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03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会议论文] 作者:孙占祥, 来源:2008年全国节水农作制度理论与技术研讨会 年份:2008
50年来,辽宁省经济结构中农业比重不断下降,农业产业结构由过去的以种植业为主发展到全面发展阶段,畜牧业和渔业发展迅速.粮食播种面积由2000年以前的80%下降到2003年的73.7%,...
[期刊论文] 作者:刘晓晨, 孙占祥,, 来源:辽宁农业科学 年份:2008
地下水是重要的饮用水资源,与人民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密切相关。近年来,地下水硝态氮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逐渐引起全世界各国的关注,硝态氮成为进入地下水最频繁的污染物质,对...
[期刊论文] 作者:刘晓晨,汪仁,孙占祥, 来源:灌溉排水学报 年份:2008
对辽宁省水稻、玉米、蔬菜3类作物产区189个地下水饮用水井的硝态氮含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平原农区饮用水硝态氮含量平均为4.63mg/L,其中10.6%的饮用水井硝态氮含量超......
[会议论文] 作者:孙占祥,冯良山,杜桂娟, 来源:2008年全国节水农作制度理论与技术研讨会 年份:2008
以辽宁省主要旱作作物玉米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灌溉田土壤水分变化及其耗水规律.在本试验条件下,0 ~ 20cm土层水分含量最低,整个玉米生育期内水分变化幅度最大;30 ~50cm土层在整个玉米生育期内同一土壤深度水分变化较小,并保持较明显的水分梯度;50~90cm土层水分变化......
[会议论文] 作者:黄毅,张玉龙,邹洪涛,虞娜,孙占祥, 来源:2008年全国节水农作制度理论与技术研讨会 年份:2008
辽宁省西北部地区48年的降雨量与蒸发量频率分析结果表明,降雨与蒸发高峰出现的时间差是产生春旱的重要原因,气候的干湿程度可用湿润系数0.33这个尺度来衡量,辽西地区48年间冬春两季的湿润系数均低于0.33,夏季的湿润系数绝大多数高于0.33,在秋季的湿润系数接近0......
[期刊论文] 作者:肖继兵,孙占祥,杨久廷,侯志研,, 来源:辽宁农业科学 年份:2008
垄膜沟种技术在播前土壤墒情不足时,把地膜当做田间微集水面,使播种后的降雨汇聚到种子播种处或高粱根部,改变了降雨的时空分布,提高了自然降水利用率。特别是在春季干旱,土壤墒情......
[期刊论文] 作者:王聪翔,孙文涛,孙占祥,宫亮,隋世江,, 来源:灌溉排水学报 年份:2008
采用311-B最优D饱和设计和旱棚微区试验的方法,于2003~2006年在辽西半干旱区开展了滴灌条件下水肥耦合对春玉米产量效应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氮肥对产量的作用最大,磷肥次之,...
[会议论文] 作者:孙占祥;冯良山;侯志研;惠成章;刘洋;, 来源:2008年全国节水农作制度理论与技术研讨会 年份:2008
采用五因素(1/2)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坐水施肥条件下,坐水量、氮肥、磷肥、钾肥和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建立了产量模型.结果表明,各因素对产量的作用大小顺序为氮肥...
[会议论文] 作者:侯志研,孙占祥,郑家明,冯良山,张玉龙, 来源:2008年全国节水农作制度理论与技术研讨会 年份:2008
在阜新地区,相对于沈单16号,除了辽单43号外,其他品种产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以辽单565号和丹玉86号最为明显,产量提高20.99%和15.95%.利用开雄花至抽丝的间隔时间、棒三叶均角、6h叶片失水率、根冠比、水分利用效率等评判指标,采用隶属函数法计算出的备品种综合抗......
[会议论文] 作者:邹洪涛,张玉龙,黄毅,虞娜,张玉玲,孙占祥, 来源:2008年全国节水农作制度理论与技术研讨会 年份:2008
本文针对辽宁西北半干旱地区降雨量少且年内分布不均的气候特点,在雨季来临前对玉米进行苗期中耕深松,通过对玉米生长后期的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和玉米生长发育状况及产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中耕深松与对照相比,各层次土壤含水量增高、10~25cm土层土壤容重降低,......
[会议论文] 作者:刘洋,孙占祥,冯良山,侯志研,惠成章,张玉龙, 来源:2008年全国节水农作制度理论与技术研讨会 年份:2008
水分与肥料是影响作物生长的两大因素.在坐水播种条件下,采用“311-B”D饱和最优设计研究了玉米苗期坐水与施肥的耦合效应,对玉米苗地上部干重进行二次回归拟合,建立了各因素的回归数学模型.因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玉米苗地上部干重主要因素是坐水量,其次为......
[期刊论文] 作者:杨宁,于淑琴,孙占祥,郑家明,刘洋,侯志研,, 来源:辽宁农业科学 年份:2008
根据生物多样性影响生态系统功能某些作用机制,对生物多样性现在或未来可能对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的某些促进机理进行探讨。基于生态位互补角度简述了农业生物多样性对环境资...
[期刊论文] 作者:王慧新,颜景波,姜涛,何跃,孙占祥,陈尔冉,,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 年份:2008
风沙半干旱区生态环境脆弱,耕作方式滞后,平均年降水量少且变率大。秸秆覆盖微集水技术是解决风沙半干旱区粮食产量不稳和土壤易干易旱的有效途径。试验结果表明,7.50t/hm^2秸秆覆......
[会议论文] 作者:冯良山,孙占祥,郑家明,侯志研,惠成章,张玉龙, 来源:2008年全国节水农作制度理论与技术研讨会 年份:2008
辽西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多年表现为两三年的丰、枯交替.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有持续4年以上的连续干旱,尤其是1980年以后连续干旱的年份增多.区域内春旱严重,夏季降水明显集中,秋季水分收支基本平衡.土壤水分季节变化规律明显,一般表现为:冬季土壤水分凝聚......
[期刊论文] 作者:冯良山,闫洪奎,孙占祥,曹敏建,李金凤,杨玉辉,, 来源:作物杂志 年份:2008
选择玉米耐低钾自交系J6—1、较耐低钾自交系N40和不耐低钾自交系丹937,在5个不同钾素浓度水平下对其幼苗性状和钾素作用指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随着钾素水平的升高,3个自交系......
[期刊论文] 作者:冯良山,孙占祥,郑家明,侯志研,惠成章,刘可杰,, 来源:土壤通报 年份:2008
辽西风沙半干旱区年降水量多为二、三年左右的丰枯交替,并有持续4年以上的连续干旱,尤其是1980年以后连续干旱的年份较多。区域内春旱严重,夏季降水明显集中,秋季水分收支基...
[会议论文] 作者:冯良山,孙占祥,郑家明,刘洋,侯志研,惠成章,张玉龙, 来源:2008年全国节水农作制度理论与技术研讨会 年份:2008
在林粮复合系统中,作物之间以及作物与林果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其中,玉米与林果间的竞争效应明显,产量较低,农艺性状较差,间作经济效益较低,其他矮秆作物的介入,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这种竞争效应.花生、大豆等矮秆作物与林果间的竞争作用相对较小,效益相对较......
[会议论文] 作者:冯良山,孙占祥,郑家明,刘洋,侯志研,惠成章,张玉龙, 来源:2008年全国节水农作制度理论与技术研讨会 年份:2008
在辽西半干旱区,农田实际蒸散量最大值出现在7~8月份,而参考蒸散量在5~6月份达到最大值.几种作物中,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其次为谷子和花生,大豆的水分利用效率最低;在单作和间作种植方式中,玉米间作条带的水分利用效率要明显高于玉米单作,但大豆条带的水分利用......
[会议论文] 作者:张玉玲,张玉龙,黄毅,邹洪涛,孙占祥,信东旭,张哲元, 来源:2008年全国节水农作制度理论与技术研讨会 年份:2008
本文以辽宁西部阜新旱作农业示范区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探讨了中耕深松对这一地区土壤养分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相比,中耕深松能够提高0~3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及0~20cm土层土壤全N、P、K含量,但以提高0~10cm土层土壤全N含量最为显著(P<5......
[期刊论文] 作者:邹洪涛,张玉龙,黄毅,孙占祥,虞娜,左淑萍,李翠英,王耀生,, 来源:土壤通报 年份:2008
针对东北风沙半干旱地区春旱严重、降雨资源年内分布不均的气候特点,在秋收后、霜冻之前进行灭茬覆膜处理,对旱地雨水资源跨时调节;通过对翌年春季土壤含水量、玉米生长状况...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