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941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姜洪池, 来源:老年健康 年份:2008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发病凶险,病情千变万化,外科干预时熟练的手术技巧固然重要,但科学的临床思维、客观准确的判断、适宜的术式选择同样不可或缺。在本病的诊治上,我们经过多年的......
[期刊论文] 作者:姜洪池, 来源: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年份:2008
在以往的时日里,对于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常常争论于是以内科治疗为主还是外科治疗为主;若进行外科治疗,是以断流还是分流手术为首选,抑或联合手术;若选定了某种术式,是行预防......
[会议论文] 作者:姜洪池, 来源:2008年中国国际现代普通外科进展学术会议 年份:2008
鉴于脾脏的重要生理功能同益被重视,故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行脾保留手术,已是全球外科医师的共识。但是,依然有些脾脏疾病,还必须行脾切除术,否则,现尚无任何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可取代脾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本文介绍了在脾切除术当中尤其是巨脾切除的有关技术,愿与......
[期刊论文] 作者:姜洪池, 来源:中华外科杂志 年份:2008
2008年6月14日,是我们外科医生难忘的一天,悲恸的一天.因为这一天,一位外科大师、外科大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名誉院长裘法祖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汉口同济医院溘然与世长辞.来的如此之快,如此突然,俨然地震般令人震惊.这是我国外科事业的......
[期刊论文] 作者:姜洪池,陆朝阳, 来源:中华外科杂志 年份:2008
如何理解微创外科和微创理念,是一个热点话题,也是一个意见尚不尽一致的话题.现不揣冒昧,抛砖引玉,与同道商榷.  一、狭义的微创外科  继止血、输血、麻醉、无菌等技术之后,微创成为外科发展史上的另一个里程碑,21世纪被称之为微创外科的时代.现代微创理念......
[期刊论文] 作者:姜洪池,麻勇, 来源: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年份:2008
近半个世纪以来,脾脏外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已成为腹部外科发展较快的领域之一,同时,脾脏外科的发展过程也是科学探索、正确认识脾脏功能的过程。...
[期刊论文] 作者:陶维阳,姜洪池, 来源:现代肿瘤医学 年份:2008
细胞毒药物可以在较低剂量水平特异性抑制肿瘤血管内皮细胞,但需要持续给药以破坏肿瘤内新生的血管。这种将细胞毒性药物的作用靶点由肿瘤细胞转变为内皮细胞的化疗方法称为节......
[期刊论文] 作者:姜洪池,乔海泉, 来源: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年份:2008
随着医学科学的迅猛发展,基础医学、相关学科、边缘学科融入与交叉,新世纪外科学新理论、新技术、新观念不断涌现,脾脏外科同样也不例外。脾脏外科的进步源于对脾脏功能认识的革......
[期刊论文] 作者:姜洪池,赵宪琪, 来源:临床外科杂志 年份:2008
一、脾脏外科的发展方向rn目前脾脏外科理论与实践内容不断积累,现代脾脏外科的理念已经确立,形成了具有初步框架的理论结构及良好的发展态势,已进入脾脏功能深入研究阶段,即...
[期刊论文] 作者:赵勇, 代文杰, 姜洪池,, 来源:肝胆胰外科杂志 年份:2008
目的 总结分析胰头肿块型胰腺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2月至2007年2月间收治的175例慢性胰腺炎病例.总结其中16例因胰头占位,术前难以与胰腺癌进行鉴别...
[期刊论文] 作者:王刚,孙备,姜洪池,, 来源: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年份:2008
机体对药物的处理常由其吸收、分布、代谢和排出等几个序贯性的过程所组成。一种药物只有在靶器官和组织达到有效的治疗浓度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发挥其药效。重症急性胰腺炎(sev...
[期刊论文] 作者:李贺,孙备,姜洪池, 来源:国际外科学杂志 年份:2008
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进步,活体肝移植的生存率不断提高,外科医生在活体肝移植手术前的评估工作与过去相比也更谨慎、细致.近年来,彩超、CT、MRI等先进影像学手段和肝穿刺活检等检查方法在评估工作中的普遍应用,使外科医生能更清楚地了解患者病情、供肝功能情况和......
[期刊论文] 作者:姜洪池,孙备,徐东升, 来源:中华外科杂志 年份:2008
[期刊论文] 作者:朱化强, 代文杰, 姜洪池,, 来源: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年份:2008
[期刊论文] 作者:刘连新, 尹大龙, 姜洪池,, 来源: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年份:2008
[期刊论文] 作者:代文杰, 朱化强, 姜洪池,, 来源: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年份:2008
[期刊论文] 作者:尹大龙,刘连新,姜洪池, 来源:中华外科杂志 年份:2008
[期刊论文] 作者:田蓝天,刘连新,姜洪池, 来源: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年份:2008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由Steinman和Cohn于1973年首次发现,并使用"树突状"来描绘鼠脾内一群黏附细胞的形态特征[1].DC是识别内外抗原、调节免疫功能的关键因素,在机体免疫系统中处于中心地位,同时还在机体抗肿瘤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DC在肝癌治......
[期刊论文] 作者:袁晨曦,孙备,李军,姜洪池,, 来源:中华外科杂志 年份:2008
患者男性,38岁,因“柏油样便15 d伴左上腹隐痛1 d”于2007年11月28日入我院.患者无恶心、呕吐,无畏寒、发热,无皮肤及巩膜黄染.体格检查:腹平坦,未见胃肠形及蠕动波,腹软,无...
[期刊论文] 作者:赵宪琪,姜洪池,乔海泉, 来源: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年份:2008
脾脏是一个重要的外周免疫器官,除了含有大量的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K细胞、NK细胞、LAK细胞等免疫细胞外,还能分泌促吞噬肽(tuftsin)、补体、免疫核糖核酸(iRNA)、TNF、IL等免疫因子参与机体特异或非特异性免疫[1].tuftsin作为脾脏特......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