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52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范景斌,, 来源: 年份:2007
司马贞《史记索隐》对《史记》的驳正,是《史记索隐》中最具特色,最能说明《史记索隐》对《史记》订证、疏解之功的一个方面。司马贞《史记索隐》对《史记》的驳正包括对《史记...
[期刊论文] 作者:王涛,, 来源: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7
司马贞的补《史记》工作包括“补撰并注”多方面的内容,和作为注书的《史记索隐》关系密切却又不同,补《史记》工作虽然失败了,却在不同版本的《史记》中留存了或多或少的痕迹,也...
[期刊论文] 作者:晁福林,, 来源:安徽史学 年份:2007
上古时期口耳相传的历史记忆是后世历史记载的源头。在相关的历史记载中还可以看到其某些影子。出现于早期历史记忆中的"人"多为"英雄"或"圣人",而非普通的人。逐渐剥落掉神...
[期刊论文] 作者:常昭,, 来源:青海社会科学 年份:2007
史记》是汉魏晋南北朝文人诗取材的源头之一,而诗歌对《史记》所载历史人物的择录、评介以及所受影响等方面,也折射了当时人们对《史记》认识的面貌。诗歌对《史记》的阐扬表...
[期刊论文] 作者:王澍, 来源: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年份:2007
史记·五帝本纪》:“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训。”司马迁似乎很重实。班固《汉书·司马迁传》也称赞《史记》为“信史”。其实不然。...
[期刊论文] 作者:刘德杰,, 来源:河南社会科学 年份:2007
史记》、《汉书》对人物个性与命运逻辑的表述迥然有别。《史记》记述人物以天性为主,《汉书》则以德行为主;《史记》认为性格决定命运,《汉书》则认为德行决定命运。这主...
[期刊论文] 作者:许勇强,, 来源:求索 年份:2007
本文对《史记》记事“抵梧”的情况和原因进行了分析,并认为它与后人所标榜的《史记》的“实录”精神并不矛盾,而是与之一致或是其必然的发展。...
[期刊论文] 作者:蔡德龙,, 来源:图书馆杂志 年份:2007
史记》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部重要典籍,整理训诂者代不乏人,但至今有疑处仍不在少数。本文广参“三家注”、梁玉绳、王念孙、泷川资言等诸家之说,选取《史记》中的几处疑点,...
[期刊论文] 作者:董常保,戴婕,, 来源:江西蓝天学院学报 年份:2007
史记.秦本纪第五》中"新城"条,正文和张守节引《括地志》对之的注释均有误。考证先从与"新城"相关的"榆次"和"狼孟"开始,确定其在今山西境内;接着从《史记》和先秦的文献以...
[会议论文] 作者:方铭,, 来源: 年份:2007
一、《史记》欲步孔子的创作目的司马迁作《史记》,其中《太史公自序》录其父《论六家要旨》,于儒、阴阳、墨、法、道德六家中,独尊道德家。汉代大儒扬雄论《史记》,一方...
[期刊论文] 作者:陈文博,, 来源: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史记》内容博大精深,语言独具魅力。司马迁巧妙运用歌谣谚语,使《史记》语言更加通俗易懂、生动形象,使《史记》的文学色彩更加浓厚且熠熠生辉,显示了司马迁鲜明的个人风格...
[期刊论文] 作者:黄 济, 来源:中国教师 年份:2007
史记》,由司马迁(前145—约前86)撰写,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史书。上起轩辕,下迄汉武,历时数千年,包容了数百个历史人物。...本书在司马迁逝世后才传世,初名《太史公书》《太史公记》等,到魏晋时期,才定名为《史记》,实现了他“藏之名山,传之其人”的宿愿。  ...《史记》首创我国纪传体的史书体例,建立起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体结构。班固撰《汉书》,对其体例略加改动,将“本纪”改为“纪”,“书”改为“志”,...
[期刊论文] 作者:杨永康,, 来源: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诗性气质是《史记》的重要特征之一,汉初诗歌理论的发展深刻地影响了《史记》的创作。“诗言志”的诗歌认识,“以意逆志”与“论世知人”的诗歌解释,“怨”、“美刺”、“连...
[期刊论文] 作者:谭佚,,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史记测议》二百三十卷,清三畏堂梓行,是一部《史记》的笺注、评议本,今已罕见.上海师范大学特藏图书参考室作为善本书收藏.书扉页有"《评林》原本"、"陈子龙测议"字样,并于...
[期刊论文] 作者:苏晓威,, 来源:钦州学院学报 年份:2007
如淳释"紬史记石室金匮之书"的"紬"为"抽彻旧书故事而次述之"未尽得,此"紬"字之义当以读为的;张守节在引用《括地志》对《史记》的正义过程中,为方便行文,往往根据被正义的对...
[期刊论文] 作者:余霞,,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2007
大众传媒作为建构历史记忆的重要渠道,拥有三种表达历史记忆的模式:(1)报道历史,以见证人的身份进行历史记忆;(2)再现历史,以复述者的视野建构历史记忆;(3)重塑历史,以艺术家...
[期刊论文] 作者:杨倩如,, 来源: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白寿彝先生在《史记》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可以归纳为4个方面:以全面、贯通的史识,注重《史记》的思想性研究;从历史文献学和编纂学的角度,探讨《史记》在编纂体例上的创新和体裁...
[期刊论文] 作者:汪耀明,, 来源:绥化学院学报 年份:2007
史记》、《汉书》从选材、写人、抒情、说理到布局等方面都表现出两书各自的独特风格,而语言特色更是两者不同文风的主要表现与鲜明标志。《史记》奇谲善变的笔法、深情的...
[期刊论文] 作者:袁培尧,, 来源: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年份:2007
史记》是一部鸿篇历史巨著,历史是文化的载体,伦理性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特性,因而抒写三千年中国历史的《史记》无疑有着明显的伦理文化特征。《史记》伦理文化蕴涵着深刻的...
[学位论文] 作者:任刚,, 来源: 年份:2007
史记》的取材研究一直就处于一种不冷不热的状态中:从研究史上说,开始很早,在班固时就已经为后世奠定了基本内容,后世一直不断,直到今天。从所占地位上说,这一课题从没有在《史记...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