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388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周声圳, 来源:山东大学 年份:2014
气溶胶广泛存在于大气中,而碳质气溶胶是大气气溶胶的主要成分之一。研究表明碳质气溶胶对人体健康、大气能见度、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地球辐射平衡等有着重要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在我国典型城市和高山地区开展大气气溶胶强化观测,利用多种监测手段和数据分析方法......
[会议论文] 作者:周声圳,王韬,王文兴, 来源:第19届中国大气环境科学与技术大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大气环境分会2012年学术年会 年份:2012
  碳质气溶胶(包括有机碳OC 和无机碳EC)是大气细颗粒物的主要组分之一,通常能占到大气细颗粒物质量浓度的20%-50%,其对全球气候变化,辐射平衡,大气能见度以及人体健康等方面...
[期刊论文] 作者:张朝林,金啟华,周声圳, 来源:地球科学进展 年份:2016
1 2016年受理项目、送审与资助情况rn2016年地球科学五处共受理各类申请项目1 113项(表1),比2015年(1 172项)减少59项.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地区科学基金项目共963项...
[会议论文] 作者:周声圳[1]王韬[2]王文兴[3], 来源:第19届中国大气环境科学与技术大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大气环境分会2012年学术年会 年份:2012
  碳质气溶胶(包括有机碳OC 和无机碳EC)是大气细颗粒物的主要组分之一,通常能占到大气细颗粒物质量浓度的20%-50%,其对全球气候变化,辐射平衡,大气能见度以及人体健康等方面...
[会议论文] 作者:周声圳,吴洛林,张金谱,王雪梅, 来源:NCEC2019第十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 年份:2019
大气气溶胶由于能够损害人体健康,降低能见度和影响全球气候等,受到科学界、政府和民众的广泛关注。目前对气溶胶的形成机制和来源仍然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会议论文] 作者:周声圳,Perry K.Davy,黄敏娟,王雪梅, 来源:第九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 年份:2017
大气污染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如大气颗粒物及其化学成分现在已知或者高度怀疑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为了保护人体健康,需要对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和健康暴露风险进行分析评估....
[期刊论文] 作者:徐政, 李卫军, 于阳春, 王新锋, 周声圳, 王文兴,, 来源:中国环境科学 年份:2011
应用黑碳仪和积分浊度计于2009年10月11日至11月18日针对济南市大气气溶胶的光学特性进行了观测.结果显示,观测期间霾天气的散射系数和吸收系数及非霾天气的散射系数和吸收系...
[会议论文] 作者:李菲,谭浩波,邓雪娇,邹宇,刘礼,蔡明甫,周声圳, 来源:第33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2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年份:2020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的大气气溶胶与能见度恶化的相互关系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米模式的应用使得气溶胶的消光系数可以在假设气溶胶未被活化的情况下,利用一套干气溶胶粒径谱分布、环境相对湿度、气溶胶吸湿增长函数等数据集计算得到。如果能够使用较容易得到的测......
[期刊论文] 作者:孙玉伟, 周学华, 袁琦, 马强, 周声圳, 徐政, 马玉洁, 来源:环境科学研究 年份:2012
2009年11月23日─12月7日在济南市区对PM2.5、BC(黑碳)和污染物(SO2、NOx、NO、NO2和CO)进行实时监测与分析.观测期间ρ(PM2.5)、φ(SO2)和φ(NOx)分别为171μg/m3、54.3×10...
[期刊论文] 作者:王琳琳,王淑兰,王新锋,徐政,周声圳,袁超,于阳春,王韬,王, 来源:中国环境科学 年份:2011
为研究2008年8月北京奥运会1a之后北京市大气颗粒物的污染特征,于2009年8月对北京市大气颗粒物PM10、PM2.5样品进行采集,测量其质量浓度并对其中的水溶性离子组分进行分析.研...
[期刊论文] 作者:王琳琳,王淑兰,王新锋,徐政,周声圳,袁超,于阳春,王韬,王文兴,, 来源:中国环境科学 年份:2011
为研究2008年8月北京奥运会1a之后北京市大气颗粒物的污染特征,于2009年8月对北京市大气颗粒物PM10、PM2.5样品进行采集,测量其质量浓度并对其中的水溶性离子组分进行分析.研究发现2009年8月北京市大气颗粒物PM10、PM2.5质量浓度日均值分别为176.9μg/m3和102.5......
[会议论文] 作者:杨丽,周声圳,王雪梅,樊琦,张金谱,黄祖照,梁桂雄,刘叶新,许国, 来源:第22届中国大气环境科学与技术大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大气环境分会2016年学术年会 年份:2016
为了更好地从垂直方向研究颗粒物的化学成分和污染特征,加深对广州地区大气污染形成机制的理解.利用广州塔大气污染物垂直梯度观测平台(高度分别为地面、118m 和488m)于2015 年10 月~2016 年1 月,通过六级颗粒物采样器采样和在线自动在线监测综合研究方法,对多种大......
[期刊论文] 作者:孙玺,周声圳,高敏,陈雨锋,李桢楷,王汐如,罗凯戈,李佶轩,邵应泉,赵军,杭建,范绍佳, 来源:环境科学学报 年份:2022
2019年秋季在珠三角典型沿海城市珠海观测到一次中重度污染过程,本文对此次过程的污染特征、形成机制和来源进行了研究.通过采集PM2.5样品,分析了9种水溶性无机离子(WSIIs)、有机碳(OC)、元素碳(EC)和水溶性有机碳(WSOC)等化学组分的浓度水平和污染特征;进一步结合污染过程......
[会议论文] 作者:杨丽[1]周声圳[2]王雪梅[2]樊琦[2]张金谱[3]黄祖照[3]梁桂雄[3]刘叶新[3]许国[3], 来源:第22届中国大气环境科学与技术大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大气环境分会2016年学术年会 年份:2016
  为了更好地从垂直方向研究颗粒物的化学成分和污染特征,加深对广州地区大气污染形成机制的理解.利用广州塔大气污染物垂直梯度观测平台(高度分别为地面、118m 和488m)于20...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