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354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6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姜学恭, 来源:北京大学 年份:2002
本文利用内蒙古地区观测资料和MM5非静力模式对2001年4月6-8日发生在内蒙古自治区为主的我国北方多个省区的强沙尘暴天气过程中蒙古气旋的发生、发展和强沙尘暴成因分别进行...
[会议论文] 作者:娜林, 姜学恭,, 来源: 年份:2004
通过分析2005年4月27~30日影响内蒙古地区的沙尘天气过程,发现:沙尘天气与影响系统的关系在本次过程中显示出明显的弱化:沙尘天气既出现在气旋后部西北气流区,气旋前部西南气...
[期刊论文] 作者:姜学恭,沈建国, 来源:气候与环境研究 年份:2006
利用观测资料对内蒙古地区两种不同类型的持续型沙尘暴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天气系统的稳定少动是这两类沙尘暴在同一地区长时间持续的共同原因。在这2次过程沙尘暴的......
[期刊论文] 作者:胡英华,姜学恭, 来源:内蒙古气象 年份:2003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对2002年11月10日由蒙古气旋强烈发展引发的强沙尘暴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本次过程蒙古气旋的发展具有两个不同的阶段.在10日白天蒙古气旋的第一个发展...
[期刊论文] 作者:姜学恭, 陈受钧,, 来源:气象学报 年份:2008
文中基于观测资料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东亚地形对中国沙尘传输的影响,结果表明:东亚地区沙尘天气多发区主要位于中国南疆盆地和内蒙古西部及蒙古南部。南疆盆地沙尘天气集中在......
[期刊论文] 作者:姜学恭, 云静波,, 来源:高原气象 年份:2004
利用地面、高空气象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冷锋、蒙古气旋、高压底部倒槽型3类天气过程的大尺度环流、动力和热力结构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从大尺度环流特征...
[期刊论文] 作者:姜学恭,孙永刚, 来源:黑龙江气象 年份:2000
利用MM5和η坐标等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对嫩江、松花江流域东北冷涡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试验,可以肯定这两个模式对这类暴雨有一定的预报能力,能揭示暴雨过程中的一些中尺度特征,在......
[期刊论文] 作者:姜学恭,石岚,等, 来源:内蒙古气象 年份:1999
利用国家气象中心HLAFS资料,对Q矢量、Q矢量散度等进行了计算。通过Q矢量散度等动力因子对强降水过程进行的诊断分析,得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种内蒙古局域性暴雨......
[期刊论文] 作者:姜学恭,赵琳娜, 来源:高原气象 年份:2006
利用沙尘数值预报模式对一次典型的蒙古气旋沙尘暴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模式对沙尘区范围、强度及蒙古气旋不同发展阶段沙尘暴的强度、位置和演变进行了较成功的模......
[会议论文] 作者:荀学义;姜学恭;, 来源: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年份:2013
本文利用天气观测资料、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结合MM5数值模拟结果,对一次强沙尘暴过程的沙尘对流层-平流层输送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强冷空气下传、地面冷锋强...
[期刊论文] 作者:姜学恭, 沈建国, 胡英华,, 来源: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年份:2004
本文基于大气气溶胶垂直分布的一些观测事实和针对两例不同天气类型的沙尘暴过程进行的观测分析,得出在行星边界层中,气溶胶浓度远大于其上方的自由大气;且其层结越接近中性,...
[期刊论文] 作者:杨耀芳,姜学恭,等, 来源:内蒙古气象 年份:2000
通过挑选内蒙古区域性有无大(暴)雪历史代表个例,利用T106的涡度、散度、垂直速度、水汽通量散度等物理量网格资料,综合进行动力过程相似和动力过程诊断分析,建立了一种内蒙古区域......
[期刊论文] 作者:沈建国, 姜学恭, 孙照渤,, 来源:高原气象 年份:2007
在初步探讨地形影响沙尘扬升、传输、沉降等动力过程可能机制的基础上,利用沙尘数值预报模式对一次强沙尘暴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沙尘暴形成阶段沙尘主要来源于阿尔泰......
[期刊论文] 作者:姜学恭, 李夏子, 王德军,, 来源:干旱气象 年份:2018
利用高分辨率中尺度数值模拟结果,对一次蒙古气旋沙尘暴过程的对流层顶折叠和沙尘对流层-平流层输送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本次过程蒙古气旋的发展由对流层中低层斜压强......
[期刊论文] 作者:荀学义,姜学恭,郑志峰,, 来源:干旱区研究 年份:2015
利用观测资料、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结合MM5数值模拟结果,对一次强沙尘暴过程的沙尘对流层—平流层输送问题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强冷空气下传、地面冷锋强烈发展和对流层中低层斜压强迫是本次沙尘暴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在系统发展和减弱的整个过程......
[期刊论文] 作者:姜学恭,孙永刚,沈建国, 来源:气象 年份:2001
利用MM5非静力模式成功地模拟了1998年8月8~9日一次东北冷涡切变型暴雨过程。发现本次过程中,低涡西北象限的强降水中心的产生是由于高层形成的强辐散,切变降水的产生由于偏南急......
[期刊论文] 作者:姜学恭,孙永刚,沈建国, 来源:应用气象学报 年份:2001
利用MM5中尺度非静力模式对1998年8月8~9日松嫩流域的东北冷涡切变型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MM5能够对此次过程进行较成功的模拟;同时发现,此次过程首先由......
[会议论文] 作者:姜学恭,孙永刚,沈建国, 来源:1999年全国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总结和预报技术经验交流会 年份:1999
利用MM5中尺度蜚 静力模式对1998年8月8~9日松嫩流域的低涡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MM5能够对此次低涡切变型暴雨进行较成功的模拟,通过对比 试验发现,偏南低......
[期刊论文] 作者:姜学恭,陈受钧,云静波, 来源:第六届海峡论坛暨2014年两岸民生气象论坛 年份:2014
综合利用CALIPSO星载激光雷达探测资料和MM5数值模拟结果,对2010年3月19-22日强沙尘暴过程不同阶段沙尘垂直分布特征及其动力、热力结构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发现:在沙尘暴成熟阶段,沙尘层分布于2-9km(850-250hPa)的几乎整个对流层中,冷锋前抬升和锋后下沉导致的......
[期刊论文] 作者:金迎春,德力格尔,李彰俊,姜学恭, 来源:内蒙古气象 年份:2014
2000年8月16-17日,环北京地区出现较大范围暴雨天气过程.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并结合地面、高空观测资料,对本次暴雨过程的成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结果表明:在高空西来槽和东北冷...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