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01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周殿元,郭文, 来源:第10届解放军总医院消化内镜学术会议暨中华消化内镜学会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研讨会 年份:2008
炎性假瘤是少见病,可发生于全身组织器官,好发于眼眶、肺和肝脏。胃肠道炎性假瘤比较少见,多见于盲肠。直肠伴小肠炎性假瘤更为罕见。炎性假瘤常于短时间内发育成巨大肿块,常误诊为肿瘤而手术切除,始明确诊断;有些因炎性假瘤所致的并发症如肠套叠、肺不张等可经手术治......
[期刊论文] 作者:刘思德,姜泊,周殿元,, 来源: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年份:2008
胃内容物(包括十二指肠液)反流入食管产生症状或并发症时,称为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目前认为GERD包括(1)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有反流症......
[期刊论文] 作者:刘思德,姜泊,周殿元, 来源:第四届全国肠道疾病学术大会 年份:2008
结肠镜检查曾经是最痛苦的检查方法之一,近30年来,随着结肠镜插入方法的改进与结肠镜设备的进步,目前结肠镜检查已成为非常普及的低痛苦检查方法,多数患者均能很好耐受,但部分患者......
[期刊论文] 作者:刘思德,姜泊,周殿元,, 来源: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年份:2008
早期大肠癌是指浸润深度局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层的大肠癌.现已公认内镜检查是诊断早期大肠癌的最佳手段,但文献报道的早期大肠癌检出率平均不到10%。随着内镜设备及技术的发展可望......
[期刊论文] 作者:刘思德,姜泊,周殿元,, 来源:中国消化内镜 年份:2008
早期大肠癌是指浸润深度局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层的大肠癌,以目前的技术,早期大肠癌的治愈率可达到或超过90%。现已公认内镜检查是诊断早期大肠癌的最佳手段,在结肠镜检查已...
[会议论文] 作者:刘思德,姜泊,周殿元, 来源:第四届全国肠道疾病学术大会 年份:2008
本文对11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利用放大内镜及粘膜染色技术进行观察,研究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放大内镜下的形态特征,为内镜下正确诊断溃疡性结肠炎提供参考依据。通过标准单人操作......
[会议论文] 作者:刘思德;姜泊;周殿元;, 来源:第四届全国肠道疾病学术大会 年份:2008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又称腺瘤性结肠息肉病(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APC),是少见的消化道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之一。目前认为FAP患...
[期刊论文] 作者:林勇,智发朝,姜泊,刘思德,潘德寿,陈村龙,张亚历,周殿元, 来源: 年份:2008
回肠末端指回盲瓣至回肠肛侧约30cm的部分,它是小肠病变多发部位,随着结肠镜插镜技术的提高以及双气囊小肠镜的应用,其病变检出率不断提高。发生在回肠末端的溃疡性病变,如克罗恩病、肠结核、淋巴瘤等,其内镜下表现及临床特点相似,容易误诊。本文对55例回肠末端溃疡患......
[会议论文] 作者:刘思德;周殿元;姜泊;岳辉;白岚;张亚历;智发朝;潘德寿;万田谟;周丹;张振书;, 来源:第一届全国肠道疾病学术大会 年份:2008
目的: 探讨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Tumor,LST)早期癌变内镜下治疗新方法及疗效。 方法:采用放大大肠镜与粘膜染色技术观察粘膜pit分型,发现LST早期癌变,并采...
[会议论文] 作者:刘思德,肖冰,周殿元,姜泊,白岚,智发朝,陈村龙,潘德寿,万田谟,周丹,张亚历,张振书, 来源:第一届全国肠道疾病学术大会 年份:2008
大肠的锯齿状腺瘤指大肠的一类特殊病理形态的腺瘤,其成瘤上皮成分有明显增生,使腺管或绒毛呈现锯齿状外观,类似于增生性息肉样改变,或腺瘤成分与增生性息肉成分同时存在。1990年......
[会议论文] 作者:刘思德[1]智发朝[1]潘德寿[1]万田谟[1]周丹[1]张亚历[2]张振书[1]肖冰[1]周殿元[1]姜泊[1]陈烨[1]白杨[1]潘新颜[1]李娜[1]李明松[1]陈学清[2]赖卓胜[1]白岚[1], 来源:第四届全国肠道疾病学术大会 年份:2008
目的:研究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对平坦型大肠肿瘤的治疗效果,并对其适应症、并发症和操作方法等问题进行讨论。 方法:有内镜治疗适应症的546例共602处平坦型大肠肿瘤,应用注射法...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