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99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6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张桂芬, 来源:植物保护 年份:1987
庞雄飞等(1981),古德祥等(1983)通过生命表的研究初步证实了一至二龄幼虫的失踪是影响稻纵卷叶螟种群数量变动的关键因素。作者通过5年生命...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昆虫天敌 年份:1990
由蒲蛰龙教授主编,张润杰博士、古德祥教授、周之铭教授编著的《农作物害虫管理数学模型与应用》已于今年十月由广东省科技出版社出版。本书通过综合国内外的科技成果,结合...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昆虫天敌 年份:1994
主 编 蒲蛰龙副主编 庞雄飞 周昌清编 委 王洪全 古德祥 包为民 刘志诚 何俊华 忻介六 李丽英 沙搓云 邱式邦 金孟肖 陈守坚 胡 革 张格成 张维球 赵修复 黄明度 彭中允 彭统...
[期刊论文] 作者:张学武,刘昕, 来源:食品工业科技 年份:1995
超临界流体挤压加工技术中山大学食品工程研究中心张学武,刘昕,古德祥,周伟,谢彤,莫容红挤压蒸煮是指淀粉或蛋白质原料与其它添加剂和水在高温高压高剪切条件下,在挤压机中进行混合...
[期刊论文] 作者:刘孟英, 来源:昆虫知识 年份:1999
该书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和广东中山大学生物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持编写,邱式邦、蒲蛰龙先生任顾问,包建中和古德祥先生任主编,70多位专家教授参加编写的一部反映建国...
[期刊论文] 作者:罗干成,何琦琛,高穗生,陈秋男, 来源:中国生物防治 年份:2000
中国生物防治一书系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和广东中山大学生物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持编撰 ,邱式邦及蒲蛰龙先生担任顾问 ,包建中、古德祥先生任主编 ,陶志新与庞义...
[期刊论文] 作者:古德祥, 来源:昆虫天敌 年份:1998
通过对不同时期放蜂的放蜂区和不放蜂的对照区建松圆蚧自然种群生命表24个,并对这些生命表采用相关回归分析,指出影响放蜂区松突圆蚧种群数量变动的关键因子是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
[期刊论文] 作者:古德祥,, 来源:国际学术动态 年份:1996
[期刊论文] 作者:古德祥,, 来源:城乡致富 年份:2007
养蜘蛛取毒近来,一些所谓的特养公司,打着“兴农”的招牌,以“养蜘蛛取毒”为幌子,骗取钱财,致使一部分希望靠养殖致富的老百姓掉进了陷阱。广东韶关的邓先生和广州的何先生...
[期刊论文] 作者:何淼,古德祥,, 来源:昆虫天敌 年份:1990
文中根据稻田青蛙种群密度消长调查和蛙胃解剖内容物的分析,评价了稻田青蛙对主要水稻害虫的控制效果。...
[期刊论文] 作者:古德祥,朱麟, 来源:昆虫知识 年份:1999
[期刊论文] 作者:朱麟, 古德祥,, 来源:生态学杂志 年份:2000
[期刊论文] 作者:朱麟,古德祥, 来源:福建林业科技 年份:1998
本文综述了昆虫的生态适应和植物次生性化合物的主要类群及其作用,在昆虫与植物相互关系中,植物次生性物质起着关键性作用,植物利用这些物质进行防御,而昆虫为获得足够的食物,栖息......
[期刊论文] 作者:张文庆,古德祥, 来源:昆虫天敌 年份:1991
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空间容积大小和捕食者个体间的干扰作用对功能反应的影响,建立了参数方程和模拟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血清方法,提出了自然条件估算捕食者对猎物捕食...
[期刊论文] 作者:冯国灿,古德祥, 来源:生物数学学报 年份:1995
按照国家八五项目要求,以水稻病虫害管理知识为背景,笔者构建了水稻主要病虫综防专家系统外壳(ESRIPM),并初步建立了珠江三角洲稻区主要害虫综合防治专家系统,系统中提出一种知识的组织方......
[期刊论文] 作者:张文军,古德祥, 来源:生物数学学报 年份:1998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物同时侵染昆虫寄主时,病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偏利、偏害、中性及竞争等类型,寄生群体的病症可呈多种形式。...
[期刊论文] 作者:张文庆,古德祥, 来源:昆虫知识 年份:1994
三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类是南方水稻的主要害虫,常在水稻生长中后期同时造成为害。网室接虫试验表明:水稻产量损失率与三种害虫的密度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式为:y=0.0870+0.3243x1+0.5075x2+0.1583x3.文中对多种病......
[期刊论文] 作者:张文庆,古德祥, 来源:昆虫知识 年份:1991
基于三化螟为害水稻的特性,建立非线性的为害函数,然后引入一个反映水稻对螟害敏感性程度的加权因子,研究三化螟数量和入侵时间对水稻受害的影响。...
[期刊论文] 作者:张恒超,古德祥, 来源:昆虫知识 年份:2000
本文主要报道了穴蚁蛉Myrmeleon(Morter)sagax(Walker)幼虫的野外自然种群量动态。穴蚁蛉1年发生1代,在自然界其幼虫3~5月 数量平稳略有下降,5、6月间数量迅速下降,6月初数量最少;7~9月份数量迅速上升,而后下降;新一代穴蚁蛉......
[期刊论文] 作者:杨沛,古德祥, 来源:昆虫知识 年份:2001
本文综述了蚁群信息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征集系统对蚁群社会活动的调控,以及在遗传学和进化中的意义。...
相关搜索: