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53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9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孙良明, 来源: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年份:1997
谈古文训诂中的语义关系分析——兼述读俞樾《诸子平议》《群经平议》感孙良明现代语法学研究,语句的语法分析分句法结构关系与语义结构关系,如“鸡飞了”“鸡杀了”,句法分析,“...
[期刊论文] 作者:孙良明, 来源: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孔颖达的语辞说──兼谈汉语虚词研究的奠基人孙良明汉语虚词研究,源远流长。如《公羊传》《谷梁传》解说“春秋书法”已表现出对虚词用法的说明①,宋代开始,“虚字”术语厂为使...
[期刊论文] 作者:孙良明, 来源:古汉语研究 年份:1997
清人关于语义选择规则的分析孙良明前言现代语法学研究,语词组合成句,依据句法结构规则之外,还必须依据语义选择规则,即语词之间的搭配要符合语义上的选择。如名词——动词可组成...
[期刊论文] 作者:孙良明, 来源:语言教学与研究 年份:1994
再论按结构层次关系分析,取消单句复句划分孙良明笔者在《汉语句法分析问题》(《语言教学与研究》)1983.3)及其他几篇文章①中明确提出汉语没有单句、复句之分;主张取消单复句划分这一方...
[期刊论文] 作者:孙良明,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1996
古人关于语法规范的论说孙良明中国古代没有如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这样的通过具体实例分析、讲解语法规范的专书,但是散见于古籍中的类似材料还是有的。中国古代也...
[期刊论文] 作者:孙良明, 来源: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古代传注书中的名词、动词施受关系解释──兼谈中国古代语法学材料的整理与研究孙良明语句句法结构项中的名词、动词间可有种种语义关系,而最重要的当是施受关系,即名词是动词...
[期刊论文] 作者:孙良明,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1995
“例不十,则法不立”的出处孙良明《语文建设》(1994.9)载林杏光《谁的就是谁的》一文,介绍了几位著名语言学家尊重他人成果的故事,主旨是斤的。但林文认为“例不十,则法不立”这句话是王...
[期刊论文] 作者:孙良明,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1995
再谈“例不十,则法不立”的出处孙良明《语文建设》1995年第6期刊载笔者《“例不十,则法不立”的出处》后,我将这则小文寄送给山西大学中文系陈霞村教授,请教他劭西师讲的守旧派为何人...
[期刊论文] 作者:孙良明, 来源: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从王念孙的“文同一例”到俞樾的“文法一律”──谈清人训估考据中的语法分析方法及其发展孙良明乾嘉学者王念孙(1744—1832)、王引之(1766一1834)父子的《读书杂志M经义述问》的直接继承与发展是...
[期刊论文] 作者:孙良明, 来源:古汉语研究 年份:1994
王念孙的句式类比分析法孙良明1.0特定的句法分析方法一一句式类比王氏父子没有我们今天的语法体系及语法术语,但是我们也可看出二人具有特定的句法分析方法。这就是在两部书中随...
[期刊论文] 作者:孙良明, 来源:古汉语研究 年份:1995
王若虚《滹南遗老集》中的语法分析(二)──兼谈中国古代语法学在宋金时代的重大发展孙良明4.0分析语用语句中语词选用、配置有语用的选择,也就是要合乎表达的需要。一个句子孤立看...
[期刊论文] 作者:孙良明, 来源:古汉语研究 年份:1998
“何P之V”补说孙良明《古汉语研究》1996年第3期载张闻玉先生《试论何有·何P之有》文,说“阿P之有”是“何P之V”(P代名词性成分)的一种,并引刘淇《助字辨略》,说“将‘何’理解为状语,释...
[期刊论文] 作者:孙良明, 来源:古汉语研究 年份:1995
王若虚《滹南遗老集》中的语法分析(一)──兼谈中国古代语法学在宋金时代的重大发展孙良明0引言金人王若虚(1174-1243)《滹南遗老集》旧时图书分类属诗文别集(见《丛书集成初编》),但全书45卷,41...
[期刊论文] 作者:孙良明,张茂华, 来源: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训诂学实用的新成果 古汉语学习的好教材——评述《〈古代汉语〉注释商榷》@孙良明$山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山东济南250017@张茂华$山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山东济...
[期刊论文] 作者:李昌前,,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1985
二、这句诗是“典故”(见《初中语文课本成语典故注释》,孙良明著),“故事见...
[期刊论文] 作者:亢海, 来源:殷都学刊 年份:1992
他们是:山东师大:孙良明,黑龙江省:梁滨...
[期刊论文] 作者:张淑敏,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2001
在《语文建设》上先后读到两篇孙良明先生谈“嗟来食”断句的文章(2000年第1期、2001年第3期),深为孙先生一丝不苟的学者风范所打动。本文拟从历史语言现象的活化石——方言的...
[期刊论文] 作者:唐钰明,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1995
“例不十,法不立”的来历及意义唐钰明孙良明先生《“例不十,则法不立”的出处》(刊《语文建设》1995年第6期)虽然只是一篇短文,但所涉及的问题颇关重要,本文拟作进一步的考辨和阐发。孙...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语言教学与研究 年份:1995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年总目录汉语研究吴为章关于句子的功能分类(1—25)朱庆之汉语外来词二例(1—153)孙良明再论按结构层次关系分析,取消单复句划分(2-33)邵敬敏现代汉语选择间研究(2—49...
[期刊论文] 作者:孙良明, 来源: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正】 一、“汉语语法图解公式”的贡献“三分法”的内容及其合理性笔者在《汉语句法分析问题》(《语言教学与研究》,1983.3)一文“词在句结构中的地位”一题中说:“句中词...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