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24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马宏山,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1981
【正】 读了《江汉论坛》1980年6期吴林伯同志评论拙作《论【文心雕龙】的纲》等三文的大作后,获益良多,无任感佩!然而笔者尚有与吴同志商榷者,特草此文,以答雅谊。刘勰在《...
[期刊论文] 作者:吴林伯, 来源: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1981
吴林伯先生从事《文心雕龙》研究多年,撰义疏百万余言,本文为其中之一篇。吴先生所作《序志》义疏,颇有精义,不仅旁征博引于前人,而且溶自己灼见于其间;既缕析刘勰著述之用意...
[期刊论文] 作者:吴林伯, 来源:临沂大学学报 年份:1995
孔子的语言艺术对刘勰文论的影响吴林伯《周易》的作者,平时深入自然.从而仰观俯察,探赜索隐,只用八卦.就能推见万物的发生和演变,而且广大悉备,包蕴宏富,使人们因象知意,以简御繁。后...
[期刊论文] 作者:常葳,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1957
引文应该忠实,这是写文章尤其是写理论文章的人不可不注意的。这里所谓的忠实,包括文辞的忠实与意义的忠实两个方面。所谓文辞的忠实,就是指所引用的字句在文字上不应当与原文有出入。......
[期刊论文] 作者:向德方,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1983
吴林伯先生在《社会科学战线》一九八二年第三期发表了他的《〈文心雕龙〉诸家校注商兑》。...
[期刊论文] 作者:吴林伯,, 来源:齐鲁学刊 年份:1985
【正】 文质一词最早出于孔子之口。但物质世界有本有末。《礼记·大学》云“物有本末”。《乐记》郑玄注:“质犹本也,文犹末也”。本末即文质,文质即本末,两者同义,都源...
[期刊论文] 作者:吴林伯, 来源: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1982
吴先生所作《【文心雕龙·序志】义疏》共二万余言,因版面所限,故断为上、中、下三次刊载。前九千字为其上,已于本刊1981年第六期刊出。所余拟于1982年第一期、第二期分...
[期刊论文] 作者:吴林伯, 来源: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1982
【正】 (十二)若乃论文叙笔,则囿别区分,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上篇以上,纲领明矣。论文叙笔,犹如论述文笔,六朝人约分文章为文、笔两类,文是有韵的,...
[期刊论文] 作者:吴林伯, 来源:东岳论丛 年份:1989
郑玄所以成为汉代卓出的训诂学家,主要是他有端正的学风.荀卿告诉人们:"学莫便乎近其人."(《荀子·劝学》)据杨倞注释,"人""渭贤师也".可是早在战国,便有"学曾未如胧赘,则具然欲为人师"(《荀子·在宥》)的不"贤"之"师",而西汉"模不模,范不范"之"师",为数不少(《......
[期刊论文] 作者:吴林伯,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1980
【正】 马宏山同志在《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第4期上发表《论【文心雕龙】的纲》一文,其中的许多新观点。我认为值得商榷。因此,我谈谈个人的粗浅看法。马宏山同志还在《文史...
[期刊论文] 作者:吴林伯, 来源:文史哲 年份:1987
刘勰作《文心雕龙》,自称“文心”是“言为文之用心”。我拟仿作《学心》,以言为学之用心,为的是总结个人怎样开动脑筋,进行学习的点滴经验。目前,由于教学、科研任务均重,尚未能着笔。姑先写出提纲,以供同志们参考。一、崇德梁元帝《金楼子序》;“曹子桓云:立......
[期刊论文] 作者:吴林伯, 来源:文史哲 年份:1956
前言刘勰——是南朝卓越的文学批评家。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这是大家公认的事实。可是解放以来,很少同志对他的文学批评作深入的研究。其实,象他的巨...
[期刊论文] 作者:吴林伯, 来源:孔子研究 年份:1988
【正】 卫灵公问陈(同阵)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刘宝楠《正义》引《新序》五曰:“昔卫灵公问陈,孔子言俎豆,贱兵而重礼也...
[期刊论文] 作者:吴林伯, 来源: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94
文论从文学派生,反过来指导文学创作,彼此是一个整体的两面;中国不少文论家之所以卓越,正因为他们兼为作家,能根据自己的实践立论,也就比较亲切具体;他们认为作者在修养上,主...
[期刊论文] 作者:吴林伯, 来源:齐鲁学刊 年份:1989
【正】 随着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兴起的“诸子”,主要是一些“辨雕万物,智周宇宙”, “英才特达”的“大夫、君子”,他们“炳晃垂文”(《文心雕龙·诸子》),企图“以此...
[期刊论文] 作者:吴林伯, 来源:古汉语研究 年份:1989
【正】 荀况称录远略近。(史传) 今校:“按《荀子·非相篇》‘传者久则论略,近则论洋;略则举大,洋则举小。’舍人所称,当即此文,然意义适与之反,且与本段亦相舛驰,岂传写...
[期刊论文] 作者:吴林伯,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1982
注书之难,人所共知。号称博闻的薛综、应劭注《西京赋》和《周礼》都有谬讹;以强识见称的李善注《文选》,曾有初注,再注以至五注,仍须后人补正。何况《文心》,体大思精,注释自非易事。《宋史·艺文志》著录辛氏《文心注》早已失传。明代梅子庚对《文心》的疏证,......
[期刊论文] 作者:吴林伯,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1991
【正】 先秦文论,只有片言;两汉以后,碎语以外,尚有专篇,但都限於一文、一书、一体的评议。唯独曹丕的《典论、论文》,品藻建安七子的短长,能自树立,内容由狭而广,殆为原始的...
[期刊论文] 作者:吴林伯,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南齐刘勰著作的《文心雕龙》(以下称《文心》)和萧梁昭明太子编篡的《文选》,具有互相印证、补充、修正的作用,因此,有的学者称为姊妹书,是完全正确的。刘勰在《文心》里用自己的观点评议先秦、两汉、魏、晋、南朝的文学,有的放矢,语无......
[期刊论文] 作者:吴林伯,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1984
【正】 晚年仍然努力学《易》的孔子,他在暗引《易·恒·九三爻辞》“不恒其德,或承之羞”两语以后,讲了一句极为准确的话:“不占而已矣。”①孙卿同然一词:“善为《...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