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03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童自樟, 来源:四川大学 年份:2005
劉潛(484-550)字儀,以字行;其弟劉威(493-550)字威,彭城安上里人,南朝梁代簡文帝蕭綱文學集團的重要成員,在歷史上被称为“三筆六詩”,對於宫體詩的發展做出過一定的貢...
[期刊论文] 作者:李上文, 来源:孝感学院学报 年份:2005
通过对""、"孝悌"、"忠"、"孝廉"的分析,可进一步探索的概念与演进的过程,窥视中国特有孝道文明的历史轨迹,从而揭示文化的内涵,展示文化的无穷魅力,利用文化资...
[期刊论文] 作者:路丙辉,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将孔子的孝义放在其仁学思想的背景中考察,才能得出符合孔子本意的结论:""是"仁"情之端,是行"礼"之始,而"仁"是""行之果. ""既是人们道德情感的本源,又贯穿于人们道德...
[期刊论文] 作者:吴锋, 来源:孝感学院学报 年份:2005
为"善事父母",其"事"应该具有养和敬两个方面的内容.奉养是之基础,但不是的全部内容.奉养表现出来的过和不及,奉养与物质条件的富裕程度成正相关性,由此可以得出之本...
[学位论文] 作者:路丙辉,, 来源: 年份:2005
我们所指谓的传统文化,是指经过孔子改造后的广义文化,而不是孔子以前仅仅在“奉养”和“祭祀”两个层面上存在的狭义文化形态。在孔子那里,“”是“仁”情之端,是行...
[期刊论文] 作者:杨振华,, 来源: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宋朝承袭了汉以来"以治天下"政策,大力推动文化的发展.宋朝文化的发展表现出两大明显特征:一是完成了"移于忠"的历史进程,确立了""重于"忠";二是将孝道纳入理学之...
[期刊论文] 作者:王瑞明, 来源: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5
中国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伦理道德的支柱。集中反映文化的《孝经》,强调以治国、以为“德之本”。历代统治者视“”为巩固其统治的重要思想武...
[期刊论文] 作者:刘玉山, 来源:中国史研究 年份:2005
康实录》开篇云:“康者,本楚金陵邑,秦改为秣陵,(东)吴改为建业,晋愍帝(司马业)讳业,改为康。(东晋)元帝即位,称康宫,五代仍之不改。”...《晋书》卷一五《地理志下》“邺”条:“本秣陵,孙氏改为建业,武帝平吴,以为秣陵,太康三年,分秣陵北为邺,改‘业’为‘邺’……愍帝立,避帝讳改建邺为康。”...《晋书》卷五《愍帝纪》:“秋八月癸亥,刘属等达于扬州。改建邺为康,改邺为临漳。”但诸正史中都有很多对建业、邺及康的混用,限于篇幅,兹举数例如下。...
[期刊论文] 作者:胡阿祥, 来源:学海 年份:2005
(72)1093页:"青州刺史,……二年,移治历城."按:青州移治历城,作建元年,及皆作三年,此作二年.当以三...
[期刊论文] 作者:魏英敏, 来源:江苏社会科学 年份:2005
本文阐释儒家""的普遍意义与特殊意义,并揭示""双重意义的根据,进而说明""的现代价值,和今天提倡""的必要性....
[期刊论文] 作者:陈肖平,, 来源:观察与思考 年份:2005
德是中华民族极其重要的精神财富。作为孝子虞舜、孝女曹娥的故乡。素有"崇之乡"美称的上虞,近年来,在深刻反思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得失的基础上,把崇德教育作为...
[期刊论文] 作者:刘宽亮, 来源:运城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既是一个家庭伦理范畴,更是一个人学范畴.从人学角度来说,是一种生命意识,是一种生命价值观,是关于人的生命关怀.理论所指向的是人的大生命系统,即面向过去的生命寻根,...
[期刊论文] 作者:卢明霞,, 来源:思想教育研究 年份:2005
作为中国传统道德的重要范畴之一,数千年来一直为中国人所重视。不能否认,具有许多封建性的内容。但是,的核心内涵是合理的,那就是善事父母,对父母做到既“养”且“敬...
[期刊论文] 作者:李静, 来源:学术交流 年份:2005
祥是南宋前期中期过渡时的重要词人,其词的创作也因时事、自身命运以及交游对象的变化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即发生在其为官江淮时.在这一时期里,张祥词的创...
[学位论文] 作者:卢明霞,, 来源: 年份:2005
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对中国的政治、教育和中国人的生活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当代,德对于个体、家庭、社会、国家和民族...
[期刊论文] 作者:涂耀威, 来源:孝感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论语》中的“”,是以温情脉脉的自然情感为基础的。同时,“”的落实体现在一切符合“礼”的孝行之中,要“生事之以礼”,有养、有敬、...
[期刊论文] 作者:王会强, 来源: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汉初统治者和思想家从中国农业社会家庭本位角度出发,选择了经儒家改造过的""作为内在精神支撑.""能使家族和谐,也就意味着稳定了建立其上的整个政权.同时,通过""把家...
[期刊论文] 作者:隋淑芬,, 来源:中国教育学刊 年份:2005
在社会转型期,德情感的缺失,价值定位的转变,崇老文化的消失,相关社会规则与规范的淡出,使传统德的现代转化陷入困境.但是传统德的认同机制,却可以为我们探索其现代转...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故里育名校。德阳市泉中学坐落于闻名遐迩的三之乡——旌阳区泉镇,历史文化古镇感天动地的孝行传统和厚重的文化沉淀为泉中学营造了浓厚的教学氛围。德观小学...
[期刊论文] 作者:劳云, 来源:家教指南 年份:2005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及今,我们都在大力地宣传它,弘扬它。然而,又有多少人能为“”尽职尽责呢?本期报道的“崔河龙事件”足以说明:“不孝”还是相当一部分国人的...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