 作者:刘守华, 来源:中国藏学 年份:2001
廖东凡先生主编的就要在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问世了,作为一个在中国民间文学园地耕耘40多年的老园丁,十分高兴地接受邀请为它撰写序文,在这里写下我对藏族民...
[期刊论文] 作者:巴桑次仁, 来源:中国西藏(中文版) 年份:2001
去年春节过后不久,廖东凡老师对我说.他在西藏有位农民朋友,是堆隆德庆县东嘎村的村长格列啦,他近期要带着儿子平措来北京治眼睛,我们帮他们找一家便宜点的招待所,同时一起去接他们...
[期刊论文] 作者:廖东凡, 来源:中国民族博览 年份:2000
珞巴族老人恩普,打了大半辈子猎,射杀过上千头扭角巨羚,几百只野猪、黑熊和凶狠的雪豹。 他的木楼里挂满了羚牛头、野牛角以及野猪的下腭,那是他胜利的勋章和光荣的标志。他...
[期刊论文] 作者:廖东凡,, 来源:对外大传播 年份:1996
去年11月29日,藏历十月初八,是个非常吉祥的日子。在拉萨大昭寺举行的神圣庄严的“金瓶掣签”仪式上,出生于西藏嘉黎县的6岁男童坚赞诺布中签。当日下午,国务院正式批准坚赞...
[期刊论文] 作者:廖东凡, 来源:中国民族博览 年份:1997
提起西藏的女活佛,很多人以为只有羊卓雍雪山湖边的桑丁·多吉帕姆,或者以她为模特。其实,在这片全民信佛、教派林立的土地上,女活佛决非一个,例如拉萨河下游南岸的香色寺里,...
[期刊论文] 作者:廖东凡, 来源:中国藏学 年份:1988
关于莱丁星的传说,在西藏几乎是家喻户晓、老幼皆知。本文想通过这个朴素的传说,探索当年西藏人民抗英意识的某些侧面,正如普列汉诺夫所说:“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都是由它的心理所决定的,它的心理是它的境况所造成的。”从十九世纪开始,英国殖民者便以种种形式,......
[期刊论文] 作者:廖东凡, 来源:中国西藏(中文版) 年份:2002
拉萨河是蓝色的。四十年前的一个晴和的秋日,从大学毕业分配到拉萨的我放下简单的行装,便急不可待地去看拉萨河了。...
[期刊论文] 作者:廖东凡, 来源:中国西藏(中文版) 年份:1999
[期刊论文] 作者:廖东凡, 来源:中国西藏(中文版) 年份:1999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