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53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2001
作物科学水稻两用不育系的籼粳类型、发育感光性和光敏核不育性的相互关系  ……………………………………李维明 ,周元昌 ,季彪俊 ,吴为人 ,林荔辉 ,江树业 ,毛大梅 ,祁建...
[学位论文] 作者:季彪俊, 来源: 年份:2002
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的结果决定了品种的利用价值及其适宜推广的区域,而试验点数量和位置的选择,对试验结果具有较大的影响。试验点过多,费用太大,效率不高,管理也常常无法到位;试验地点太少,又缺少代表性,无法试验出品种的种性。对试验点位置,则要求具有较强的生态代表性,能......
[会议论文] 作者:季彪俊, 来源:中国农学会青年农业科学学术年会 年份:2002
本文综述了精确农业的由来、内涵和技术基础,以及国内外精确农业的发展概况及主要问题,并针对南方山区发展精确农业提出了几点初步看法....
[期刊论文] 作者:季彪俊,江树业, 来源: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8
对活性炭在水稻花药培养多级成苗植株的生根壮苗中以及对一次成苗诱导率、分化率和绿苗率的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0.1%活性炭对一次成苗的诱导率、分化率和绿苗率具有抑制......
[期刊论文] 作者:季彪俊,陈启锋,等, 来源: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2001
总结了水稻花药培养(花培)技术中影响培养力的主要理化因素,花培后代遗传特性的利用,花培技术育种应用的关键,分析提出花培技术和遗传育种应用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并对水稻花培的发......
[期刊论文] 作者:黄群策,向茂成,季彪俊, 来源: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0
同源四倍体水稻的双受精比较特殊.花粉粒在其柱头上萌发比较慢,花粉管在花柱内的伸长比较迟缓,双受精延迟,退化胚囊的频率比较高(36.0%),极核和反足细胞的形态异常,存在着一定频率......
[期刊论文] 作者:季彪俊,陈启锋,黄群策,李维明, 来源: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2001
总结了水稻花药培养 (花培 )技术中影响培养力的主要理化因素、花培后代遗传特性的利用、花培技术育种应用的关键 ,分析提出花培技术和遗传育种应用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并对...
[期刊论文] 作者:刘向东,陈启锋,李维明,潘润森,林光霖,季彪俊,, 来源:北京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3
本文报道利用体细胞诱变技术选育温光敏不育新种质的方法以及对所选出的不育新种质的特征特性进行研究的初步结果。结果表明:①利用细胞诱变技术可选育出新的温光敏不育新种...
[期刊论文] 作者:季彪俊,江树业,陈启锋,李维明,祁建民,毛大梅, 来源: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8
对活性炭在水稻花药培养多级成苗植株的生根壮苗中以及对一次成苗诱导率、分化率和绿苗率的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0.1%活性炭对一次成苗的诱导率、分化率和绿苗率具有抑制......
[期刊论文] 作者:李维明, 周元昌, 季彪俊, 吴为人, 林荔辉, 江树业, 毛大, 来源: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2001
[期刊论文] 作者:周元昌,林荔辉,江树业,季彪俊,毛大梅,陈启锋,李维明, 来源:中国水稻科学 年份:2000
应用生物技术对培矮 6 4S核心种子进行花药培养 ,获得了 91个加倍单倍体植株。在福州 (2 6°0 5′N)自然条件下对花培后代的H2 、H3、H4进行连续的育性追综观察。结果表明 ,(...
[期刊论文] 作者:江树业,陈启锋,蓝进莲,李维明,祁建民,潘润森,季彪俊, 来源: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7
通过对5个籼稻品种(系)配成的5×5双列杂交后代的花药培养出愈率、分化率和绿苗率的分析表明:(1)出愈率、分化率和绿苗率是可遗传的特性,它们的遗传存在基因的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出愈......
[期刊论文] 作者:李维明,周元昌,季彪俊,吴为人,林荔辉,江树业,毛大梅,祁建, 来源: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2001
两系稻育种实践显示,以农垦58s为光敏核不育基因源转育成的籼稻两用不育系大多是温敏型的,而光敏型籼稻两用不育系又大多表现为发育的感光性,在籼粳类型、发育感光性与育性转换......
[期刊论文] 作者:李维明,周元昌,季彪俊,吴为人,林荔辉,江树业,毛大梅,祁建民, 来源: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2001
两系稻育种实践显示 ,以农垦 58s为光敏核不育基因源转育成的籼稻两用不育系大多是温敏型的 ,而光敏型籼稻两用不育系又大多表现为发育的感光性 ,在籼粳类型、发育感光性与育...
[期刊论文] 作者:李维明,陈启锋,祁建民,潘润森,江树业,季彪俊,林光霖,林荔, 来源: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6
本文报道采用花培技术育成籼型光敏不育系Hs-1的选育研究,包括短光敏和低温敏相结合的育种目标的提出依据,育种技术路线和选育经过。...
[期刊论文] 作者:李维明,陈启锋,祁建民,潘润森,江树业,林光霖,季彪俊,林荔, 来源: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5
回顾了我国两系法杂交稻研究的简要历史,分析了两用不育系选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着重点结论述了我们选育成功的Hs-1,Hs-2籼型光敏核不育系所采用的生物工程与常规方法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包......
[期刊论文] 作者:李维明,陈启锋,潘润森,张轼,祁建民,林光霖,江树业,林荔辉,季彪俊,郑旋, 来源: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8
在三系杂交籼稻亲本中渗入部分粳稻血缘以扩大亲本遗传距离,增强杂种优势,以及利用粳稻优质特性,是杂交稻育种途径之一.但籼粳交后代分离世代长,育种周期长.采用籼粳交F1花药培养的方......
[期刊论文] 作者:李维明,陈启锋,祁建民,潘润森,江树业,季彪俊,林光霖,林荔辉,周元昌,吴为人,唐定中, 来源: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6
本文报道采用花培技术育成籼型光敏不育系Hs-1的选育研究,包括短光敏和低温敏相结合的育种目标的提出依据、育种技术路线和选育经过.人工气候箱和自然光温条件鉴定结果表明,Hs-1的育性具......
[期刊论文] 作者:李维明,陈启锋,祁建民,潘润森,江树业,林光霖,季彪俊,林荔辉,吴为人,周元昌,唐定中, 来源: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5
回顾了我国两系法杂交稻研究的简要历史,分析了两用不育系选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着重总结论述了我们选育成功的Hs—1和Hs—2籼型光敏核不育系所采用的生物工程与常规方法相结合的技术......
[期刊论文] 作者:林荔辉,李维明,潘润森,祁建民,陈启锋,周元昌,江树业,季彪俊,陈志伟,毛大梅,林培青, 来源: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9
Hs-3 是采用系谱育种和花药培养相结合育成的两用不育系.其光敏特性明显,育性转换的临界光长较短(< 12.5 h),不育起点温度低(< 23 ℃),不育性稳定,不育期长(≥65 d),可繁性好.籼粳分类表明Hs-3 为籼型.Hs-3 生育期具......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