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30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0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孙俊华,, 来源: 年份:2002
庄子》与神话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对于这一点,许多学者早有体认。但是,学界对神话之于《庄子》的重要意义却少有论及,以神话视角解读《庄子》一直处于庄学的边缘地位。《庄子》...
[期刊论文] 作者:赵艳驰,胡荻秋, 来源:克山师专学报 年份:2002
本文主要探讨庄子的审美境界,庄子审美的最高境界也是他的“道”的最高境界。庄子的审美境界是以“无为”思想为核心的,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庄子审美境界的美在极处,美在天然以及美...
[期刊论文] 作者:吴先伍, 来源: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2
庄子哲学中道与物是两个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重要概念。二者构成了庄子哲学两个不同的研究对象 ,对物的研究产生知识 ,对道的研究产生智慧。不过 ,在庄子那里 ,物与道、知识与...
[期刊论文] 作者:刘宣如, 刘飞,,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02
庄子哲学思想的实质愈来愈为人所认识,归因于以第一要义即庄子本人的“以道观之”视角来加以研究。唯有以此为基始,方能展开庄子“文”原于道、作“文”原道、作诗原“命”的...
[期刊论文] 作者:马征, 来源: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庄子的"天论"即"自然论"亦为"道论".庄子认为"天"是"美"的本源,其"天论"是庄子美学思想的价值依托.基于此,庄子推崇素朴美、自然美、大美,以此作为对当时社会审美文化感性化...
[期刊论文] 作者:董红元, 来源: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2
庄子美学和超越精神密不可分,正是有了超越,才拓展了庄子美学的审美时空,赋予了庄子美学的独有内涵。文中通过对超越精神不同侧面的剖析,旨在突出超越精神与庄子美学的关系,...
[期刊论文] 作者:刘宣如,刘飞, 来源: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庄子三言历来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本文在把握庄子大道流行论前提下 ,紧扣“籍外论之” ,论述庄子寓言是以体道者和非道化者两类主角的道文 ,而重言仅是以体道者一类主角的道...
[期刊论文] 作者:晁福林,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2002
“情性”观是庄子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庄子认为“性”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自然存在,所以《庄子》内篇有以“生”代替“性”之例;而“情”则指人的喜好、厌恶之类的情感,是...
[期刊论文] 作者:晁福林, 来源:人文杂志 年份:2002
庄子诸篇中对于仁义学说的不同态度只是发展过程中一个阶段的庄子学派的表现 ,而并非全部。《庄子·让王》篇中对仁义的充分肯定与庄子杂篇中对仁义的抨击是大相抵牾的 ,这反...
[期刊论文] 作者:杨黎源, 来源:探索 年份:2002
庄子是一位伟大的哲人,他的思想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丰富内容,在中国哲学史上有着广泛的影响。探讨庄子心灵深处的尖锐矛盾—-想“有为”被迫“无为”,有利于揭示庄子虚无主...
[期刊论文] 作者:方勇,闵丽丹,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庄子寓言赋是唐代出现的一种特殊的文学现象。在唐代不同的社会状态下,庄子寓言赋也折射出不同的思想内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盛唐的庄子寓言赋都以“大鹏”为主题,与盛唐的...
[期刊论文] 作者:周勇,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本文是从意义论的角度对庄子言意之论思路的清理。论文首先分析性确认庄子意义论的实质是谈意义的源始之发生,而不是谈事实性状态中意义与陈言的关系,进而确认庄子言意论的内在...
[期刊论文] 作者:盛巽昌, 来源:上海道教 年份:2002
毛泽东读过很多中华传统典籍,其中先秦诸子百家著作中,就有两部道家经典名山大作,那就是老子的《道德经》(《老子》)和庄子的《南华经》(《庄子》)。...
[学位论文] 作者:蒋书红, 来源:广州大学 年份:2002
该论文以先秦典籍《庄子》中的全部词汇为研究对象,切分出单音词和复音词,统计复音词的数量和频率,分析复合词的结构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庄子》词汇的总体特征,探讨《庄子》词汇在汉语词汇史上的地位作用.概括来说...,《庄子》中的词汇,总体数量比较丰富,单音词占优势地位,复音词居次要地位,但复音词所占的比例也已比较大,其中复合词的结构方式,多种多样,有联合式、偏正式、附加式、主谓式、动宾式等,联合式构词法和...
[期刊论文] 作者:刘薇, 来源: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2
在众多人物中,畸人尤为庄子所偏爱.这些形体残缺不全,精神却居于常人之上的形象承载着庄子逍遥任性和愤世孤寂的矛盾心情,寄寓着庄子的人生理想与对现实的无可奈何.畸...
[期刊论文] 作者:王建湘, 来源:零陵学院学报 年份:2002
庄子以"道"作为其哲学的中心范畴和最高范畴,所谓"无为而无不为",正是庄子对"道"的精当概括."道"是庄子美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最高最大的美.因此与"道"相通的"大美"也是以无...
[期刊论文] 作者:陈晓娟, 来源: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 年份:2002
讨论庄子哲学,自应知庄子其人。如果按论者的好恶评论,势必违背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原则,结果将是庄子注我,而非我注庄子庄子,是作为他那个时...
[期刊论文] 作者:程嫩生,, 来源:古籍研究 年份:2002
庄子·齐物论》主要叙述万物齐一的思想。在篇首,庄子引出了“地籁”、“人籁”、“天籁”三“籁”的内容。“地籁”、“人籁”在文中已具体叙述,即“地籁则众窃是已,人籁...
[期刊论文] 作者:静敏,, 来源:安全与健康(上半月版) 年份:2002
庄子是我国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rn庄子为人达观,善于养生,享年83岁.他的养生之道主要体现在少私、寡欲、静心、超然四个方面....
[期刊论文] 作者:唐祖敏, 来源: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道”是庄子人生哲学的核心,“逍遥游”是庄子人生理想的核心,两者贯穿以内篇为主的《庄子》全书。作为首篇的《逍遥游》先概括点明“逍遥游”的内涵(文章主旨)。《逍遥游》...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