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11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叶小利,, 来源:西南农业大学 年份:2001
自从1975年甘蓝型黄籽油菜首次在中国被发现以来,培育出了一系列品质优良的甘蓝型黄籽油菜。与同等来源的黑籽油菜相比,黄籽油菜具有一系列明显的优点:种皮较薄、皮壳率较低、菜......
[期刊论文] 作者:叶小利,李宗礼, 来源: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8
测定了表面活性剂的动表面张力、在叶面上的吸附速度和接触角,据此分析了它们在叶面上的润湿作用。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分子碳氢链越短,在界面上的吸附速度越快,接触角越大,在植物......
[期刊论文] 作者:叶小利,舒长兵, 来源: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9
对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溴化十二烷基三甲铵(DTMB)辛基苯基聚氧乙烯基醚(TX-100)与肌酸激酶(C.K.)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SDS和DTMB对C.K.和SOD的活力的影响明显大于TX-100,在浓度较低时,对酶有一定的激活作用,尤其......
[期刊论文] 作者:叶小利,李学刚, 来源:植物生理学报(ISSN0257-4829) 年份:2000
研究了蔗糖脂肪酸脂(SFE)对离体和活体大豆蔗糖酶活力和构象的影响。当SFE的浓度大于1.0mmol/L后,开始激活离体蔗糖酶的活力,在大豆地开花期和结荚期,SFE可以增加蔗糖酶的活力。荧光实验结果表明,在小......
[期刊论文] 作者:叶小利,李加纳,等, 来源:作物学报 年份:2001
本文研究了三套不同来源的黑籽和黄籽某蓝型油菜近等基因系种皮听 总酚、花色素、类黄酮、黑色素含量及其相关的多酚氧化酶、苯丙氨酸解氨酸、酷氨酸酶活性在种子发育过程中...
[期刊论文] 作者:叶小利,李学刚, 来源:大豆科学 年份:2000
本文研究了蔗糖脂肪酸酯(SFE)对开花期和结英期大豆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叶绿素含量和大豆产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大豆开花期和结英期两个时期都喷施0.1%的SFE后,可以使SOD酶的相对活力......
[期刊论文] 作者:叶小利,李学刚, 来源:大豆科学 年份:2000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烷基聚氧乙烯基醚(PPJ)和蔗糖脂肪酸脂(SFE),对大豆叶片气孔,蜡质层,乙烯释放量和锰离子吸收情况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气也逐渐打开,在PPJ和SFE分别为0.5mmol/L和1.0mmol/L时......
[期刊论文] 作者:叶小利,李学刚, 来源:食品工业科技 年份:2002
研究了不同pH对紫色甘薯花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性条件对花色素的影响不大,且结构稳定;高温和碱性条件能加速花色素的损失,即使回到原来的酸性状态,也难以恢复;碱处...
[期刊论文] 作者:叶小利,李学刚,等, 来源:作物学报 年份:2002
甘蓝型油菜在种子发育过程中种皮黑色素含量与多酚和游离酪氨酸呈极显著或呈显著负相关,提纯后黑色素的HPLC分析结果表明黑籽和黄籽油菜种皮黑色素的组成相同,在种子发育后期,种......
[期刊论文] 作者:叶小利,李学刚,李加纳, 来源:作物学报 年份:2002
甘蓝型油菜在种子发育过程中种皮中黑色素含量与多酚和游离酪氨酸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提纯后黑色素的 HPL C分析结果表明黑籽和黄籽油菜种皮黑色素的组成相同。在种子发育...
[期刊论文] 作者:叶小利,李坤培,李学刚, 来源:食品工业科技 年份:2002
研究了不同pH对紫色甘薯花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性条件对花色素的影响不大,且结构稳定;高温和碱性条件能加速花色素的损失,即使回到原来的酸性状态,也难以恢复;碱处...
[期刊论文] 作者:叶小利,李加纳,唐章林,谌利, 来源: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年份:2001
甘蓝型油菜种皮黑色素、酪氨酸酶和游离酪氨酸含量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种子发育过程中,油菜黑籽与黄籽种皮的黑色素、酪氨酸酶及游离酪氨酸含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种子发育中......
[期刊论文] 作者:叶小利,李加纳,唐章林,谌利, 来源: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年份:2001
甘蓝型油菜种皮的花色素、苯丙氨酸解氨酶和苯丙氨酸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种子发育过程中,黑籽种皮的花色素含量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高于黄籽,但黄籽种皮的游离苯丙氨酸含......
[期刊论文] 作者:陈时洪,李学刚,叶小利,王强, 来源: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9
阴阳离子混合表面活性剂C9H19C6H4O(C2H4O)10SO4Na-C16H33N(CH3)3Br的水溶液,在任意混合比和浓度下均为均相透明溶液。随着混合比改变,辛醇在其溶液中的增溶曲线呈一“V”型,混合比接近1∶1,增溶量最小。混合比一定,随着表面活......
[期刊论文] 作者:叶小利,李学刚,陈时洪,王强, 来源:大豆科学 年份:2000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烷基聚氧乙烯基醚 (PPJ)和蔗糖脂肪酸脂 (SFE) ,对大豆叶片气孔、蜡质层、乙烯释放量和锰离子吸收情况等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 ,气孔...
[期刊论文] 作者:叶小利,李学刚,陈时洪,王强, 来源:大豆科学 年份:2000
本文研究了蔗糖脂肪酸酯(SFE)对开花期和结荚期大豆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叶绿素含量和大豆产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大豆开花期和结荚期两个时期都喷施0.1%的SFE后,可以使SOD酶的相对活力......
[期刊论文] 作者:叶小利,李加纳,唐章林,梁颖,谌利, 来源:作物学报 年份:2001
本文研究了三套不同来源的黑籽和黄籽甘蓝型油菜近等基因系种皮中的总酚、花色素、类黄酮、黑色素含量及其相关的多酚氧化酶、苯丙氨酸解氨酸、酪氨酸酶活性在种子发育过程中...
[期刊论文] 作者:叶小利,舒长兵,李宗礼,李学刚, 来源: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9
对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溴化十二烷基三甲铵(DTMB)、辛基苯基聚氧乙烯基醚(TX-100)与肌酸激酶(C.K.)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SDS和DTMB对C.K.和SOD的活力的影响明显大于TX-100。在浓度较低时,对酶有一定的激活作......
[期刊论文] 作者:陈时洪,李学刚,王强,王邦俊,叶小利, 来源:棉花学报 年份:2001
棉花叶片喷施化学杀雄剂1号后,叶片中Ca2+、Mn2+、Fe2+的含量在0~3d内有较大幅度下降,3~7d内有较小幅度上升,第二次用药后的变化趋势与第一次用药类似,12d后Mn2+下降了25%,Fe2+...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